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32,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童
童孺
还童
神童
狂童
童男
童奴
童谣
歌童
巴童
童孙
童幼
童叟
童女
孩童
《骈字类编》:一童
元 贡师泰 为郭宗道祭酒题韩滉移居图 一童鬅鬙随左右,两髯伛偻相后先。
《漢語大詞典》:童孺
(1).儿童;幼年。 汉 蔡邕 《童幼胡根碑》:“嗟童孺之夭逝兮,伤慈母之肝情。”南史·范元琰传:“ 元琰 时童孺,哀慕尽礼。”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诗:“纷吾家 延州 ,结友在童孺。” 清 汪琬 《跋〈拟明史侯岐曾传〉后》:“指书生为强寇,丽童孺以极刑,勾连瓜蔓,抄掠不已。”
(2).指阅世未深的青年。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远恶之官,多在寒族;权贵之子,鲜离上国。况百司者,朝廷之纲纪,风教之户牖,咸在童孺,曾无激扬。”
《漢語大詞典》:还童(還童)
恢复青春。魏书·萧衍传:“反肉还童,不待 羊 陆 。”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而此茗清香滑熟,异於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分類:恢复青春
《國語辭典》:神童  拼音:shén tóng
聪慧异常的幼童。《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子春反覆辩难,辂对答如流。从晓至暮,酒食不行。子春及众宾客,无不叹服。于是天下号为『神童』。」《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自小七八岁上,就是个神童。后来经史子集之书,无一样不曾熟读。」
《國語辭典》:狂童  拼音:kuáng tóng
狂妄顽劣的少年。《诗经。郑风。褰裳》:「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國語辭典》:童男  拼音:tóng nán
1.未成年的男孩。晋。傅玄〈云中白子高行〉:「童女掣电,童男挽雷车。」
2.未曾有性行为的男子。清。张之洞《顺天府志。卷七○。故事志六。杂事上》引《野获编》:「有孙太公者,自云安庆人,以方药寓京师专用房中术,游缙绅间,乃调热剂饮童男,久而其阳痛绝胀闷,求死不得,旋割下和为媚药,凡杀稚儿数千百矣。」
《漢語大詞典》:童奴
仆役。新唐书·兵志:“卫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 宋 张九成 《有客》诗:“童奴告余言,有客叩吾庐。”
分類:仆役
《國語辭典》:童谣(童謠)  拼音:tóng yáo
儿童吟唱的歌谣。《三国演义》第九回:「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肃曰:『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漢語大詞典》:歌童
亦作“ 歌僮 ”。 以歌唱为生的儿童。后汉书·宦者传序:“嬙媛、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綺室。”晋书·贾充传:“歌僮舞女,选极一时。” 北周 庾信 《汉高祖置酒沛宫赞》:“还迎故老,更召歌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选剧》:“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暴殄天物。”
《漢語大詞典》:巴童
巴 渝 之童,善歌舞。文选·鲍照〈舞鹤赋〉:“ 燕 姬色沮, 巴 童心耻。” 刘良 注:“ 巴 童、 燕 姬,并善歌者。” 唐 岑参 《赴犍为经龙阁道》诗:“屡闻 羌 儿笛,厌听 巴 童歌。” 清 陈维嵩 《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观剧即事》词:“僛 越 覡,舞 巴 童,颭灵旗,不满微风。”
分類:歌舞
《漢語大詞典》:童孙(童孫)
幼小的孙子。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三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分類:幼小孙子
《漢語大詞典》:童幼
童年;儿童。东观汉记·赵勤传:“﹝ 勤 ﹞童幼有志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典籍﹞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秩,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 清 唐鉴 《纪行》诗之十五:“以此训童幼,亦且砭衰老。”
分類:童年儿童
《漢語大詞典》:童叟
孩子与老人。 清 朱鹤龄 《湖翻行》:“吁嗟苍生尔奈何,但见号咷走童叟。” 清 袁枚 《江防同知倪君帝培墓志铭》:“不料此间童叟供给,较儿菽水之奉,尤觉丰盈。”
分類:孩子老人
《國語辭典》:童女  拼音:tóng nǚ
1.未成年的女孩。《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齐武王演传》:「娴都性婉顺,自为童女,不正容服不出于房,宗族敬焉。」
2.处女。
《國語辭典》:孩童  拼音:hái tóng
小孩、儿童。《西游补》第五回:「便是三尺孩童,也知虞美人是能词善赋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