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笛 → 篴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骈字类编》:夜笛
唐 刘孝孙 咏笛 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
唐 岑参 秋夜闻笛 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漢語大詞典》:怨笛
哀怨幽咽的笛声。 宋 杨万里 《闻子规》诗:“怨笛哀筝总不如,一声声彻九天虚。”《红楼梦》第三七回:“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漢語大詞典》:笛韵(笛韻)
(1).谓笛发出乐声。 北周 庾信 《对酒歌》:“筝鸣 金谷园 ,笛韵 平阳 坞。”
(2).笛发出的乐声。红楼梦第七六回:“正説间,只听笛韵悠扬起来。”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 秦淮 水了。”
分類:发出乐声
《漢語大詞典》:桓伊笛
见“ 桓郎笛 ”。
《漢語大詞典》:桓郎笛
《晋书·桓伊传》载, 桓伊 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独擅 江 左。 谢安 位显功盛,为人所谗, 孝武帝 疑之。会帝召 伊 饮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 谢公 旷达,暮年垂泪,听 桓郎 笛。”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敢抚 桓伊 筝,聊破弥远钻。” 清 徐夔 《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阳 向秀 心。”参见“ 桓伊三弄 ”。
《漢語大詞典》:村笛
(1).朴素无饰的笛子。 唐 罗隐 《江边有寄》诗:“狂折野梅山店暖,醉吹村笛酒楼寒。”
(2).指乡间笛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宋 陈造 《繁昌早发》诗:“无酒问山店,忆鱸听村笛。”
《漢語大詞典》:笛步
地名。又名 邀笛步 。在 南京市 青溪桥 右,为教坊所在地。相传 晋 王徽之 曾在此邀 桓伊 吹笛,故名。亦泛指歌妓的处所。 清 吴伟业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序:“夫 笛步 丽人,出卖珠之女弟;雉皋公子,类侧帽之参军。” 靳荣藩 注:“《一统志》: 邀笛步 在 上元县 青溪桥 右, 晋 王徽之 邀 桓伊 吹笛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 力士 签名搜 笛步 , 龟年 协律奉椒房。” 王季思 等注:“ 笛步 是 南京 的地名,教坊所在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寒笛
凄清的笛声。 唐 方干 《过朱协律故山》诗:“难收故交意,寒笛一声声。” 唐 杜荀鹤 《登石壁禅师水阁有作》诗:“渔父晚船分浦钓,牧童寒笛依牛吹。” 宋 孙光宪 《定西番》词:“何处戍楼寒笛,梦残闻一声。”
分類:凄清笛声
《漢語大詞典》:樵笛
打柴人吹的笛声。 元 周权 《晚眺》诗:“数声樵笛人何处,一路寒山晚翠深。” 清 龚自珍 《摸鱼儿·钮布衣话东西两湖洞庭之胜因题》词:“春乍漏,有樵笛来时,报道燕支透。”
分類:打柴笛声
《骈字类编》:野笛
宋 陆游 壬戌正月十四日 散发渔舟稳,临风野笛清。
《漢語大詞典》:笛床
指笛子。 唐 杜甫 《陪李梓州泛江戏为艳曲》诗之二:“白日移歌袖,青霄近笛牀。” 仇兆鳌 注引《树萱录》:“ 南朝 呼笔管为牀,笛牀当即其类。”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笛牀歌板何处?才人病后风情死,负了 莫釐 龙女。”
分類:笛子
《國語辭典》:汽笛  拼音:qì dí
轮船或火车上所装的发声器。
《漢語大詞典》:腰笛
亦作“ 腰篴 ”。
(1).系在腰间的短笛。 唐 于濆 《山村晓思》诗:“牧童披短簑,腰笛期烟渚。”《中国歌谣资料·美妙的腰笛啊》:“美妙的腰笛啊!只有你最了解我的心。”
(2).指腰悬短笛。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客有 郭石 二生,颇知音,谓 坡 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 李委 ,闻 坡 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篴而已。”
《國語辭典》:竹笛  拼音:zhú dí
乐器名,吹管乐器。竹制,横吹。一般有吹孔、膜孔各一,传统上按音孔为六,今为因应乐曲调性音准的需求,而增加按音孔。传统上分梆笛、曲笛等,今多用调性来区分。也称为「笛」、「笛子」。
《漢語大詞典》:箫笛(簫笛)
箫与笛。泛指管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一:“ 麟德 二年十月,制曰:‘人数并依八佾,仍量加簫笛歌鼓。’” 宋 韩维 《答曼叔见谢颖桥相过之什》诗:“哀絃孤引四坐寂,继以簫笛相谐和。”
《骈字类编》:笙笛
唐书韦绦传见杯案下笙李绅悲善才诗翠娥列坐层城女笛 参差齐笑语
分类:笙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