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竹竿  拼音:zhú gān
1.用竹子的茎干做成的竿子。《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
2.《诗经。卫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竹竿,卫女思归也。」或亦指男子怀念旧好之诗。首章二句为:「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漢語大詞典》:竹竿哨
用竹竿报信警戒敌情的岗哨。 陈大新 《南岛兵工厂》:“只要敌人从据点里一出动,设在据点附近的竹竿哨,把竹竿慢慢放倒,村里的情报员马上就跑来通知我们转移。”
《漢語大詞典》:一竹竿打到底
一直到底。常喻夫妻原配,白头偕老。《水浒传》第四五回:“我爹娘当初把我嫁 王押司 ,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谁想半路相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世上只有一夫一妻,一竹竿到底的,始终有些正气。”
《国语辞典》:一竹竿到底  拼音:yī zhú gān dào dǐ
比喻一辈子厮守。《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天啊!只道与你一竹竿到底白头相守,那里说起半路上就抛撇了。」也作「一蒂儿到底」。
《国语辞典》: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  拼音:bù shì chēng chuán shǒu,xiū lái nòng zhú gān
(谚语)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不要冒充在行。《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这个考语,还是请你尧翁代拟了罢。『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兄弟实实在在有点来不得了。」
《国语辞典》:潘金莲的竹竿(潘金莲的竹竿)  拼音:pān jīn lián de zhú gān
(歇后语)招祸的根源。小说《金瓶梅》中潘金莲为武大郎妻,不守妇道,因打落撑帘子的竹竿而认识西门庆,以致发生许多淫恶的事,故以此借指祸事的原由。
《国语辞典》:竹竿舞  拼音:zhú gān wǔ
一种舞蹈表演。由两个表演者两手各持竹竿的一端,配合音乐节奏左右来回开合,其他表演者以单脚在竹竿间跳跃,避免被夹到。如:「这场竹竿舞十分精彩,连观众们都纷纷加入表演,一起同乐。」
《漢語大詞典》:敲竹竿
见“ 敲钉鎚 ”。
《漢語大詞典》:敲钉锤(敲釘鎚)
见“ 敲钉鎚 ”。
亦作“ 敲钉锤 ”。亦作“ 敲竹竿 ”。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货财》:“《金陵杂志》:‘敲钉鎚、一名敲竹竿,不当取之财而取之之谓。今 上海 谓之敲竹槓是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六章:“已经交过十万了,现在又另要开刀费十万,岂不是故意敲钉锤?”参见“ 敲竹槓 ”。
《漢語大詞典》:鲇鱼上竹竿(鮎魚上竹竿)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因以“鮎鱼上竹竿”比喻上升艰难。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梅圣俞 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奉召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其初受勑修唐书,语其妻 刁 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猻入布袋矣。’ 刁氏 对曰:‘君於仕宦,亦何异鮎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善对。”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之七:“寸寸鮎鱼上竹竿,生平一第最艰难。”
《漢語大詞典》:鲇鱼缘竹竿(鮎魚緣竹竿)
同“鯰鱼上竹竿”。 宋 苏轼 《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诗:“归来羞澁对妻子,自比鮎鱼缘竹竿。”
《漢語大詞典》:闹竹竿(鬧竹竿)
即闹竿。《西湖老人繁胜录》:“闹竹竿,有极细用七宝犀象揍成者。”参见“ 闹竿 ”。
《漢語大詞典》:闹竿(鬧竿)
亦作“ 闹桿 ”。 一种悬挂各种玩具或诸色杂货的竹竿。古代货郎所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色杂货:“小儿戏耍家事儿,如……闹竿儿。”词林摘艳·〈摊破金字令·春游〉曲:“花篮儿和闹桿并食垒,鞦韆下共相随,花压帽簷低。”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看时,却是人头、人脚、人手掛在屋簷上,一似闹竿儿相似。”参阅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闹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