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下一页
突婆
突路拿
突瑟几理多
抵突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摩突罗
突吉罗配笞
郑武公(别称 郑武 掘突 )
郑厉公( 突 )
狐突(字 伯行 )
陆突
突厥莫何可汗(号 突利设 )
启民可汗(别称 突利可汗 染干 )
佛类词典
突吉罗突婆
突路拿
突瑟几理多
抵突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摩突罗
突吉罗配笞
其它辞典
陈孝公( 妫突 )郑武公(别称 郑武 掘突 )
郑厉公( 突 )
狐突(字 伯行 )
陆突
突厥莫何可汗(号 突利设 )
启民可汗(别称 突利可汗 染干 )
人物简介
简介
陈孝公(?-前905年),妫姓,名突,为西周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他为陈申公儿子,陈申公犀侯去世后,其胞弟相公皋羊继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44 【介绍】: 春秋初郑国国君,名掘突。桓公子。为周平王卿士。夫人武姜生太子寤生,难产,夫人不爱,爱少子段,欲立为太子,不许。在位二十七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73 【介绍】: 春秋时郑国国君,名突。郑庄公次子。母为宋大夫雍氏女,雍氏有宠于宋庄公。郑庄公死,昭公立,以宋庄公支持,胁祭仲夺位。立为厉公。在位四年,因愤祭仲专政,使祭仲婿雍纠杀之,谋泄,雍纠被杀,厉公出奔,居边邑栎。郑子仪十四年,使郑大夫傅瑕杀子仪,得复位。旋即诛傅瑕。前后在位共十一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37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字伯行。大夫。晋文公重耳之外祖父。晋怀公立,突之二子毛、偃随从重耳出奔在秦。怀公怒,囚狐突,令其召二子归,突不肯,遂为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道武帝时,率部民随从征伐,以战功,拜离石镇将。天兴中,为上党太守。
人物简介
全隋文·卷三十一
可汗名处罗侯,号突利设,摄图弟。开皇七年,嗣位为叶护可汗,隋拜为莫何可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9 【介绍】: 隋时东突厥首领。名染干。沙钵略可汗子。都蓝可汗堂弟。初号突利可汗。居突厥之北,以尚隋宗女安义公主,南迁。都蓝屡攻之,乃入隋,拜意利珍豆启民可汗,迁置河南夏、胜二州间。及都蓝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又数为隋军所败,遂并有突厥之众。炀帝大业三年,至榆林朝帝,献名马。全隋文·卷三十一
可汗名染干,摄图次子,号突利可汗,居北方。开皇十九年,拜为意珍豆启民可汗。
突吉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突膝吉栗多,突瑟ㄦ理多Dus!kr!ta,独柯多(巴)Dukkat!a。戒律之罪名也。四分律分之为身口二业,而译为恶作(身业)恶说(口业)明了论,合身口二业译曰恶作(恶作之作,以意名,以依意之作动而起身口二业故也),行事钞中之一曰:「善见云:突者,恶也。吉罗,作也。声论正音突膝吉栗多。」戒本疏一下曰:「名突吉罗者,如律本云恶作恶说也。分身口业故有斯目。明了论中二业一名,俱为恶作,身口为非,无非鼓动故也。」又名式叉伽罗尼,义翻曰应当学,又称百众学,此戒名微细而难犯,当能学习,故云学。其戒品数多,故云众。其中(二百五十戒中)但列举百戒,故云百。盖突吉罗之名就过之边而言,式叉伽罗尼之名就行之边而言也。
【三藏法数】
善见律云:梵语名突吉罗,华言恶作。谓身口所作之恶也。四分律本云:梵语名式叉迦罗尼,华言应当学。谓此戒难持易犯,常须念学,故不列罪名,但云应当学。
【三藏法数】
梵语突吉罗,华言恶作恶说。谓身恶作、口恶说也。四分律本又名式叉迦罗尼,华言应当学。谓此罪微细难持,令其随学随守,是名应当学也。
(术语)又云突膝吉栗多,突瑟ㄦ理多Dus!kr!ta,独柯多(巴)Dukkat!a。戒律之罪名也。四分律分之为身口二业,而译为恶作(身业)恶说(口业)明了论,合身口二业译曰恶作(恶作之作,以意名,以依意之作动而起身口二业故也),行事钞中之一曰:「善见云:突者,恶也。吉罗,作也。声论正音突膝吉栗多。」戒本疏一下曰:「名突吉罗者,如律本云恶作恶说也。分身口业故有斯目。明了论中二业一名,俱为恶作,身口为非,无非鼓动故也。」又名式叉伽罗尼,义翻曰应当学,又称百众学,此戒名微细而难犯,当能学习,故云学。其戒品数多,故云众。其中(二百五十戒中)但列举百戒,故云百。盖突吉罗之名就过之边而言,式叉伽罗尼之名就行之边而言也。
【三藏法数】
善见律云:梵语名突吉罗,华言恶作。谓身口所作之恶也。四分律本云:梵语名式叉迦罗尼,华言应当学。谓此戒难持易犯,常须念学,故不列罪名,但云应当学。
【三藏法数】
梵语突吉罗,华言恶作恶说。谓身恶作、口恶说也。四分律本又名式叉迦罗尼,华言应当学。谓此罪微细难持,令其随学随守,是名应当学也。
突婆
【佛学大辞典】
(物名)香名。陀罗尼集经五曰:「突婆香,唐云茅香。」(参见:都嚧瑟迦及兜楼婆)
(物名)香名。陀罗尼集经五曰:「突婆香,唐云茅香。」(参见:都嚧瑟迦及兜楼婆)
突路拿
【佛学大辞典】
(人名)Dron!a,婆罗门名,平分佛舍利,以止诸国王之斗争,经中译香姓,又译香烟。出于毗奈耶杂事三十九。(参见:香姓)
(人名)Dron!a,婆罗门名,平分佛舍利,以止诸国王之斗争,经中译香姓,又译香烟。出于毗奈耶杂事三十九。(参见:香姓)
香姓
【佛学大辞典】
(人名)Dron!a巴,Dona,婆罗门名。佛于拘尸那城沙罗双树间火葬讫,诸国王来,欲得其舍利,而开争端,平分佛舍利止诸国之争者。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曰:「时遮罗波国Amalakapa(巴Allakappa),诸跋罗民众(巴Bulaya),及罗摩迦国Ra%magra%ma(巴Ba%maga%ma),拘利民众Kaulya(巴Koliya),毗留提国(巴Vet!hadipa),婆罗门众,迦维罗卫国Kapilavastu(巴Kapilavatthu),释种民众S/a%kya(巴Sakya),毗舍利国Vais/a%li(巴Vesa%li),离车民众,Licchavi^,及摩竭陀Magadha王阿阇世Aja%tas/atru(巴Aja%tasattu)。闻如来于拘尸城Kus/inagara(巴Kusina%ra),双树间取灭度,皆自会言今我宜往求舍利之分。时诸国王阿阇世等,即于国中下令,严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进渡恒河。先遣婆罗门香姓至拘尸城,求舍利。曰:不与则四兵在此,不惜身命,当以力取。拘尸城君臣不听。曰:如来遗形不敢许,彼欲举兵,则吾亦在此。时香姓婆罗门晓众人曰:诸贤长夜受佛教诫,口诵法言,心服仁化。宁可诤佛舍利共相残害耶。如来遗形,欲以广益,舍利现在者,但当分取。众咸称善,命香姓分之。尔时香姓,以一瓶一石许之舍利,均为八分已,与八国,己请于众人受其空瓶(取意),后分涅槃经曰:「姓烟婆罗门。」Dron!a者,量之义,非香姓之原语。香姓之名不详。
(人名)Dron!a巴,Dona,婆罗门名。佛于拘尸那城沙罗双树间火葬讫,诸国王来,欲得其舍利,而开争端,平分佛舍利止诸国之争者。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曰:「时遮罗波国Amalakapa(巴Allakappa),诸跋罗民众(巴Bulaya),及罗摩迦国Ra%magra%ma(巴Ba%maga%ma),拘利民众Kaulya(巴Koliya),毗留提国(巴Vet!hadipa),婆罗门众,迦维罗卫国Kapilavastu(巴Kapilavatthu),释种民众S/a%kya(巴Sakya),毗舍利国Vais/a%li(巴Vesa%li),离车民众,Licchavi^,及摩竭陀Magadha王阿阇世Aja%tas/atru(巴Aja%tasattu)。闻如来于拘尸城Kus/inagara(巴Kusina%ra),双树间取灭度,皆自会言今我宜往求舍利之分。时诸国王阿阇世等,即于国中下令,严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进渡恒河。先遣婆罗门香姓至拘尸城,求舍利。曰:不与则四兵在此,不惜身命,当以力取。拘尸城君臣不听。曰:如来遗形不敢许,彼欲举兵,则吾亦在此。时香姓婆罗门晓众人曰:诸贤长夜受佛教诫,口诵法言,心服仁化。宁可诤佛舍利共相残害耶。如来遗形,欲以广益,舍利现在者,但当分取。众咸称善,命香姓分之。尔时香姓,以一瓶一石许之舍利,均为八分已,与八国,己请于众人受其空瓶(取意),后分涅槃经曰:「姓烟婆罗门。」Dron!a者,量之义,非香姓之原语。香姓之名不详。
突瑟几理多
【佛学大辞典】
(术语)Dus!kr!ta又作突膝吉栗多。突吉罗之具名。(参见:突吉罗)
(术语)Dus!kr!ta又作突膝吉栗多。突吉罗之具名。(参见:突吉罗)
抵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瞋恚之心害人,如暴牛之抵触人者。无量寿经下曰:「朦冥抵突。」又曰:「鲁扈抵突。」法华文句四曰:「悭贪堕饿鬼,抵突堕畜生,十恶堕地狱。」
(术语)以瞋恚之心害人,如暴牛之抵触人者。无量寿经下曰:「朦冥抵突。」又曰:「鲁扈抵突。」法华文句四曰:「悭贪堕饿鬼,抵突堕畜生,十恶堕地狱。」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原为优陀延王(又云优填王)臣,既出家證阿罗汉果,还国为国王说种种之譬喻,明五欲之可厌恶。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原为优陀延王(又云优填王)臣,既出家證阿罗汉果,还国为国王说种种之譬喻,明五欲之可厌恶。
摩突罗
【佛学大辞典】
(地名)Mathura%,又作秣罗。城名。译曰密善。(参见:摩偷罗)
(地名)Mathura%,又作秣罗。城名。译曰密善。(参见:摩偷罗)
突吉罗配笞
【三藏法数】
善见律中,梵语突吉罗,华言恶作。四分律本中,梵语式叉迦罗尼,华言应当学。谓馀戒罪重易持,此戒难持易犯,常须念学,故不列罪名,但言应当学。此又轻于前,故以笞罪配之。
善见律中,梵语突吉罗,华言恶作。四分律本中,梵语式叉迦罗尼,华言应当学。谓馀戒罪重易持,此戒难持易犯,常须念学,故不列罪名,但言应当学。此又轻于前,故以笞罪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