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踏石
(1).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不用说 雁北 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登不住的冰滑踏石,转不尽的阴山背后。”
(2).旧时 陕西 端午节的一种民俗。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节令:“五月五日, 江 南曰竞渡, 陕西 洋县 曰踏石。”
《漢語大詞典》:命缕(命縷)
长命缕的简称。长命缕为五色丝,旧俗于端午节系臂,传说可祈福消灾。见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十四》。 南朝 梁 王筠 《五日望采拾》诗:“长丝表良节,命缕应嘉辰。” 唐 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柏枕桃门,验方术於经纪;綵花命缕,观问遗於风俗。”
《國語辭典》:蒲剑(蒲劍)  拼音:pú jiàn
天南星科「白菖」的别名,也称为「水菖蒲」。参见「白菖」条。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菖蒲、艾子》:「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漢語大詞典》:采艾(採艾)
民间习俗。端午节割取艾条悬户避邪。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戯,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进贺端午马状》:“伏以浴兰令节,採艾嘉辰,百辟合祝於 尧 年,万方宜修於 禹 贡。”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前集·节序·端午》:“今在处有採艾採药之説。”
采摘艾草。古有采艾疗疾禳毒之俗。《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毛 传:“艾所以疗疾。”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荆 楚 人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一本作“ 採艾 ”。
《國語辭典》:菖蒲酒  拼音:chāng pú jiǔ
用菖蒲叶浸酿而成的酒。古时多于端午节将菖蒲浸入酒中,相传喝了可以避邪及免疫。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词:「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漢語大詞典》:朱索
红绳。旧时端午节用以饰门户,谓可避邪恶。后汉书·礼仪志中:“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明 夏完淳 《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今年之朱索空缠,去岁之赤符已破。”
《漢語大詞典》:插艾
古代端午节的一种风俗。岁时广记·端午·插艾花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端五京都士女簪戴,皆剪繒楮之类为艾,或以真艾,其上装以蜈蚣、蚰蜒、蛇蝎、草虫之类。”《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陈鹏 《端午》诗:“插艾儿时事,而今两鬢华。”
《國語辭典》:豆娘  拼音:dòu niáng
动物名。一种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体小色绿,形状像蜻蜓,比蜻蜓小,静止时两对翅直立在背上,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翔,以吃小虫维生。也称为「豆娘子」。
《漢語大詞典》:仪方(儀方)
古时端午节倒贴于柱上以避蛇虫的字样。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或採百草以製药品,觅虾蟇以取蟾酥,书‘仪方’二字倒贴於楹,以辟蛇虺。”
《國語辭典》:蒲月  拼音:pú yuè
农历五月。因端午节在五月,家家户户悬菖蒲于门楣,故称农历五月为「蒲月」。
《國語辭典》:合欢结(合歡結)  拼音:hé huān jié
绣带结成的双结。《辽史。卷五三。礼志六》:「以五䌽丝为索缠臂,谓之『合欢结』。」
《國語辭典》:雄黄酒(雄黃酒)  拼音:xióng huáng jiǔ
搀有雄黄的酒。民间习于端午饮用或将其洒在屋角墙壁间,传说可解蛇虺诸毒或避邪。
《國語辭典》:雄黄(雄黃)  拼音:xióng huáng
矿物名,成分为硫化砷。质软,性脆,通常为粒状、致密状块,或粉末状,条痕呈浅桔红色。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常与雌黄、辉锑矿、辰砂共生;产于温泉沉积物和硫质火山喷气孔内沉积物,则常与雌黄共生。也称为「鸡冠石」。
《漢語大詞典》:斗龙舟(鬥龍舟)
亦作“鬭龙舟”。 以龙舟竞渡。我国民间习俗,每年端午节举行。传说是为了纪念 战国 时代怀石投江的伟大诗人 屈原 。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里二泗》:“﹝ 里二泗 ﹞前临 运河 ,五月朔至端阳日,於河内鬭龙舟,夺锦标,香会纷紜,游人络绎。”
《漢語大詞典》:襞方
旧时端午节风俗之一。谓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后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色丝,一名朱索,名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缀於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端午綵索:“裁色繒为方片,各案四色位而安之於衣,而黄繒居四色繒之中,以此缀诸衣上,以表蚕工之成,故名襞方。襞者,积而会之也;方者,各案其方以其色配之也。今人用綵线繫臂益文也。” 乌丙安 《民俗学丛话·〈五彩丝·粽子·龙舟〉》:“至于彩丝缠折方,正是荆楚岁时记所说:‘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计功也。’”
《漢語大詞典》:辟兵缯(辟兵繒)
旧俗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事类赋卷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綵丝繫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一说,谓以始出茧为丝织成,染以日月星辰鸟兽之状的绢。参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唐 韩鄂 《岁华纪丽·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