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排行第七。蔡希周弟。玄宗开元十二年登进士第。历官渭南尉。天宝七载任洛阳尉。十五载任司勋郎中。官至金部郎中。能诗,工草隶。殷璠称其诗“词句清迥,情理绵密”,收入《丹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七,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兄希逸、希周皆能诗。进士及第,任缑氏主簿、渭南尉。玄宗天宝年间,历仕洛阳尉、司勋员外郎、金部、司勋郎中。事迹散见窦{自豕}《述书赋》注、蔡希综《法书论》、《元和姓纂》卷八。希寂有诗名,工草、隶,颇为时人所称。殷璠汇次其诗入《丹阳集》,评曰:“希寂词句清迥,情理绵密。”(《吟窗杂录》卷二六《历代吟谱》)《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吟窗杂录》尚有断句2,《全唐诗续拾》补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曜。唐人。排行第四。玄宗开元末,为太常寺太祝。天宝十三载,任司经局正字。沉沦下僚,颇不得意。肃宗乾元二年,擢监察御史。以秉公执法,受诬系狱。代宗宝应间流黔中,病卒于巴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又作毕曜,毕耀,排行四,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玄宗开元末为太常寺太祝,天宝十三载(754),任司经局正字,长期沉沦下僚,杜甫形容其当日景况云:“才大今诗伯,家贫苦宦卑。饥寒奴仆贱,颜状老翁为。”(《赠毕四曜》)肃宗乾元二年(759),擢监察御史,后迁侍御史。因秉公执法,为人诬告系狱。代宗宝应年间,流黔中,经巴中时卧疾而卒。史家未辨是非,将其附于酷吏传,时号“毛(若虚)、敬(羽)、裴(升)、毕”。生平事迹见颜真卿《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旧唐书·酷吏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下》、《唐诗纪事》卷二六。毕耀有诗才,善为小诗,杜甫称其“诗传江鲍体”(《赠毕四曜》)。诗人孟浩然、杜甫、钱起等均与耀友善。《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排行第七。豪放倜傥,落魄半生,年四十尚无禄位。尝从军为掌书记,与军帅不和,拂衣而归。玄宗天宝初,曾为执戟。工诗,尤擅五律,颇负时名。唐玄宗退居西内时,常吟其《咏木老人》诗以遣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七,豪放倜傥,半生落魄,40岁尚无禄位。尝从军,为掌书记,因与军帅不和,拂衣而归。玄宗天宝初曾官执戟。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唐诗纪事》卷二九。锽与李颀、岑参、钱起友善,擅长五律,其诗妍艳,当时颇负盛名,令狐楚选其诗十首入《御览诗》。唐明皇晚年退居西内时,常咏其《咏木老人》诗以遣愁。《全唐诗》存梁锽诗15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梁锽,生卒年里贯均未详,落魄半生,年四十尚未入仕。天宝初,曾官执戟。又曾从军掌书记,因与主帅不相得,拂衣归。与李颀、岑参、钱起友善。《国秀集》、《元和御览诗》均曾选录其诗。《全唐诗》存诗十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排行第九。王维内弟。玄宗天宝十一载任右补阙。有别业在蓝田,距辋川甚近,与王维、裴迪等时相往还酬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九,王维内弟。天宝十一载(752)任右补阙,时王维任吏部郎中,同咏《敕赐百官樱桃》。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一六、《唐才子传》卷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载崔恭礼之子兴宗,非同一人(据赵殿成考)。兴宗有别业在蓝田,距辋川甚近,时与王维、裴迪往还唱酬。《全唐诗》存诗5首。
唐诗汇评
崔兴宗,生半年不详,博陂安平(今属河北)人。王维内弟。隐居终南山,与王维、装迪、卢象等交游唱和,游蜀,王维有诗送之。曾任右补阔,官终饶州长史。《全唐诗》存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9—799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禹圭。少以吏才进。肃宗时为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兼诸道度支使、盐铁铸钱使。以盐铁名使,自琦始。立盐法,禁私盐,由官府专卖。乾元中,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既而谷价腾贵,私铸蜂起,乃长流夷州。代宗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有异政,入为太子宾客,改京兆尹,俄加判度支等使,擢户部侍郎。前后主财政十余年。后坐与鱼朝恩狎,贬为括州刺史,徙饶、湖二州,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3?—782 字禹圭,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以吏干进,玄宗天宝末累至北海录事参军。肃宗至德元载(756)授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乾元元年(758)加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创榷盐法,寻进户部侍郎判度支,领诸道转运盐铁等使。二年拜相,十一月贬忠州长史,三年流夷州。代宗宝应元年(762)后起为关内元帅副使兼粮料使、京兆尹、户部侍郎等,封扶风郡公。大历五年(770)贬括州刺史,累移太子宾客。德宗建中三年(782)八月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独孤及称其诗“词清兴深,常情所不及”(《与第五相公书》)。《全唐诗》存诗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4—825 【介绍】: 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排行第七。德宗贞元十六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累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至谏议大夫。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25 字真存,排行七。卒葬晋陵(今江苏常州),疑为晋陵人。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后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810)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822)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终饶州刺史。生平事迹散见于白居易《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并序》、《唐诗纪事》卷四五、《咸淳毗陵志》卷二六。《全唐诗》存诗1首。另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系吴丹作,“呈”字为衍文(详参《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一二引王元启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7 【介绍】: 唐人。排行第八。德宗贞元十年登进士第,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宪宗元和中,官至中书舍人。能诗,与韩愈、白居易为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排行十八。德宗贞元十年(794)进士,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曾任中书舍人。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三及卷一四、《刘宾客嘉话录》。《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三
夔。贞元十二年宏词及第。元和初官吏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缑氏人,一说字子元,排行第二。德宗贞元十九年,举博学宏词科。与元稹、白居易同年,后交往颇频。宪宗元和初,为校书郎。四年,与元稹会于洛阳陶化坊。行事怪诞,韩愈曾作诗讥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说字子元,排行二,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泽州刺史吕牧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举博学宏词科。与元稹、白居易同年,贞元、元和间交往颇频。宪宗元和初为校书郎。四年(809)与元稹会于洛阳陶化坊。行事怪诞,韩愈曾作诗讥之。事迹见《元和姓纂》卷六、《登科记考》卷一五、《元氏长庆集》等。《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几本,号名第先生。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徒步应举,至钱塘江乏资不得渡,乃题诗公馆:“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郡牧出见,乃罪津吏。唐时舟子不取举选人钱,自此始。登宪宗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漳人登进士第亦自此始。宪宗贤之,敕其读书之处天城山为名第山。后仕至高州刺史。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一九九引《闽川名士传》、《唐诗纪事》卷四五、《登科记考》卷一八等。《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诗补逸
周匡物字几本,龙溪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及第,御试《学殖赋》、《莺出谷诗》,为世传诵。读书天城山,敕改其山为名第山,因号名第先生。仕至高州刺史。补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排行第二。德宗贞元十六年登进士第。文宗大和四年,官侍御史,曾与白居易同游龙门。寻迁河南府司录参军。五年,授长水令。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二。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文宗大和四年(830)仕至侍御史,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郑俞曾与之同游龙门。同年十二月白居易为河南尹,郑俞迁河南府司录参军。五年授长水县令。事迹散见白居易《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员外郑二侍御同年四人游龙门有感而作》、《酬郑二司录与李六郎中寒食日相过同宴见赠》等诗及《唐诗纪事》卷四五。《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四
俞。贞元十六年进士。官长水县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6 【介绍】: 唐僧。邓州南阳人,徙居扬州,俗姓张。及壮,忽信佛理,舍妻儿出家。登戒后,颇了禅旨。寻住洛阳广爱寺。武宗会昌中被迫归俗。宣宗初,仍归旧寺。卒年八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张氏。其先南阳人。后徙广陵。性倜傥。为乡里所畏服。有善相者。谓曰。子身八尺。眉目秀朗。他日必荷荣寄。谏曰。素不愿仕进。未知所以荣寄也。曰非独以仕进为荣寄。方壮岁。忽谢遣妻子。求薙染。甫登戒品。因悟心宗。寻挂锡于洛下广孝寺。慕道之宾。纷然参访。民间尤敬事之。设食必位对宾头卢尊者曰。固生罗汉也。会昌沙汰。谏乌帽麻袍。得皇甫氏温泉之别业匿焉。夏尝入定于后冈乔木下。一日雷电。风雨大作。他在者皆惊走。谏跏趺坐自若。徐向空叱曰。恶畜生敢尔。大中初。归洛下。时广陵所生之子长矣。偶来觐。遇谏于院门不识也。乃从问所在处。谏诡指之曰。东南。子去。因阖户不复出。咸通七年。丙戌夏。遍诣檀越辞别。且戒诸弟子玄章等。秋七月朔。旦起盥手焚香。称慈氏如来。右胁卧而逝。年八十馀矣。玄章等。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施诸鸟兽。三日视之。肌貌如生。卒无侵毁者。于是又以西竺法焚之。收合馀烬。起白塔于道旁。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从谏。姓张氏。本南阳人也。徙居广陵生于淮甸焉。为性倜傥器宇崇峙。于闾里间为时畏服。遇相工曰。子身长八尺眉目秀朗。他日必荷荣寄。谏曰。心不愿仕于荣寄何有。相工曰。所寄荷不可测也。越壮室之年。忽深信佛理。遂舍妻孥求僧披剃焉。甫登戒地颇护心珠。因悟禅那顿了玄理。方数十载同好之者自远而来请问。谏一一指订俾其开觉。寻游洛下广爱寺挂锡。时禅客鳞集。如孝子之事父母焉。洛中有请谏设食。必排位对宾头卢尊者。其为人之钦奉皆此类矣。属会昌四年诏废佛塔庙。令沙门复桑梓。亦例澄汰。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氏之温泉别业后冈上。乔木骈郁巨石砥平。谏于夏中常就此入定。或补毳事。忽遇颓云驶雨霆电击石烈风兼至。凡在此者惊奔恐慑。谏唯欣然加趺而坐。若无所闻者。或问谏曰。恶畜生何尔。大中初宣皇诏兴释氏。谏还归洛邑旧居。其子一日自广陵来觐。适与谏遇于院门。威貌严庄不复可识。乃问曰。从谏大德所居。谏指之东南可寻。其子既去。遂阖门不出。其割裂爱网又若此也。咸通七年丙戌岁夏五月。忽出诣檀越家。辞别曰。善建福业。贫道秋初当远行。故相闻耳。至秋七月朔旦。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已。右胁而卧。呼门人玄章诫之曰。人身难得而易失。急急于物无心无为流转。无生灭法一切现存。今乃生也有涯。暂与尔别。是日无疾而化。行年八十馀矣。玄章等奉遗旨。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中施诸鸟兽。三日复视之肌貌如生。一无近者。遂以饼饵覆之。经宿有狐狼迹。唯啖所覆身且俨如。乃议用外国法焚之。收合馀烬起白塔于道傍。人尤归信香火不绝焉。次有杭州径山院释鉴宗。湖州长城人也。姓钱氏。即礼部侍郎徽之孙。父晟有疾。宗割股肉馈啖之绐云。他畜之肉。未几病间。孝誉闻于亲里。乃求出家。时州开元寺有上都临坛十望大德内供奉高闲。闲善草隶。尝对懿宗御前书。甚高华望。宗誓礼为师。后出学涉通净名思益经。遂常讲习。闲公亦示其笔法。渐得凤毛焉。倏往谒盐官悟空大师。随众参请顿彻心源。却复故乡劝人营福。咸通三年辛巳巡历名山。遂止天目东峰径山焉。道俗归心恢扬法教。出弟子尤者天童山咸启。敕赐紫衣。背山行满皆分枝化物。至七年丙戌闰三月五日示灭。迁塔于大寂岩下。梁乾化五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表请。追谥大师曰无上。祖门传号为径山第二祖。时吴兴沈修者。自号白牙先生。述德为赞记焉。
神僧传·卷第九
释从谏。姓张氏。南阳人。徙居广陵为土著姓。身长八尺眉目魁奇。越壮室之年忽顿悟真理。遂舍妻子从披削焉。于是研精禅观心境明白。不逾十载耆年宿德皆所推服焉。及来洛师遂止敬爱寺。既年德并成缁黄所宗。每赴供皆与宾头卢尊者对食。其为人天钦奉若此。唐武宗嗣历改元会昌。爱驭凤骖鹤之仪。薄点黑降龙之教。乃下郡国毁庙塔令沙门复。初谏公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枚之温泉别业。后冈上乔木骈郁巨石砥平。谏公夏日常于中入寂。或补毳事。忽一日颓云驶雨。霆击石傍。诸兄走往林中。谏公恬然跏坐若无所闻者。诸兄致问。徐曰。恶畜生而已。至大中初宣宗复兴内教。谏公归东都故居。其子自广陵来觐。适与谏遇于院门。威貌崇严不复可识。乃拜而问从谏所居。谏公指曰。近东头。其子既去遂阖门不出。其割裂爱网又如此。咸通丙戌岁夏五月。忽遍诣所向信家。皆谓曰。善建福业。贫道秋初当远行。故相别耳。至秋七月朔。清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遂右胁而卧。呼门人玄章等诫曰。人生难得。恶道易沦。唯有归命释尊励精梵行。龙华会上当复相逢。生也有涯与尔少别。是日无疾奄化。行年八十馀矣。玄章等奉遗旨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中施诸鸟兽。三日复视之。饥貌如生无物敢近。遂覆以饼饵。经宿有狼狐迹。唯啖饼饵而丰肤宛然。乃依天竺法阇维讫。收馀烬起白塔于道傍。春秋奉香火之荐焉普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6 【介绍】: 唐僧。湖州长城人,俗姓钱。钱徽孙。早以孝闻,出家依湖州开元寺僧高闲。高闲善草隶,传其笔法。后参盐官齐安,得悟禅法。寻归乡,传徒讲法。懿宗咸通三年,住杭州径山院,为径山第二祖。卒于山。吴越时,追谥无上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钱氏。湖州长城人。祖徽礼部侍郎。父晟不仕。卧病久之。宗刲股肉作羹以进。病因愈。孝誉远著。时高闲以内供奉上都临坛大德。居州之开元寺。闲善草书。声名藉甚。宗请礼以为师。而剃染焉。谒盐官悟空大师。获印记。咸通三年辛巳。巡历名山。遂止天目东峰之径山。道俗归心。化以弘阐。有弟子洪諲。以讲论自矜。宗谓之曰。佛祖正法。直截亡诠。汝算海沙。于理何益。但能莫存知见。泯绝外缘。离一切心。即汝真性。諲闻茫然。礼辞游方。至沩山悟旨。乃知宗训为不诬也。七年丙戌。闰三月五日示灭。塔全身于大寂岩下。梁乾化五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表请谥曰无上天下号为径山第二祖。云芽先生吴兴沈敬脩述赞记。
第五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青州益都人,字伯通。懿宗咸通中为鄂州文学。有《左传事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 【介绍】: 五代时闽国国君,初名延羲。王审知第二十八子。杀其侄王昶自立,更名曦,改元永隆。遣使朝贡于后晋。性淫虐,恶其宗室,多以事诛之。又与弟王延政相互攻杀。后为朱文进、连重遇所杀。在位六年。庙号景宗。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
羲初名延羲。闽太祖审知少子。康宗遇弑。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更今名。改元永隆。三年僭号皇帝。六年为拱宸都指挥使朱文进閤门使连重遇所弑。僭谥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庙号景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961 【介绍】: 五代时僧。嘉禾人,俗姓张。住秀州灵光寺,不谈世务,唯以佛法为己任,誓不出寺门。吴越钱弘佐赐署大德,号崇法。有《金光明经随文释》及《传录记赞》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嘉禾张氏子。九岁舍家。隶灵光精舍。习经法。年弱冠。抵四明阿育王寺。受具足戒于希觉律师。由是于南山部义。通明无壅。寻从金华云法师。究名数论。法华经。遂徇吴兴缁侣之请。而开导焉。时武肃钱王。尤归诚大教。闻端誉。召就王府罗汉寺敷演。复徙真身塔寺。居无几。乃依天台玄烛法师。禀止观之道。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忠献王借赐紫衣。仍署崇法大德号。晚年慕庐山远公之为人。足迹不入俗。仅二十馀载。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逝于所居房。寿七十二。腊五十。著述凡七十许卷。秘书监钱昱。为录其行焉。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皓端。姓张氏。嘉禾人也。九岁舍家入灵光精舍。师授经法如温旧业焉。年登弱冠受形俱无表。于四明阿育王寺遇希觉律师盛扬南山律。端则一听旋有通明义门无壅。寻投金华云法师学名数一支并法华经。后受吴兴缁伍所请讲论焉。两浙武肃王钱氏。召于王府罗汉寺演训。复令于真身塔寺宣导。于时有台教师玄烛者。彼宗号为第十祖。端依附之果了一心三观。遂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由是两宗法要一径路通。忠献王钱氏借赐紫衣。别署大德号崇法焉。后誓约不出寺门。慕远公之不渡虎溪也。高尚其事。仅二十馀年。身无长衣口无丰味。居不施关坐唯一榻。以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灭于本房。容貌犹生。三日焚之于城西。得舍利于煨烬之末。俗年七十二。僧腊五十二。凡著述传录记赞七十许卷。学得其门者止八十馀人。端性耿介言无苟且。一坐之间不谈世论。唯以佛法为己务。可谓傅翼之象王矣。秘书监钱昱尝典秀郡。躬睹端之标格。为著行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