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5,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孩童
溪童
顽童
童山
狡童
渔童
海童
蛮童
奇童
孤童
童行
阿童
两童
二童
群童
《國語辭典》:孩童  拼音:hái tóng
小孩、儿童。《西游补》第五回:「便是三尺孩童,也知虞美人是能词善赋之才。」
《骈字类编》:溪童
元 刘因 山家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國語辭典》:顽童(頑童)  拼音:wán tóng
1.童昏且固陋。《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
2.顽皮的小孩子。《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心中正疑惑著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懞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國語辭典》:童山  拼音:tóng shān
1.草木不生的山。《荀子。王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馀材也。」
2.形容人秃头。如:「童山濯濯」。
《國語辭典》:狡童  拼音:jiǎo tóng
1.貌美而无实才的人。语出《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今泛称浮华少年。
2.《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狡童,刺忽也。」或亦指女子斥男子相爱不终之诗。首章二句为:「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漢語大詞典》:渔童(漁童)
(1).渔家小孩。 唐 陆龟蒙 《渔具诗·背蓬》:“见説 万山潭 ,渔童尽能学。”
(2). 唐 朝诗人 张志和 的童仆。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帝尝赐奴婢各一, 志和 配为夫妇,号 渔童 、 樵青 。” 宋 张元干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词:“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 渔童 拍手 樵青 笑。”
《漢語大詞典》:海童
传说中的海中神童。文选·左思〈吴都赋〉:“ 江斐 於是往来;海童於是宴语。” 刘逵 注:“海童,海神童也。” 李善 注引神异经:“西海有神童,乘白马,出则天下大水。” 唐 皇甫冉 《登玄元庙》诗:“海童纷翠盖,羽客事琼筵。” 明 刘基 《玉涧和尚西湖图》诗:“开尊命客弹焦桐,扣舷大笑惊海童。”
《漢語大詞典》:蛮童(蠻童)
亦作“ 蛮僮 ”。 南方的童仆。 宋 梅尧臣 《茶磨》诗之二:“欲将雀舌成云末,三尺蛮童一臂旋。” 宋 陆游 《林亭书事》:“约束蛮僮收药富,催呼稚子晒书忙。”
分類:南方童仆
《國語辭典》:奇童  拼音:qí tóng
天资聪颖,才能优异的儿童。《后汉书。卷五七。杜根传》:「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漢語大詞典》:孤童
孤儿。墨子·兼爱下:“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宋 范成大 《题药方》诗:“孤童亦復梦槐柯,无德无功用福多。”
分類:孤儿
《漢語大詞典》:童行
旧指出家入寺观尚未取得度牒的少年。宋史·食货志上六:“遗弃小儿,雇人乳养,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忽有一人跃出,緇布衣,若僧寺童行状。”
《漢語大詞典》:阿童
晋 王濬 的小字。晋书·羊祜传:“时 吴 有童謡曰:‘ 阿童 復 阿童 ,衔刀浮渡 江 。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祜 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会 益州 刺史 王濬 徵为大司农, 祜 知其可任, 濬 又小字 阿童 ,因表留 濬 监 益州 诸军事,加龙驤将军。”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益德 寃魂终报主, 阿童 高义镇横秋。” 宋 苏轼 《八月十五看潮》诗之二:“万人鼓噪慑 吴 儂,犹是浮 江 老 阿童 。”
分類:小字
《骈字类编》:两童(两童)
元 张养浩 过长春宫 心清已觉破烦暑,左右况复扇两童。
《骈字类编》:二童
世说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如何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 水经注关水又西南径雉县故城南昔秦文公之世有阳伯者逢二童曰舀曰彼两童二雉也得雌者霸雄者王二童翻飞化为双雉光武获雉于此山以为中兴之祥故置县以名焉好曹植飞龙篇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 梁武帝长安有狭邪行忽遇二少童扶辔问君宅
《韵府拾遗 东韵》:群童(群童)
贡奎诗森布兵戟罗群童盘回绝顶路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