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酌然
鲜明突出貌。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弘农忿:“酌然子年方少,篇翰如流,不可驥垂长坂,兰谢深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巨容 因籍 澥 答书,既呈於公,公览之憮然,因曰:‘十年不见,酌然不错!’”
分類:鲜明突出
《漢語大詞典》:觜吻
(1).某些动物(如鱼、狗等)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 宋 梅尧臣 《拟韩吏部射训狐》诗:“凭凶自异立屋角,潜事觜吻欲我惊。”
(2).言辞;口气。《南齐书·刘休传》:“里失乡党之和,朝絶比肩之顾,覆背腾其喉脣,武人厉其觜吻。” 宋 沈辽 《和宋平叔莫子谣》:“诸公所赋虽甚美,盛道觜吻良见欺。”
《國語辭典》:伸出  拼音:shēn chū
向外延伸。《红楼梦》第四二回:「又摸了一摸头,又叫伸出舌头来瞧瞧。」
《漢語大詞典》:颖露(穎露)
(1).比喻才华显露。三国志·魏志·董昭传:“明公忠节颖露,天威在颜, 耿弇 牀下之言, 朱英 无妄之论,不得过耳。” 明 张时彻 《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 西蜀 赵天泽 亦以为 诸葛孔明 之儔。盖虽未试於用,亦已颖露囊中矣。”参见“ 颖脱而出 ”。
(2).突出、崭露。 清 魏源 《黄山诗》之二:“絶巔峙峭石,生成非一状。要知颖露奇,只在蟠根广。”
《國語辭典》:颖脱而出(穎脫而出)  拼音:yǐng tuō ér chū
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而崭露头角。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也作「脱颖而出」。
《國語辭典》:悬臂(懸臂)  拼音:xuán bì
机械上,一端固定在机身,另一端延伸到机身外部,并可摆动、吊物,有如手臂的部分。
《国语辞典》:突高  拼音:tú gāo
突出高起。《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远远草丛中一物突高,移步往前一看,却是床大一个败龟壳。」
分类:突出
《国语辞典》:突眼  拼音:tú yǎn
眼睛过度突出。一般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眼眶炎或眼眶瘤症等疾病所引起。
《国语辞典》:嘴儿(嘴儿)  拼音:zuǐ ér
1.口齿、口才。如:「嘴儿甜甘」。
2.器物尖形突出的部分。如:「茶壶嘴儿」、「烟袋嘴儿」。
《国语辞典》:地标(地标)  拼音:dì biāo
1.用来标示界线位置的目标物。如:「两县间的地标,常以石碑做标志。」
2.地区景观上突出的特徵。如:「中正纪念堂称得上是台北市的地标。」
《漢語大詞典》:最尤
特异,突出。新唐书·赵憬传:“今内庶僚,外刺史,课最尤者,擢以不次,善矣。”
分類:特异突出
《漢語大詞典》:锋距(鋒距)
犹锋芒。距,鸡爪后突出如趾的尖骨,相斗时以刺对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时 房 方盛气,其锋距亦劲,臺省为之结舌。”
《國語辭典》:垛子  拼音:duǒ zi
城墙上突出的部分。如:「城垛子」。元。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第一折:「薛仁贵那箭,把金钱眼里吉丁的牢关住,张士贵拽满了弦鸣箭出,那箭离垛子有三十步。」
《國語辭典》:颧骨(顴骨)  拼音:quán gǔ
眼下鼻旁高起的四边形骨头。《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作「鹳骨」。
《國語辭典》:了不得  拼音:liǎo bù de
1.超乎寻常。《文明小史》第七回:「却喜这些人都有住处,把他喜的了不得。」
2.情势严重。《老残游记》第八回:「可了不得,我们走差了路,走到死路上了。」
3.不愿意、办不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一出》:「老畜生,你怎地了不得。」
《漢語大詞典》:灶陉(竈陘)
灶边突出部分。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 汉 郑玄 注:“祀灶之礼,先席於门之奥东面,设主於灶陘。” 汉 蔡邕 独断卷上:“祀灶之礼,在庙门外之东,先席於门奥,面东设主於灶陘也。” 清 黄景仁 《冬日书闷》诗:“商量纸价添窗槅,料理薪材暖灶陘。”
分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