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苍郁(蒼鬱)  拼音:cāng yù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如:「徜徉在苍郁森林里,让人为之心旷神怡。」
《漢語大詞典》:古钗(古釵)
(1).古人用的钗。 唐 张籍 《古钗叹》:“古釵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復得。” 唐 陆龟蒙 《袭美以紫石砚见赠以诗迎之》:“霞骨坚来玉自愁,琢成飞燕古釵头。”
(2).亦作“ 古釵脚 ”。比喻书法笔力遒劲。 唐 韦续 《书品优劣》:“ 李阳冰 书似古釵倚物,力有万夫。” 宋 周越 《法书苑》:“ 颜鲁公 与 怀素 同学草书於 鄔兵曹 ,或问曰:‘ 张长史 见 公孙大娘 舞剑器,始得低昂回翔之状, 兵曹 有之乎?’ 怀素 以古釵脚对。”
《漢語大詞典》:遒文
笔力雄健的文章。晋书·文苑传赞:“ 子安 、 太冲 ,遒文綺烂; 袁 、 庾 、 充 、 愷 ,縟藻霞焕。”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遒文丽藻,方驾 曹 王 ;英跱俊迈,联横 许 郭 。”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雄才广度,散琬琰于胸怀;逸气遒文,运风霜于掌握。”
《漢語大詞典》:倦笔(倦筆)
谓写作者无心经营,故笔力不健。 宋 陆游 《秋雨初霁试笔》诗:“墨入红丝点漆浓,閒将倦笔写秋容。”
《漢語大詞典》:鹰跱(鷹跱)
形容笔力遒劲。 汉 蔡邕 《篆势》:“体有六篆,妙巧入神……扬波震激,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 南朝 梁元帝 《上东宫古迹启》:“窃以鸞惊之势,既闻之於 索靖 ,鹰跱之巧,又显之於 蔡邕 。”
分類:笔力遒劲
《漢語大詞典》:遒峻
指笔力雄健超拔。 宋 司马光 《述〈国语〉》:“故其辞语繁重,序事过详,不若春秋传之简直精明,浑厚遒峻也。” 宋 欧阳修 《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 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河东集:“笔善折,故常语皆遒峻,然不应若是之费墨也。”
《漢語大詞典》:骨梗
(1).刚直。宋书·孔觊传:“ 覬 少骨梗有风力。”北齐书·王琳传:“窃以朝市迁贸,传骨梗之风;歷运推移,表忠贞之跡。”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粉饰者见赏,则闇修者弗庸;迎合者受知,则骨梗者蒙弃。”
(2).形容笔力刚劲。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江僧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
《漢語大詞典》:虿尾书(蠆尾書)
谓笔力遒劲的书法。
《漢語大詞典》:峻利
(1).猛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大戟:“北方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2).形容笔力刚劲雄健。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唐 画龙图……云气腾涌,墨浪如臂大,笔蹟圆劲沉着如印,一鳞如二尺盘大,不知当时用何笔,如此峻利。”
(3).锐利。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三:“没有枪械的人感到一种空虚,他们开始聚拢一些峻利可以抛击的石块在身边。”
《漢語大詞典》:遒整
谓书画诗文的笔力刚健严整。 明 李东阳 《明故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黎公先生行状》:“有《龙峰集》若干卷,楷法遒整。” 清 黄景仁 《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一路题诗到海南,定比来时更遒整。”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沈鹿坪师:“公生平所作制艺,不下数千首,诗古文辞,亦遒整有法。”
《漢語大詞典》:稚笔(稚筆)
亦作“穉笔”。 文笔不老练流畅;书法笔力不够劲挺凝炼。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叙事写物迭出层见,伟然成一家之言,尤晚生穉笔所覬望而不可及者。” 明 王世贞 《苏书〈连昌宫辞〉帖》:“ 坡 此书作行草,极有姿态,而中不无穉笔。”
《漢語大詞典》:遒章
笔力遒劲的文章。 宋 宋祁 《李中令挽词》之一:“结婚荣外馆,谋帅得中军。盛集追园盖,遒章託 陇 云。”
《国语辞典》:排奡纵横(排奡纵横)  拼音:pái ào zōng héng
诗文书画笔力奔放率劲,不受拘束。《清史稿。卷五○四。艺术传三。释道济传》:「画山水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道济排奡纵横,以奔放胜,髡残沉著痛快,以谨严胜,皆独绝。」
《国语辞典》:质直浑厚(质直浑厚)  拼音:zhí zhí hún hòu
形容诗词文章书画等笔力、风格朴素厚实。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八。韩吏部下》:「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
《漢語大詞典》:画力(畫力)
绘画的笔力。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六朝画》:“ 陆探微 与 顾愷之 齐名。 张彦远 谓风神遒举,画力顿挫,一点一拂,动笔新奇,非虚言也。”
分類:绘画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