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符
(1).一道符箓。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长房 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北齐书·方伎传·由吾道荣:“ 晋阳 人某,大明法术……及河,值水暴涨,桥坏,船渡艰难。是人乃临水禹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絶。”
(2).全相符合。朱子语类卷十八:“前圣后圣,心心一符,如印记相合,无纤毫不似处。”
《漢語大詞典》:克厌(克厭)
能符合或满足。国语·周语下:“帅象 禹 之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 韦昭 注:“克,能也。厌,合也。”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蒙詔书之恩,裁加表异,以宠亡灵,则人望克厌,谁不曰宜!”新唐书·黎干传:“当时通儒鉅工尊 高祖 以配天,宗 太宗 以配上帝,人神克厌,为日既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帝曰:‘与其去位,曷若同寅协恭,交修不逮,思所以克厌天心者!’”
分類:符合满足
《漢語大詞典》:称愿(稱願)
称许羡慕。礼记·祭义:“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 孔颖达 疏:“一国之人,称扬羡愿。”
分類:称许羡慕
《漢語大詞典》:成律
(1).犹成例。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红颜薄命有成律,不怕闺人生四翼。饶伊百计奈何天,究竟奈何天不得。”
(2).符合格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所填之词,凡有不成律者,他人执而讯之,则曰:‘我用《南西厢》某折作对子,如何得错?’”
《國語辭典》:入格  拼音:rù gé
合乎格式。《魏书。卷一一。废出三帝纪。后废帝安定王纪》:「诸有虚增官号,为人发纠,罪从军法。若入格检覈无名者,退为平民,终身禁锢。」
《國語辭典》:变例(變例)  拼音:biàn lì
1.原则以外的例外。如:「『本纪』依史书体例为帝王的传记,但仍有不是帝王的变例,如〈项羽本纪〉、〈吕后本纪〉。」
2.演变的规则。如:「语音儿化有许多变例。」
《漢語大詞典》:当物(當物)
谓符合客观事物。管子·戒:“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聪明当物,生之德也。”
《漢語大詞典》:贞则(貞則)
谓符合正道的准则。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唐 柳宗元 《杨氏子承之哀辞》:“葆醇熙兮承贞则,懿文章兮好循直。” 明 陈子龙 《送同年赵太史谪闽中》诗之二:“世人慕高位,君子贵贞则。”
《漢語大詞典》:齐契(齊契)
(1).同心默契。晋书·桓温传:“允应灵休,天人齐契!”《南齐书·氐传》:“宣播朝威,招诱 戎 种,万里齐契,响然归从。”
(2).志趣相同的人。 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晋 王羲之 《兰亭》诗之一:“迺携齐契,散怀一丘。”
(3).犹合契。谓相符合。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足下得不为託心无神鬼,齐契於 董生 耶?”
《漢語大詞典》:历合(歷合)
一一皆合。谓完全符合。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互相印证,歷合璽符。”
分類:一一符合
《漢語大詞典》:默符
暗相符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进士给假:“ 世宗 圣龄甫二十,正如太阿出匣,諭旨森严正大,默符先朝,今之新贵图自佚者,可以憬然矣!”
《漢語大詞典》:悬符(懸符)
遥相符合。明史·邵经邦传:“兹者正阳之月,有日食之异。质诸《小雅·十月》之篇,变象悬符。”
分類:相符符合
《漢語大詞典》:当实(當實)
符合实际。 明 唐顺之 《彭翠岩处士墓表》:“古之人有书其人之墓者,必其智足以知其人者也。智不足以知其人,而据其所传闻书之,虽其当实,君子且以为近诬,而况其不当实者乎?”
《漢語大詞典》:合律
符合格律。 宋 张炎 词源·杂论:“词之作必须合律,然律非易学,得之指授方可。”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拗句难好》:“如‘云淡风轻近午天’,此等句法,自然容易见好,若变为‘风轻云淡近午天’……七字之中,未必言言合律。”
《漢語大詞典》:中仪(中儀)
唐 称礼部郎中为中仪,员外郎为小仪。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一说,指礼部员外。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十二:“ 唐 人,礼部员外谓之中仪,主事谓之小仪。”
符合礼节。《淮南子·主术训》:“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