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妓女。时诗人崔涯、张祜,每题诗倡肆,毁誉为时所重。涯为诗嘲端端,有“鼻似烟窗耳似铛”句。端端再拜乞怜,乃重赠一绝,誉为“一朵能行白牡丹”。
韦端符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端符。穆宗朝官拾遗。
赵武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善画寺庙释像,擅名于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太原人,徙京兆万年。第进士。有名于玄宗天宝年间。与柳芳、陆据、殷寅友善。据尝谓:“端之庄,芳之辩,寅之介,可以名世。”官终工部员外郎。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
端。开元二十七年官崇文馆校书郎。历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784 【介绍】: 唐陇西成纪人,字端卿。性警敏,善文章。玄宗开元末进士。肃宗尝叹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故时称“三绝”。乾元中,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姑臧县伯。德宗幸山南,揆为入蕃会盟使,拜尚书左仆射。还,卒于凤州,谥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1—784 字端卿,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荥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开元末举进士,补陈留尉,擢拜右拾遗,累迁至中书舍人。肃宗乾元二年(759),迁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以构求吕諲过,贬莱州长史,累年量移歙州刺史。又为元载所恶,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载诛,始拜睦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德宗建中四年(783)用为入蕃会盟使,拜尚书左仆射。次年还,卒于凤州。赠司空,谥曰恭。新、旧《唐书》有传。史称揆“美风仪、善奏对”(《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二八记其联句4联,称其“笔力遒媚”。《全唐诗外编》据之录入。
全唐诗补逸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开元末举进士,补陈留尉,擢右拾遗,累迁中书舍人。乾元初,兼礼部侍郎,转中书侍郎,以构求吕諲过,贬莱州长史,量移歙州刺史。又为元载所恶,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载诛,除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兴元元年卒,年七十四。(《全唐诗》无李揆诗)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一
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开元末进士。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试中书。擢拜右拾遗。迁考功郎中知制诰。扈从剑南。拜中书舍人。乾元初兼礼部侍郎。迁拜中书侍郎平章事。贬莱州长史。入为礼部尚书。德宗幸山南。用为入蕃会盟使。拜尚书左仆射。兴元元年。还至凤州卒。年七十四。赠司空。谥曰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人。登进士第。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自校书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 字正己,排行二,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李嘉祐从侄。少时慕神仙,曾居嵩山学道。代宗大历五年(77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因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德宗建中年间出为杭州司马,不知所终。生平见《旧唐书·李虞仲传》附、《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李端考》。端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才思敏捷,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人以为宿构(《国史补》卷上)。其诗多酬赠送行之作,感叹身世,又多出世之思,情调低沉,然遣词造语洗练洒脱,有俊逸之气。十才子多以五律见长,李端兼擅七言歌行,《赠康洽》、《胡腾儿》、《瘦马行》等篇颇得李颀神韵。《听筝》、《拜新月》生动传神,广为传诵。乔亿以为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大历诗略》卷四)。《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诗3卷。《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4。
唐诗汇评
李端,生年年不详,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李嘉祐从侄。大历五年(770)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以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出为杭州司马。卒于建中、贞元之标。端为诗工捷,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李端诗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李生养望未隆,含声亟发,词华既艳,节调亦谐。今观郑(赠)都尉二首,迥驾时髦,绰有风人之旨,始疑终信,无怪人然。其在大历诸子,置列最微,数分亦薄,而声望遽华,几与允言相并,虽坎䌰江外,亦复慕于中朝矣。
唐音癸签
李司马端任胸多疏,七字俊语亮节,开口欲佳,故当以捷成表长。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初读李端集,苦于平熟,遇其时一作态,即新警可喜。……但细观之,终有折腰龋齿之态,暂见则妍,效颦即丑。李诗自有正大时佳者,如《雪夜寻太白道士》:“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不在摩诘“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之下。《瘦马行》颇有少陵之遗。《杂歌》长篇,宛似太白,中曰:“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最为警策。
《近体秋阳》
中唐自刘、钱主风会,专务闲雅,不理奇杰,不咨高深,漠漠数十年。二皇甫差强人意,然诗不多。至端而翩然遒上,如《山下泉》、《过宋州》,奇逸高空,一时绝调,七言尤妙。庶几司空曙得相与颉颃,顾至于七言,则又远不逮是矣。
《大历诗略》
李司马正己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音、司空文明上。
《唐诗笺注》
李端写景极清幽,而意味却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蓝田人。肃宗乾元元年进士。代宗初,历监察御史。大历六年,任高陵令。入朝为度支员外郎、比部郎中。十二年,以议杨绾谥忤旨,贬广州员外司马。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
端。肃宗朝比部郎中。太常谥杨绾曰文贞。端持异议。帝恶其言丑险不实。贬巴州员外司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92 【介绍】: 唐赵郡人,字公表。累历台省官,出为兴元少尹,入为少府监,复出为泉、饶二州刺史,有能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4 【介绍】: 唐德宗时优人。德宗贞元二十年,关中大歉,京兆尹李实方务聚敛进奉,百姓不堪其酷。辅端作戏语数十篇,诉秦民艰苦之状。李实诬其诽谤国政,帝决杀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4 德宗贞元中优人。二十年(804)京兆尹李实聚敛关辅百姓,辅端因作讽刺诗数十首,为实奏闻,德宗令决杀。当时言者称其诗“诙谐以托讽谏”。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李实传》。《全唐诗》存成辅端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0—836 【介绍】: 唐僧。天水人,俗姓赵。十岁出家,受戒于西明寺照律师,通《涅槃经》于福林寺崟法师。德宗时被征,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论议。顺宗亲之若兄弟,恩礼特隆。宪宗时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卒谥大达。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族赵氏。居天水。世为秦著姓。母张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舍利囊中。使吞之。及娩。见所梦僧。白昼入室。摩其顶曰。教法必赖以大兴。言讫讫失所在。甫高颡深目。大颐方口。身六尺五寸。音吐如钟。始十岁。以沙弥。事崇福寺道悟禅师。十七岁。受具戒为比丘。隶安国寺。学毗尼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论于安国寺素法师。究涅槃经于福林寺崟法师。既而甫梦。梵僧以琉璃器。满盛舍利。使吞之曰。三藏大教。尽纳汝腹矣。自是妙智宏辨。囊括川注。而谒文殊于清凉。阐华严于太原。其声闻之美。达于帝聪。德宗朝。出入宫禁。抗论儒道。诏赐紫方袍。岁时锡子异等夷。顺宗在春坊。相与卧起。视若兄弟。恩礼特隆厚。宪宗御极。数幸其寺。常承顾问。待之不啻宾友。而甫仪范超迈。辞辩华赡。虽造次应对。未尝不推致佛乘。而扬搉玄理。由是天子益重其为人焉。乃迎真骨以祈灵。开秘殿以请福。录左街僧事。凡十年。其阐扬涅槃唯识。课持瑜伽悉地。转上所施。以崇饰塔庙。务极雕绘。而丈室单床。惟日诵金刚经。默观净二而已。王公舆台。壹以诚接。然豪门贵族。莫不瞻向。议者以为其有常不轻行。开成元年六月一日卒。其年七月六日。茶毗于长乐之南原。获舍利圆莹。谥大达。塔号玄秘。寿六十七。腊四十三。弟子僧尼千馀辈。会昌中。相国斐公休颂德树碑原上。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端甫。俗姓赵氏。天水人也。世为秦著姓焉。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兴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学毗尼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经于福林寺崟法师。甫又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当时。囊括川注逢源会委。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而甫符彩超迈辞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甫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波。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欤。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讲涅槃唯识经论。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于瑜伽。契无生于悉地。日持诸部十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单床静虑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甫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甫而已矣。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终夕而异香犹郁。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遗命荼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谥曰大达。塔曰玄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可数。门弟子僧尼约千馀辈。或讲论玄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会昌中相国裴公休。为碑颂德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俗姓赵。天水人。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兴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学毗尼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经于福林寺崟法师。甫又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当时。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赐谥曰大达。塔曰玄秘。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德宗、宪宗时人。宪宗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弘法大师全集》第七卷收《弘法大师正传》中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洺州广平人。刘伯刍子。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穆宗长庆三年官太常博士,以驳韦绶谥议知名。文宗大和中,官至左司、吏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53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字端士。文宗大和初进士。累辟使府,后官至吏、户二部员外郎。宣宗大中四年,擢礼部侍郎,五年,知贡举,号为得士。其年冬,迁义成军节度使。移镇武昌,卒于镇。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七
悫字端士。太和初进士。大中朝拜礼部侍郎。出领方镇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张姓。隶业明州之德润寺。平生专以持诵法华经为恒业。咸通二年。趺坐以逝。顷之而莲华青色出其口者七茎。近远争睹。以为希有。葬之东山。屡发光影。及二十馀年。众复启其封而视之。颜貌如生。于是迎归其寺。加漆布。而奉安于真身院。寺即吴太子太傅都卿侯阚泽读书堂也。额德润。即泽字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遂端。姓张。不知何从而来。德润寺求师。其为人也质直清粹不妄交游。师授法华经。诵犹宿构。人皆骇叹。至乎老齿勤而无懈。十二时间恒讽不辍。咸通二年忽结跏趺坐而化。须臾口中出青色莲华七茎。远近奔走皆至观礼。邑人同心造龛窆于东山之下。二十馀年坟茔屡屡光发。后开视之形质如生。众迎还寺漆纻饰之。今号真身院存焉。伊寺者吴太子太傅都乡侯阚泽书堂。后舍为伽蓝。其题额取泽字也(今普济寺是也)。 系曰。端终口出优昙钵华是乎。闻诸轮王出世海中道上方生是华。今像末岂有是邪。通曰。为感其人而应则不可以时拘也。譬犹麟非中国之物。感明王而至同也。
刘建锋 朝代:晚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6 【介绍】: 唐蔡州朗山人,字锐端。为忠武军部将,与孙儒、马殷同事秦宗权。儒败,与殷西走江西。昭宗乾宁元年取潭州,建锋称留后,诏拜武安军节度使。后嗜酒寻欢,为部下陈瞻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