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鹭窥(鹭窥)
范成大 寒食郊行 书事诗见鸟啄下。
《漢語大詞典》:窥破(窺破)
暗中看见;看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算命的判词在隔壁……写完了,就从那小洞口递到抽屉里,我取了出来给人,从来不曾被人窥破。” 郭沫若 《水平线下·百合与番茄》:“我们读过他《海上的悲歌》一诗的人,大概可以窥破他的心境的。”
《國語辭典》:窥觊(窺覬)  拼音:kuī jì
怀著野心窥视,伺机而动。《宋书。卷八四。袁觊传》:「而群小构慝,妄生窥觊,成轸惑燕,贯高乱赵,谗人罔极,自古有之。」
《骈字类编》:帘窥(帘窥)
西畴常言凡居人上有势分之临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故行动必先謦欬步远则前导燕坐则毋帘窥壁听是故君子不发人阴私不掩人之所不及也
《骈字类编》:鹤窥(鹤窥)
刘得仁 冬日骆家亭子诗 恨无人此住,静有鹤相窥。
《漢語大詞典》:窥朝(窺朝)
窥伺朝廷。指伺机篡权。汉书·郊祀志下:“唯陛下距絶此类,毋令姦人有以窥朝者。”
《骈字类编》:平窥(平窥)
李商隐为汝南公以妖星见贺德音表高步三王平窥百古
《漢語大詞典》:窥窃(窺竊)
(1).伺机窃取。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復包藏祸心,窥窃神器。”清史稿·允禩传:“就两人心术而论,覬覦窥窃,诚所不免。”
(2).偷看窃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并头儿眠,低声儿説,夜静也无人窥窃,有幽窗花影西楼月。”
(3).窥 宋 和窃玉。指男女私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且防男女同观,共闻褻语,未必不开窥窃之门。 郑 声宜放,正为此也。”参见“ 窥宋 ”、“ 窃玉偷香 ”。
《漢語大詞典》:窥瞰(窺瞰)
亦作“ 窥闞 ”。亦作“ 窥矙 ”。
(1).俯视。 唐 韩愈 《寄卢仝》:“每骑屋山下窥闞,浑舍惊怕走折趾。”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秘怀》之三:“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
(2).张望;偷看。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娘子耐心度日,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矙,招风揽火。” 明 陆采 《明珠记·授计》:“管教伊愁上添欢,悄低低怕有人窥瞰。”
《漢語大詞典》:窥道(窺道)
探明道理。《淮南子·要略》:“凡属书者,所以窥道开塞,庶后世使知举错取捨之宜适。”
亦作“ 窥导 ”。谓察其意而加以诱导。《孔子家语·贤君》:“佞臣諂諛,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汉书·元帝纪:“ 淮阳王 舅 张博 、 魏郡 太守 京房 坐窥道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语。 博 要斩, 房 弃市。” 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 王先谦 补注:“窥其意而导之。”
《漢語大詞典》:直窥(直窺)
同“直闚”。
直接窥伺。
分類:直接窥伺
《漢語大詞典》:窥望(窺望,闚望)
暗中观察;偷看。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是以圣主不徧窥望,而视已明;不殫倾耳,而听已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窥望长短,朝夕聚议。”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 唐璧 ﹞一夜不曾合眼。巴到天明,梳洗罢,便到 裴 府窥望。” 茅盾 《子夜》三:“他们两个悄悄走到一个窗子边,向里面窥望。”
闚望:1.窥伺图谋。《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方今英雄棊跱,豺狼闚望,克敌寧乱,非众不济。”宋书·谢晦传:“欲冯陵恩幸,闚望国权。”
(2).犹探望。《书·费誓》“汝则有大刑” 唐 孔颖达 疏:“兵法攻城,筑土为山,以闚望城内,谓之距堙。” 宋 司马光 《古文孝经指解序》:“臣愚虽不足以度越前人之胸臆,闚望先圣之藩篱,至於时有所见,亦各言尔志之义。”
《漢語大詞典》:窥深(窺深)
观察深入细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陆机 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韵府拾遗 支韵》:正窥(正窥)
欧阳修诗堂堂过城戍何人敢正窥
《漢語大詞典》:窥度(窺度,闚度)
(1).暗中图谋。 宋 叶适 《潼州府修城记》:“然民离於兵久而膂力积销弱,地离於兵久而预防益简薄,及姦豪窥度,则不足支仓猝有事之用。”
(2).猜测。 明 宋濂 《七儒解》:“沉鷙寡言,逆料事机翼然、规然、幽然、漆漆然、逮逮然、察察然、猎猎然,千变万化,不可窥度。”红楼梦第三四回:“那 焙茗 也是私心窥度,并未据实。”
闚度:窥伺揣度。《后汉书·刘玄传》:“唯名与器,圣人所重。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採珠,海内望此,有以闚度 汉 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