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鲁浣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子明,自号笑坞老人。博学强记,尤精于《》。喜吟咏,尝与向子湮为诗社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悟,号笑庵。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咸杰禅师法嗣。事见《续藏经·续古尊宿语要》卷四。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79 【介绍】: 宋梓州永泰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世称石室先生、锦江道人。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知陵、洋、湖州。与司马光、苏轼相契。工诗文,善篆、隶、行、草、飞白,尤长于画竹。有《丹渊集》。
全宋诗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为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九八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北)人。汉文翁之后,世称石室先生。皇祐元年进士,授邛州军事判官;至和元年代还,再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召试馆职,判尚书职方,兼编校史馆书籍。历通判邛州、汉州,知普州、陵州、兴元府、洋州。官至尚书司封员外郎、集贤校理。元丰元年被命知湖州,明年,途经陈州卒,年六十二。事迹见范百禄《文公墓志铭》(《丹渊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章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青阳人,字元明,号嘿笑居士。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遭时离乱,栖迟九华。高宗初授主簿,再转为丞。时秦桧执政,欲以掌故处之,力辞,遂除武威军节度判官。后官至奉议郎。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九五
观复,号笑庵,绍兴间住持常州华严寺。见《遗教经论记》,《圆觉钞辨疑误》。
释子猷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子猷法师。字修仲。晚自号笑云老人。出陈氏。亦山阴人。七岁为童子。十二祝发受具。习华严经论于广福院择交得其学。又游钱唐。见会因院师会。博尽所疑。二师。皆自以为勿迨。遂还山阴。说法于城东妙相院。仅二十年。学者尝百馀人。师厌其近城市。思居山林。乃舍众。遁于梅山上方。学者不肯散去。而院隘不能容。相与言于府。愿延师还妙相。于是。法席加盛于昔。所著书。大行于世。院亦益葺。号为壮刹。大慧杲过而异之。为留偈壁间。然师竟弃去。学者犹不舍。又说法者三。最后住姜山。阅三年。喟然叹曰。老矣。将安归耶。亟橐书。归梅市。结庵以老。淳熙十六年八月二十有六日。忽命舟。遍别平日所往来者。明日晨起。说法遂坐逝。寿六十有九。又三日火化。得舍利五色粲然。弟子。即庵之西建塔。奉灵骨及舍利以葬。师宏材博学。高行达识。卓然出一世之表。虽华严其宗。而南之天台。北之慈恩。少林之心法。南山之律部。莫不穷探。历讨取其妙。以佐吾说。至于百家之书。无所不读。闻名儒贤士。虽在千里之远。必往交焉。笃行义励风操。严取与。一得丧。接物简而峻。不屈于富贵。有以供施及门者。苟礼不足。虽累百金。辄拒不取。于虖贤哉。
石正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人,后徙居泸州江安,自号笑斋。孝宗淳熙中进士。力学不倦,尤工书,得黄庭坚笔法。有《毫芒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 【介绍】: 宋临江军新淦人,字承禧,号遁斋。孝宗淳熙八年进士。尝官楚越间。有《笑笑词》。
全宋文·卷六六七七
郭应祥,(一一五八——?)字承禧,号遁斋,又号笑笑先生,临江军新淦(今江西新淦)人。登淳熙八年进士第。十三年,为巴陵主簿。后历官衡阳、泉州。有《笑笑词》一卷。见所撰文及隆庆《临江府志》卷一○、《全宋词》第四册第二二一六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妙堪(一一七七~一二四八),号笑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毛。得法于天童无用禅师。历住妙胜、金文、光笑、报恩、雪峰、灵隐、净慈诸名刹。理宗淳祐八年卒,年七十二。事见《释氏稽古略》卷四、《佛祖纲目》卷九。今录偈二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妙堪。号笑翁。慈溪毛氏子。广颡平顶。骨气清豪。从野庵道钦受学。以广记多闻称。后一力参究。依息庵观于金山。又走灵隐。见松源。皆不契。时无用居天童。径造其室。用问曰。行脚僧游山僧。曰。行脚僧。用曰。如何是行脚事。提坐具便摵。用曰。此僧敢来这里持虎须。俾参堂。一日用举狗子无佛性话。才儗开口。用以竹篦劈口打。应声呈偈曰。大涂毒鼓。轰天震地。转脑回头。横尸万里。用颔之。俾侍香。寻命分座出世。凡十坐道场。皆海内名刹。三被诏旨。并诸名公卿推挽。不得已而后就也。虽荷禅宗重寄。而不以其道自封。其于佛浅深之说。无不融了。世出世法。无不兼弘。常曰。于心有取舍。识情未尽见。法有彼此。智眼未明。天台旧无律宗。居报恩也。与大卿齐公议。合十寺为大刹。筑戒坛。命负毗尼学者。倡开遮持犯之法。风励新学。台始行南山宗也。居灵隐。山门逼近屠沽。堪撒其庐。揭关飞来峰外。以限喧寂。曰。不可使旃陀罗气薰秽三宝也。荆湖总臣。以国乏用。奏僧道得以出赀。买紫衣师号。俾领住持。闻之叹曰。苟如是。则千金之子。皆可主法。我道危矣。因抗疏。且致书秉钧轴者。其议遂寝。诏徙天童。力辞。东归翠岩。筑室。奉先世香火。育王虚席。有旨起师。再辞。不许。乃奉诏。表章大觉。祖述妙喜。秩然有序。未几。复下天童之命。大参赵公。请主净慈。皆固辞谢之。俄示疾。书遗表。作寺丞张公书通守。永嘉曹公来问疾。从容叙世契移顷。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一搥击碎。大道坦然。置笔泊然而逝。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
禅师出四明毛氏。名妙堪。号笑翁。十岁授以世典。过目成诵。不悦也。乃从野庵钦。潜心释训。竟为大僧。受无用全禅师之嘱。住后以持纲不屈。声达朝廷。朝廷屡以名山居堪。堪去就自若淡如也。一时争慕之。堪初参松源于灵隐不契。偶禅者读全无用自赞曰。匙挑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虚空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堪悚然欲见全。未及发。会全公访灵隐。堪心幸之。松源引座。全乃曰。适来松源和尚。举竹篦话。令天童纳败缺。诸人要知么。听取一颂。黑漆竹篦握起。迅雷不及掩耳。德山临济茫然。懵底如何插嘴。堪于此信入。即随至天童。告香入室。全公以赵州无字徵堪。堪拟对。全骤击之。堪大悟曰。大涂毒鼓。轰天震地。转脑回头。横尸万里。全公可之。堪后出世妙胜。迁金文。又广孝。始终不务姑息。诚感徵应。绍兴乙亥。祷雨。有司欲援徽宗事例。以道居僧之左。而尊其符水之术。堪力言不可。遂退归雪窦。天竟不雨。童叟谣曰。以右为左。天曰不可。四月五月。池潭起火。闻于朝。复旧序。雨乃大通。卫藩遂以台山报恩请堪。堪以台山旧无律宗。乃议十寺为坛。弘施毗尼。于是四众云合。化行南国。乃至屠父行慈。狗盗弭节。奉诏住虎丘。未几升灵隐。卫王特建大慈寺。请堪为开山首祖。既而退隐上柏。台郡陈使君。邀居瑞岩。居无何。又迁江心寺。乃淳熙壬寅年也。当是时。孝宗留神内典。常制圆觉楞严经注。普赐文臣。又尝召对诸禅宗。如佛照光者。出入禁廷。以内观堂。为禅师邸。甚盛典也。俄有奏。令僧道买紫衣师号。为大刹住持。堪骇叹曰。审是。则商贾皆可主法耶。吾道危矣。即诣阙抗疏。切直数千言。议寝。绍熙癸丑年。佛照再赴寿皇诏。而育王席虚。以堪补之。堪历主名坊。机不虚发。深怜根有利钝。而法无小大。尝以颂示诸学流曰。车牛脑后痛加鞭。弃却黄金抱碌砖。逐恶随邪至今日。即非心佛错流传。又曰。觉城东际老婆婆。白发𣯶𣯶意气多。与佛同生嫌见佛。恶人无柰恶人何。又曰。柳毅传书只自知。得便宜是落便宜。亲生爱子都抛却。痛惜深怜乞养儿。犹以柬致石鼓夷曰。先师法道。惟我与公。我既日就衰颓。无足道者。公今应迹灵隐。利生接物。去就当如秋叶春云。任缘聚散。凡与公卿贵人相见。务翻其窠窟。绝其偷心。若稍有院子。一念挂在胸次。模棱苟合。便成流俗阿师。虽为万指住持。何足贵也。词甚激切。庆元庚申春。书遗表上达。并作短语。挽张寺丞主后事。乃趺坐白众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一锤粉碎。大道坦然。再与曹通守诀别。敛目而逝。其僧腊六十也。后嗣无文灿。灿付愚叟鉴。鉴闽人。有实德。元世祖诏住攴提。赐号通悟明印。明印去妙喜。其世有五。 赞曰。硕果不食。厥功伟也。当南迁后。司衡多建中之馀。至今方外。以市名职。吾道微矣。公乃毅然拨乱。而反之正。功孰大焉。谓之硕果非耶。殊不知浩然纲领之节。又原于妙喜云。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妙堪,字笑翁。姓毛氏,四明人也。广颡平顶,骨清气寒。从野庵道钦受释学,依息庵观于金山,参松源岳于灵隐,皆无所契。时无用居天童,径造其室。用问之曰: “行脚耶?游山耶?”曰:“行脚耳。”乃使参堂室中,常示狗子无佛性语。一日拟议间,用以竹篦劈之,堪应声呈偈曰:“大荼毒鼓,轰天震地。转脑回头,横尸万里。”无用颔之,即命侍香。已而报恩约公,礼之分座。太守程公请主妙胜,迁金文,移光孝。寻以卫王堂牒,除台之报恩。天台旧无律宗。堪与大卿齐公议,合十寺为大刹,筑坛场,命负毗尼学者。倡开遮持犯之法,风励新学。闽帅王公请居雪峰。未几,诏住灵隐,嫌偪近屠沽,撤其庐,揭关飞来峰外避之。卫王以大慈完美,力请开山,允之。及王薨,乃庵居上柏。台州使君陈公以瑞严邀堪。无何,江心牒至,监丞使公,强之乃起净慈,诏下,固辞不获。大参余公书来言:不可重违君命。明年,荆湖总臣奏令天下僧众入訾,请紫衣封号者许之。堪独忧焉,慨然谓所知曰:“朝廷果如是,则千金之子,皆得主法,吾道殆矣。”乃奏疏论之,其事遂寝。终宋之世,法之不坏,堪之力也。诏徙天童,辞而东归。翠岩育王虚席,有旨起堪,再辞不允。天童书至,大参赵公请主净慈,谢之以疾。俄书遗表,草启与张公,请主后事。通守永嘉曹公来问疾,犹从容叙世次。顷之,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一槌击碎,大道坦然。”掷笔而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0 【介绍】: 宋临安人,祖籍秦州成纪,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镃曾孙。幼承家学。宋亡,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及江南,曾至元大都,旋返,落拓以终。与周密交厚。工词,多写亡国之痛。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春水词得名,人因号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词源》、《乐府指迷》。
全宋诗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二○),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成纪,居临安(今属浙江)。俊裔孙。宋亡不仕,纵游浙东西以终,元仁宗延祐七年卒。平生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因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事见《山中白云词》卷首、冯沅君《张玉田先生年谱》(《双玉丛书》)。
词学图录
张炎(1248-1314) 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先世成纪(天水)人,寓居临安。张俊后裔,张枢子。与周密、王沂孙为词友。有《词源》、《山中白云词》(一名《玉田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41 【介绍】: 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元诗选
行端,字景元,一字元叟,临海儒家何氏子。年十一,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初参藏叟和尚于径山,言下豁然顿悟,藏叟告寂,依净慈巩石林为记室。与陵虚谷、海东屿、熙晦机、永东州、真竹阁为莫逆交。寻挂锡灵隐伏虎岩,住径山。请居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大德间,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至大间,特旨赐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举主中天竺,迁灵隐。延祐间,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升坐说法,竣事入觐,加赐「佛日普照」之号。南归养高于良渚之西庵,泰定间,降玺书命主径山,作大护持者二十年。至正辛巳,终于丈室,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八。元叟以馀力施于篇翰,尤精绝古雅,自称「寒拾里人」。尝拟寒山子诗百馀篇,四方衲子多传诵之。林石田隐居吴山,不与世接,独遗以诗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其取重前辈如此。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行端。字元叟。族临海何氏。世为儒家。年十一。从叔父茂上人。得度于馀杭化城院。气识渊邃。慨然以道自任。参藏叟老禅师于径山。得旨。次至净慈石林巩公。处以记室。大德庚子。出世湖之资福。名闻京国。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行中书平章张公。举师住中天竺。复迁灵隐。有旨。设水陆斋于金山。命师说法。竣事入觐。奏对称旨。加赐佛日普炤之号。南归即退。庐于良渚之西庵。至治壬戌。三宗四众。相率白于行宣政院。请师补径山。仍阖奏请降玺书护持。师至是凡三被金襕之赐。人以为荣。而师漠如也。主径山席三十年。足不越阃。道隆德重。诸方仰之。间作诗文。清绝古雅。林石田前辈居吴山。闭门无接。于师特敬慕之。尝赠师以诗。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句。石田知师。以诗犹知见重。况知师以道者乎。先虎岩住径山时。师为第一座。每闻岩法座上。举云。度宗为北兵攻急。命道士设大醮。奏章天廷。问国家重事。高公伏章。久不得报。既竣事问故。高公云。为定径山四十八代住持。天门不开。故得报迟也。岩举此谓。住持非苟然。至于四十八代住持。尚预定之天庭。师闻颇心非之。及师继席。适当其次。至正辛巳。示寂。窆全身于寂炤院。八十八岁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名行端。号元叟。生台之临海何姓。何姓世以儒显。端母王氏。博释五经章安子弟。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端生不茹荤。襁褓中见沙门遂喜。甫六岁。母王氏授以论孟。端咿唔成诵。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每遇纷华杂遝。端则庄坐如在定。母因奇之曰。吾家千里驹也。然恐不为世用。端叔父茂上人者。早岁为僧。住馀杭化城院。适归省故里。端竟从之剃染。遍游丛林。谒径山藏叟。临机悟旨。藏叟悦之。一日藏叟问端曰。汝是台州人那。对曰。台州。叟便喝。端拜。叟又喝。端起叉手。叟曰。放汝三十棒。端喏。藏叟又曰。还知我泉南无僧否。端曰。和尚聻。叟便棒。端按住曰。莫道无僧好。叟大笑而起。端既罢参。乃徜徉西湖山水间。自称寒拾里人。育王珙作偈招曰。夜半落霜花。日轮正卓午。寥寥天地间。只有寒山子。端不答。乃典净慈书记。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吴山石田林处士。久隐不与世接。乍见端篇翰。独以诗柬端。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端又远访雪岩钦于仰山。钦曰。驾发何处。端曰。两浙。曰。因甚语音不同。端曰。合取口。曰。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阇黎在。端拍手曰。鸭吞螺蛳。眼睛突出。钦顾侍者点好茶来。端曰。也不消得。于是以上礼宾之。元成宗大德初。为虎岩伏。分座于径山。庚子。出住湖州翔凤。乃曰。大慧祖师道。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受地狱苦。终不将佛法作人情。径山先师藏叟和尚。一生不肯四天下人。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也须退身有分。山僧在侍者寮两年。弄尽机关。做尽伎俩。直是没凑泊它处。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今有炷香供养它。也要大家證明。甲辰。诏主中天竺。并赐慧日正辨师号。皇庆壬子。迁灵隐。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山。命端證之。又加号佛日。乃退居良渚西庵。英宗至治壬戌间。起端居径山。端居径山。人才之盛。不减妙喜。其楚石琦辈。时称僧杰焉。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兼游诸禅宿之门。自称微笑居士。每方杨大年之为人。多剥啄诸家语录。而读端提唱。乃谓其子弟曰。元叟生平。谛理恢拓。广说略说。莫不弘伟。然关要隐而不发。以待其人。大慧之流风馀韵。犹有如此者。不谓老夫复相识耳。其提唱曰。寂静中做工夫者。以寂静为究竟。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愦闹中做主宰者。以愦闹为得意。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经教中领览者。以经教为根本。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师友中讲磨者。以师友为渊源。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磨得底物。此无形段金刚大士。从尘点劫来。直至而今。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你拟向东边讨它。它向西边立地。你向南边讨它。它向北边立地。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一切处一切时。与你万象为主。万法为师。此其是也。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将第八识断一刀。岂有成办时节。又曰。自家根蒂下。积生累劫。多诸恶习。若也照烛不破。剔脱不行。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一切法中。或有所疑地。即碍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爱水。即淹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即烧杀了你。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即飘杀了你。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明暗色空。森罗万象。到处粘作一团。如黐胶相似。驱你入驴胎。使你入马腹。总繇它在。千佛出世。亦无如之何矣。端开化四十二年。三受金襕。密秘之。不以披搭。所赐金帛悉赈贫乏。复多怒。老益甚。每据坐。竟日传餐诃骂。及入寝室。或窃问其故。乃左右顾视。欲举已忘。故道俗于怒骂中。得旨者甚多。顺帝至正壬午秋。示微疾。问侍僧曰。呼之曾已休。吸之尚未舍。安同诸苦源。来者不来者。如何是来者不来者。僧无语。端良久曰。后五日看。至期更衣趺坐曰。本无生灭。焉有去来。冰河发𦦨。铁树花开。垂一足而化。世年八十八。僧腊七十六。所剪爪发。舍利累然。閟全身于鹏抟峰北。谥曰普照。塔曰寂照。端退居良渚日。忽有梵僧。仗锡来徵般若枢要。端示以狮王奋迅三昧。其僧稽首蹈空而去。左右皆惊愕。端曰。掩鼻偷香。何足羡也。 赞曰。大慧四传至端禅师。二百载矣。几如劲弓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师崛出珍公之门。而道被三朝。德迈九洲。源厚流长。不亦宜乎。或谓。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曰否。不离菩提树下。而据吉祥座者。斯何人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端,字原叟,姓何氏,临海人也。年十二,从叔父得度于馀杭化城。苦求大法,至忘寝食。而生有夙慧,文字不由师授,自能通晓。初参藏叟珍,珍问:“何处人?”答云:“台州。”珍便喝,端展坐具。珍又喝,乃于言下豁然有省。珍既寂,复依净慈石林巩为记室,与虚谷、东屿、晦机为莫逆交。大德庚子主湖之资福,遂以瓣香归藏叟。居五载,学人奔凑,名闻京国,赐号“慧文正辩”。复迁中竺、灵隐、径山诸刹,屡承恩宠,三锡金襕。延祐丙辰,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命端主其事。事讫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圣衷,更赐“普照”之号。拂衣南旋,止于良渚西庵,二十年足不越阃,慕其道者鳞萃,几无所容。至正辛巳八月四日,坐书偈云:“本无生死,焉有去来。冰河发燄,铁树花开。”投笔垂一足而化,寿八十八,腊七十六,留龛七日,颜貌如生。塔于径坞曰,寂照分爪发,别建塔于化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笑乃䚟,或小乃台。蒙古秃伯怯烈氏。以忠勇侍成吉思汗。属木华黎麾下,领蒙古军,为先锋,屡败金兵,攻取河北、山东各地。金亡,功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1344 【介绍】: 元僧。江州人,徙南昌,俗姓陈,号笑隐。九岁出家。博通经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说。居杭州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文宗天历初,被召赴阙,特赐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顺帝时受命校正《禅林清规》。有《蒲室集》。
元诗选
大䜣,字笑隐,南昌陈氏子。家世业儒,去而学佛,得法于晦机熙公。卓锡杭之凤山,迁中天竺。文宗自金陵入正大统,命以潜邸之旧,为龙翔集庆寺。召䜣于杭州,授太中大夫,主寺事,设官隶之。所著有《蒲室集》十五卷,虞邵庵序之,谓䜣公以说法之馀事为文,莫之能禦。吸江海于砚席,肆风云于笔端,一坐十年,以应四方来者之求,殆无虚日。铿宏轩昂,感厉奋激,老于文者,不能过也。欧阳圭斋之序蒲庵复公也,亦曰:由唐至宋,大觉琏公、明教嵩公、觉范洪公,以雄词妙论,大弘其道于江海之间。一时老师宿儒,莫不敛衽叹服。皇元开国,若天隐至公、晦机熙公,倡斯文于东南,一洗咸淳之陋。赵孟頫、袁桷诸先辈,委心而纳交焉。晦机之徒,笑隐䜣公尤为雄杰。其文,太史虞集尝序之矣。䜣公既寂,丛林莫不为斯文之慨豫章见心复公以敏悟之资,发为辞章,溯而上之,卓然并驱于嵩琏诸师无愧也。圭斋次论诸禅老之文,最为明悉,而推重䜣公如此。明洪武初,复公与蒲室之徒全室泐公,同以高僧见召。已见于钱牧斋《列朝诗集》,故不具载。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九
禅师大诉者。字笑隐。世籍江州。为唐尚书陈操之裔。后徙居南昌。故为南昌陈氏也。母萧氏。孕感异徵。日者谶曰。生子当为法中龙文中虎。及娩。地为震动。父殁。母盛年修净业。䜣为童时。见佛相好。则恋慕如慈亲。年九岁。得依水陆院伯父云阇黎为大僧。遍阅大藏经文。欲扣明己躬。愿尽形寿以法为檀。时一山万禅师开化匡庐之开先寺。诉竟走依之。不发。然诉常于此切万指。往百丈。遂彻證于熙禅师拂下。熙曰。昔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方及见慈明。气索汗下。你道过在甚处。诉对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熙以为类己。大然之。熙迁杭之净慈。命䜣分座。诉以书记自任。盖䜣博学广知。加之辩才转变无方。尝题曹操读碑图。其略曰。碑阴八字非隐语。德祖有智如滑稽。岂是阿瞒不解此。感愧上马归路迷。一时名辈称之。又访中峰本禅师于天目山。坐语。夜半风雨大作。崖石欲裂。左右皆辟易。诉不少动。中峰曰。诉公慧定之力。俱足他日必大可观。至大四年。出住湖之乌回。次住杭城报国。又住中竺报国。中竺俱经火之馀。诉至任缘鼓舞。大厦俱成。僧徒相从者垂千辈。首以竹篦子付之觉原昙。而妙喜门风又一振矣。天历元年。朝旨改金陵潜邸。为大龙翔集庆寺。以诉为开山第一代。明年诏入奎章阁。设高座。阐扬大法。出貂裘金衲赐之。䜣终不以示人。然自奉俭薄。衾衣常十数载不易也。频躬烧香。浴以给众。身外之役。不以劳人。至于名教节义。则感励奋激。不知有己。明宗嘉其风范。亲书广智庵额赐。诉退居处。至顺二年。疏谢。归林下。不报。又辞。文宗敕台臣慰䜣。安居龙翔终老。兼命较订百丈清规。为缁门定式。盖百丈建立以来。年代数百。法久成毙。诸方丛席各杜绳规。俾律仪大典易式无闻。䜣以百丈旧文。订列条章若干门。互换主宾。令法久住。书成。进上。敕诸丛林。遵而一之。于是天下缁流。礼乐铿锵。进止有节。大智之风。俨然在矣。嗣后朝赐益隆。梵侣益众。其禅席之盛。自秀法云以来。未之有也。会中龙象。则有愚庵智及季潭宗泐清远怀渭辈。激扬旨要。尝问僧。青州布衫重七斤。古人道了也毕竟一归何处。僧曰。东廊头西廊下。曰。甚么处见赵州。僧拟对。䜣曰。棒上不成龙。又问。竖拂拈椎。古佛榜样。擎杈舞剑。列祖条章。衲僧下一句。作么生道。僧珍重便行。䜣曰。不消一劄。又问。释迦弥勒文殊普贤从你脚下过去也。僧顾左右。䜣喝之。又问。无位真人落在甚处。僧便作礼。䜣曰。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至正四年五月朔日。退居广智庵。复与御史脱欢公话。别凡熟知。悉致辞。柬命弟子。以两朝所赐资帛。营万佛阁。俾群生得所瞻仰。从容书偈。顺寂焉。阅世六十一。坐夏四十六。学士虞集为蒲室叙。叙状䜣生平甚详。盖䜣之母。精修净业。感地生白连。䜣移居报国。时其母西往。䜣常愧慕陈尊宿编蒲。以故志所居处。皆曰蒲室。四会语录。外文集若干卷。名蒲室集云。 赞曰。语云。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若仰山父子之为人。庶其全矣。熙公至殁。犹教诫弟子。整其家法。䜣公于殁前一日。召宗泐辈。孜孜以妙喜门庭为属。较二公之心。而往返阎浮百千次。尚未足其愿也。呜呼大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大䜣,字笑隐,姓陈氏,九江人也。初谒开先一山了万。万尝经神祠,见纸灰随风旋起,脱然忘所證,以白东叟,叟诘之无滞,遂主开先。䜣叩之,未深契也。乃遣参净慈晦机熙,熙器重之,问:“黄龙得旨泐潭,领徒游方,及见慈明,气索汗下,过在何处?”䜣抗声云:“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一日,又举百丈野狐语,诘之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堕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脱野狐身,利害甚处?”䜣拟答,机喝之,生平疑滞,涣然冰释。䜣博学多通,于《涅槃》、《法华》、《大品般若》,靡不穷究,故三谛圆融,观法入妙,尤擅词翰。黄溍虞集品其文,奇彩烂然,铿鋐磊落,名重一时。元文宗、顺帝时,屡承恩顾,命坐咨问,授三品文阶,赐赉甚厚,尽用以建閤。元至正四年五月,诣御史大夫脱欢为别,复留书与交游之善者,二十四日书偈趺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元诗选
昱字光弼,庐陵人。少事虞文靖公集,得诗法焉。又为张潞公翥所知。左丞杨完者,镇江浙,用才略参谋军府事,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左丞死,弃官不出。张士诚礼致之,不屈。策其必败,题蕉叶以寓志。与周伯温、杨廉夫辈交游最相得。张氏亡,明太祖徵至京师,闵其老,曰:「可閒矣!」厚赐遣还。因自号可閒老人。徜徉西湖山水间,年八十三卒。其生平所作,散亡已多,杨文贞公士奇搜得其遗稿,为之序曰:虞文靖才高识广,其诗浩博而不肆,变化而不穷,而一宿于正。先生之诗,气宇闳壮,节制老成,而从容雅则,称其所传。元季用兵,藩府僚属,多侵官怙势。惟光弼以诗酒自娱,超然物表,退居西湖之寿安坊,贫无以葺庐,凌彦翀为疏募焉。酒间为瞿宗吉诵《歌风台》诗,以界尺击案,渊渊作金石声。笑曰:「我死,埋骨湖上,题曰『诗人张员外墓』足矣。」钱牧斋《列朝诗集》,次光弼于廉夫之后,皆以元官终其身者也。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光弼,庐陵人。元末官员外。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光弼,庐陵人。仕为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判官自号可閒老人有庐陵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实卿,号笑斋。嘉靖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时建仁寿宫,辉督采大木于四川,得五千余株。上官欲再倍其数,辉乃绘山川险恶、转运艰苦万状图以进,竟得停役。嘉靖二十九年,官至工部左侍郎,旋致仕。有《西槎疏草》、《全陕政要》。
维基
龚辉(1482年—1566年),字实卿,号笑斋,后改号见二,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鹿亭石潭村人。正德十一年(1516年)浙江乡试第二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84名,廷试三甲第172名进士。因丁内艰还乡,服阕,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嘉靖六年奉命管理浙江、南直、江西竹木。当时修建仁寿宫、先蚕坛殿,奉命监督采集大木于四川,以功劳升二级为福建按察司副使,因父丧丁忧归。服阕,嘉靖十六年(1538年)九月复除陕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升本省参政,敕理黄册,二十二年升广西按察使,旋转广西右布政使,二十六年转湖广左布政使,本年七月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二十七年九月升总督漕运、兼凤阳巡抚等官职。二十九年四月升大理寺卿,六月升工部右侍郎,九月转左侍郎,奉敕督修太仓复兼筑外城,三十年二月以考察改调南京,遂请求致仕归乡。嘉靖四十五年九月卒,享年八十二岁,卒赠右都御史。与明朝内阁大臣袁炜为同母异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