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尖叫  拼音:jiān jiào
以尖细刺耳的声音,高声喊叫。如:「放任孩子在公共场所高声尖叫的家长,总会引来不解且嫌恶的目光。」
《漢語大詞典》:磕搭
亦作“ 磕答 ”。亦作“ 磕塔 ”。 犹言一下子,突然。形容时间短促。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上阵处磕搭的揝住狮蛮,交马处滴溜扑摔下雕鞍,直杀的他败将投降,战马空还。”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 东岳庙 磕塔的相逢无话説,把那厮滴溜扑马上活挟。”
《漢語大詞典》:厥证(厥證)
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國語辭典》:以防万一(以防萬一)  拼音:yǐ fáng wàn yī
预先设想、考虑,以防备突发的状况。如:「近来天气多变化,最好带把伞出门,以防万一。」
《國語辭典》:鹦鹉热(鸚鵡熱)  拼音:yīng wǔ rè
病名。由鹦鹉热披衣菌引起,人类主要透过鸟类或家禽感染。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头痛、红疹、肌肉疼痛及乾咳。
《漢語大詞典》:隐显目标
时隐时现的目标。其特点是位置不固定,暴露时间短促,出现突然,不易发现
指短时间暴露在射手视界内的目标,例如隐显靶或从散兵坑里短时间露出的目标
《漢語大詞典》:骤不及防(驟不及防)
谓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我海军亦于天明发炮,向 丹水池 一带 清 军射击,燬美孚洋油栈及火车五辆。 清 军骤不及防,退至 二道桥 。”
《國語辭典》:晕厥(暈厥)  拼音:yūn jué
昏倒。如:「他在操场上听演讲时,忽然晕厥了。」
《国语辞典》:晕针(晕针)  拼音:yūn zhēn
刺针时病人突然出现脸色苍白、头晕、昏厥等反应,称为「晕针」。
《漢語大詞典》:炸眼
马、驴等牲畜突然见到生人或其他不熟悉的东西而惊恐、嘶鸣或狂奔。如:毛驴炸眼直刨地儿,摇头摇尾打响鼻儿。
《國語辭典》:诈尸(詐屍)  拼音:zhà shī
传说人的尸体在入殓前,可因外在感应,如猫犬等行经其侧而突然挺立的奇异现象。
《國語辭典》:突如其来(突如其來)  拼音:tú rú qí lái
猝然而来。语出《易经。离卦。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唐。孔颖达。正义:「突然而至,忽然而来,故曰:突如其来如也。」形容出乎意料的突然来到或发生。
《漢語大詞典》:突头突脑(突頭突腦)
犹没头没脑。突然地;出人意料地。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一:“那提学使又怎样突头突脑地撤换了旧监督,这些情由我到现在也全不知道。” 艾芜 《夜归》:“赶车的姑娘不答复他的问话,反而突头突脑地这么问他。”
《漢語大詞典》:突增
突然增长,尤其指出于潜意识的。例如:恐惧突增。
《漢語大詞典》:秃头秃脑(秃頭秃腦)
形容说话的内容不相连接而显得生硬突然。 艾芜 《印度洋风土画》:“一个坐着瞧望江面的年轻人,样子像是在商店里作书记的,秃头秃脑,就这么接嘴。” 沙汀 《困兽记》十一:“‘这叫做啥名堂呵!’推推面前的茶碗, 田畴 紧接着秃头秃脑的叫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