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僧竟脱(别称 敬脱 )
释竟钦( 竟钦 郑 号 兴福 )
储秀(字 子竟 )
毕竟夔(字 叔元 )
毕竟容(字 仁叔 )
刘竟成(字 志卿 号 高轩 )
刘在明(字 以升 号 竟澄 )
魏裔鲁(字 竟甫 号 曦庵 )
张为仪(字 可仪、存中、竟筠 )
何澄(字 竟山 )
郑清寰(字 竟荃 )
张其锽(字 子武 号 无竟 )
其它辞典(续上)
陆羽(字 鸿渐、季疵 别称 陆疾、桑苧翁、茶神、茶圣、茶仙、桑苎翁 世称 今接舆 名 疾 号 竟陵子、东冈子、东岗子 行第 三 陆 )僧竟脱(别称 敬脱 )
释竟钦( 竟钦 郑 号 兴福 )
储秀(字 子竟 )
毕竟夔(字 叔元 )
毕竟容(字 仁叔 )
刘竟成(字 志卿 号 高轩 )
刘在明(字 以升 号 竟澄 )
魏裔鲁(字 竟甫 号 曦庵 )
张为仪(字 可仪、存中、竟筠 )
何澄(字 竟山 )
郑清寰(字 竟荃 )
张其锽(字 子武 号 无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约804 【介绍】: 唐复州竟陵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又号竟陵子、东冈子。工古调歌诗。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谑谈》数千言。玄宗天宝中,居火门山。肃宗上元初,更隐苕溪,阖门著书。与李季兰、皎然交往。嗜茶,精于茶道,旧时称为茶神、茶圣、茶仙。有《茶经》。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苧翁、东岗子。排行三。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幼孤,为僧智积收育。少年时为伶人。玄宗天宝五载(746)太守李齐物教以诗书,始为士人。肃宗至德元载(756)避乱居湖州,与诗僧皎然为忘年交。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间为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客,预撰真卿主编之大型类书《韵海镜源》,并参预真卿、皎然等数十人之联唱,结集为《吴兴集》10卷。约德宗建中中诏拜太常寺太祝,未就。贞元初移居信州上饶,三年(787)至八年间为岭南节度从事,检校太子文学。后归江南,约卒于贞元末。生平见羽《陆文学自传》、《因话录》卷三、《新唐书》本传。羽工诗文,著述甚多。所著《茶经》3卷为世界第一部论茶著作。《全唐诗》存诗2首,又断句6句及联句诗多首。《全唐诗续拾》补收2句。唐诗汇评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竟陵龙盖寺僧智积,俗姓陆,得初生儿于堤上,收育之,遂以陆为姓。及长,耻从削发,师怒,使执苦役。亡去,匿为优人。天宝中,李齐物守竟陵,见而异之,亲授诗集。上元中,隐湖州苕溪,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大历中,居湖州妙喜寺,与皎然为忘年交,预颜真卿《韵海镜源》修推事。授太子文学,不就。移居上烧,复授太常寺太祝,仍不就。贞元三年,徙居洪州,旋入岭南李复幕。后不知所终。羽工诗,嗜茶,创煎茶法,著《茶经》三卷,今存。其他著述多种,大多亡佚。《全唐诗》存诗二首。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之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师教以旁行书。不肯学。亡去为优人。天宝中酺。吏署为伶师。太守李齐物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苧翁。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羽嗜茶。著茶经三篇。鬻茶者至陶羽形为茶神祀之。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
禅师名竟钦。益州人。生郑氏。少为大僧。于峨眉溪山黑水寺。出蜀南抵韶石云门。得心法。即就双峰之下。创精舍以居。号兴福。开堂之日。匡真禅师躬临證明。僧问。宾头卢应供四天下。还遍也无。钦曰如月入水。又问。如何是用而不杂。钦曰明月堂前垂玉露。水精殿里撒真珠。于是𭅕真以谓。类己加敬焉。太平兴国二年三月。谓门弟子曰。吾不久去。汝矣可砌个卵塔。五月二十三日工毕。钦曰。后日子时行矣。及期适云门爽禅师。温门舜峰诸老夜话。侍者报三更。钦索香焚之。合掌而化。阅世六十有八。坐四十有八夏。
人物简介
维基
储秀,字子竟,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民籍。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八十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毕竟夔,字叔元,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军籍。江西乡试第五名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第二百十二名,登第二甲第三十九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毕竟容(1505年—?),字仁叔,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军籍。江西乡试第十七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会试第八十名,登第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官嘉兴府知府、山西按察司副使、广东布政司参政。
人物简介
维基
刘竟成(1537年—?),字志卿,号高轩,河南汝宁府确山县人,民籍。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进士。授直隶内黄县知县,升兵部武库司主事。差赉三边,论绩,迁郎中,左迁转运同知,不久迁大同府知府致仕。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在明(?年—1634年),字以升,号竟澄,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兵部观政,五年授南京工部主事,管清江造船,七年卒。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二
魏裔鲁,字竟甫,号曦庵,柏乡人。诸生,历官山东盐运使。
人物简介
维基
张为仪(?—1745年),字可仪、存中、竟筠,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今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人。雍正11年(1733年)进士出身,历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云南学政,后在乾隆十年三月二十八日,张为仪担任云南学政期间,因病过世。雍正11年(1733年):雍正十一年癸丑科殿试,获得二甲第二十五名的成绩,获得「进士出身」的身分。同年五月二日,被朝廷列为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年)四月十九日,身为庶吉士的张为仪被升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并在同年出任丙辰恩科顺天乡试的同考官。乾隆二年(1737年)五月十一日,乾隆帝在乾清宫考试翰林、詹事等官,张为仪获得了第三等的成绩。乾隆三年(1738年),张为仪以翰林院编修的身分,出任戊午科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八年(1743年)闰四月四日,乾隆帝在正大光明殿考试翰林詹事等官朕亲加详阅。按其文字优劣。分为四等。张为仪获得第四等。并且在同年从一统志馆的纂修官,被调到三礼馆担任纂修官。乾隆九年(1744年)九月八日,身为翰林院编修的张为仪被任命为提督云南学政。乾隆十年(1745年)三月二十八日,云南学政张为仪在行寓病故。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何澄(?~?),字竟山,浙江山阴人,宦游福建,曾为王凯泰幕客。光绪元年(1875)五月福建巡抚王凯泰因牡丹社事件奉旨来台,何澄参幕来台。公馀之暇,凯泰作〈台湾杂咏〉、〈续咏〉等作,皆委由何澄保管。十月,王凯泰内渡,遽然逝世,何澄滞留台湾。光绪三年(1877),何澄与汪序东、林鹤荪、马清枢等人在台唱和,见马清枢〈台阳杂兴〉三十首,何澄作〈台湾杂咏〉二十四首。何澄返陆后,在光绪七年(1881)将王凯泰旧作、马清枢〈台阳杂兴〉及自作〈台湾杂咏〉合刊出版,称《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为七言律体,风格典重,内容往往触及时事、历史、地理。王凯泰首倡杂咏,作品几前附序,诗有注文,因其意在补述,遂在注文极下工夫,引起评家的注意。龚显曾作〈序〉,便说:「诗成自注,格非竟创;事靡不搜,典足参故。」(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清州搜玉
郑清寰,字竟荃,曾参加纂修民国《青县志》,与献县刘清漳共主文献部分。民国二十年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77-1927,广西桂林永福县苏桥镇人,字子武,号无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二甲第一百一十八名进士,以知县发湖南,历任永州厘金局局长,零陵县、芷江县知县。辛亥革命爆发,于宣统三年(1911年)冬代表广西参加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任北伐军南武军军统。民国二年(1913年)任湖南都督府军务厅厅长,获陆军中将军衔。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当选约法会议议员,经李经羲推荐,袁世凯拟授其为广东巡按使,并提出为其封爵,其锽不满袁世凯复辟帝制而离京,以研究先秦诸子为名隐居上海。民国六年(1917年)六月,李经羲就任国务总理,张其锽为高等顾问。不久因张勋复辟,再次退居上海,潜心研究《墨子》。此后,张其锽通过其兄张其钜结识吴佩孚。护法战争期间,成为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谭延闿的幕僚。民国八年(1919年),吴佩孚率兵进驻衡阳,与谭延闿军对峙,经张其锽牵线,双方订立休战协定,从此与吴佩孚交厚。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担任吴佩孚的秘书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六月,吴佩孚推荐张其锽出任广西省省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新桂系李宗仁攻入南宁,张其锽离职。同年九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张其锽任吴佩孚顾问。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在张其锽建议下,吴佩孚弃津、京赴湖北,率三千残部驻黄州,张其锽不离左右。次年十月,孙传芳起兵反对奉系,通电拥吴,张其锽趁机游说直系各督军推吴佩孚出山,吴遂至武汉,任讨贼联军总司令,命张其锽为参谋长。不久直奉联合,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月击败冯玉祥的国民军,占领北京,张其锽因功被授以陆军上将军衔。同年,北伐战争开始,吴佩孚尽失主力,张其锽随之溃退郑州。次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七月,在逃往四川途中,于河南新野县被当地红枪会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