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金立相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金立相,字道夫,号充庵,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民籍。其父金贲亨自幼丧父,随母改嫁高家,遂改姓高。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高立相中式癸卯科浙江乡试第六十九名。复姓金。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登癸丑科第二甲第七十八名进士。都察院观政,与胞兄金立敬同官南京兵部主事,仕至员外郎、兵部武选司郎中,卒。
袁立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4 【介绍】: 清直隶宣化人。康熙三十九年武进士,授三等侍卫。雍正时曾镇压山西临晋百姓起事。官至山西提督。
《韵府拾遗 漾韵》:立相
书爰立作相传立以为相使在左右
分类:立相
《漢語大詞典》:约信(約信)
谓用言辞订立相互信守之约定。礼记·曲礼下:“约信曰誓,涖牲曰盟。”荀子·富国:“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淮南子·人间训》:“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一举而败之,后不可復用。”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國語辭典》:鼎足三分  拼音:dǐng zú sān fēn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而相互牵制的情势。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汉家王气已将终,鼎足三分各自雄,周瑜枉用千条计,输与南阳一卧龙。」也作「鼎足而立」。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國語辭典》:鼎足之势(鼎足之勢)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比喻三方面分别对立的局势。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立相住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门之极致也。指西方而立报土报身之相,安住于有心有念而取彼之境也。观经散善义曰:「今此观门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无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恶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
指方立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指方者指定西方也,立相者建立弥陀之相好也。是为观经一部之说相。圣道门之诸家以之为对于一往劣机之方便说,其究竟说谓心外无法,故心外无净土,实相无相,故佛身无相。然净土门为本为凡夫之宗,故以此指方立相为宗之极致,不取己心之净土,无相之理佛也。观经定善义曰:「今此观门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相离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