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午影
中午日光下的投影。亦借指午时。 宋 王安石 《独卧》诗:“茅檐午影转悠悠,门闭青苔水乱流。” 元 柳贯 《龙峰孤塔》诗:“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
《國語辭典》:长命缕(長命縷)  拼音:cháng mìng lǚ
端午节时,系在儿童手臂、手腕,悬在儿童胸前或臂上,挂在蚊帐、摇篮等处用以消灾祈福的五采丝线或绒线。民间以为青、红、白、黑四色象徵东、南、西、北四方,黄色象徵中央,于端午节系此五采丝线,可以免除瘟病,使人长寿健康。也称为「百索」、「避兵缯」。
《國語辭典》:五铢钱(五銖錢)  拼音:wǔ zhū qián
一种古代钱币。始铸于汉武帝,重五铢,上有篆体「五铢」两字,自汉迄隋,皆有冶铸,大小不一。《汉书。卷六。武帝纪》:「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分类字锦》:悬艾(悬艾)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分类:端午
《分类字锦》:竞舟(竞舟)
元稹 竞舟诗 楚俗不爱力,费力为竞舟。买舟俟一竞,竞敛贫者赇。
分类:端午
《分类字锦》:采术
养生要集术味苦小温生汉中南郑山谷五月五日采之夏竦端午帖子词吉日爰逢采术时
分类:端午
《漢語大詞典》:解粽
剥食粽子。亦借指端午。 宋 陆游 《初夏》诗:“已过浣花天,行开解粽筵。” 明 李贽 《士龙携二孙同弱侯过余解粽》诗:“解粽正思端午,怀沙莫问 汨罗 !”《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 李瓶儿 治了一席酒,请过 西门庆 来,一者解粽,二者商议过门之事。”
分類:粽子端午
《漢語大詞典》:艾酒
古俗,端午日采艾浸酒,饮之以祛邪。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端午上:“《金门岁节》:‘ 洛阳 人家端午造术羹艾酒,以花綵楼阁插鬢,赐辟瘟扇、梳。’”
《分类字锦》:卖符(卖符)
岁华纪丽谱成都五月五日宴大慈寺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䌽缕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
分类:端午
《漢語大詞典》:中晷
中午日影。新唐书·历志六下:“九服中晷,各於其地立表候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测 岳臺 之中晷,以辨二至之日夜,而轨漏实矣。”
《分类字锦》:裹粽(裹粽)
陆游 贫家犹裹粽,随事荅年光。
分类:端午
《漢語大詞典》:艾符
古俗,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并黏贴符箓以祛邪恶。 唐 殷尧藩 《端午日》诗:“不効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昇平。”参见“ 艾人 ”、“ 艾虎 ”。
《漢語大詞典》:遗扇(遺扇)
赠扇。旧时端午一种风俗。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遗扇:“唐会要曰: 贞观 十八年五月五日, 太宗 谓 长孙无忌 、 杨师道 曰:‘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各遗卿飞白扇二枚,庶动清风以增美德。’推旧俗之语,则知端午之以扇相遗,自 唐太宗 始也。”
分類:端午风俗
《漢語大詞典》:逐阵(逐陣)
旧时阴阳家称六月丙午戊午日、十二月壬子戊子日为“逐阵”,谓此数日百事不宜。参阅《协纪辨方书·义例·逐阵》
《分类字锦》:结芦(结芦)
王筠 五日望采拾诗 结芦同楚客,采艾异诗人。
分类: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