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浮性
物体在流体表面(如船在水面)或在流体中(如气球在空气中)浮于一定平衡位置的能力。
《漢語大詞典》:高气压区(高氣壓區)
气压比周围高的地区。高气压区内,一般空气下沉,大气下层有空气流出,天气多晴朗。
《漢語大詞典》:高山反应(高山反應)
由于偶而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原或高山而发生的反应。一般健康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区有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也叫山晕。《人民日报》1992.10.25:“刚上山时,别的不怕,就怕高山反应,头痛,胸闷。”
《國語辭典》:高空病  拼音:gāo kōng bìng
病名。乘坐飞机或其他飞行器在高空飞行时,因缺氧而引起的症状。
《國語辭典》:肺活量  拼音:fèi huó liàng
在尽力吸气之后能呼出的最大空气量,可因个体差异而异。疾病如神经肌肉的问题影响呼吸的力度,肺活量便会降低。
《漢語大詞典》:沸腾炉
锅炉的一种,因烧煤时空气把煤粒吹得上下翻动,像开水沸腾而得名。导热强度高,可烧用劣质煤或矸石。
《國語辭典》:化学肥料(化學肥料)  拼音:huà xué féi liào
用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相对于堆肥、粪肥等天然肥料而言。如钾肥、氮肥等。也称为「化肥」。
《國語辭典》:呼吸道  拼音:hū xī dào
人或高等动物呼吸空气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
《國語辭典》:滑翔  拼音:huá xiáng
不依靠动力,而藉气流的升降在空中飘行,称为「滑翔」。
《漢語大詞典》:固氮
植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的氮转变为植物可以吸收和利用的氨或其他含氮有机物。
《國語辭典》:管乐器(管樂器)  拼音:guǎn yuè qì
泛指以管作为共鸣体的乐器,由吹奏者吹气或振唇,藉由吹口装置震动管内空气发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管身的长度控制。可依其构成的材料,制作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乐器。
《國語辭典》: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漢語大詞典》:潮腻(潮膩)
空气湿度大,给人以发黏的感觉。 吴组缃 《山洪》七:“他心里有一种霉雨天气阴湿潮腻极不舒爽的感觉。”
《國語辭典》:拔罐子  拼音:bá guàn zi
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在小罐内点火燃烧片刻,趁热将罐倒扣在皮肤上,罐内因燃烧而空气减少,产生负压,皮肤被吸,引起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以达到治疗目的。也作「拔火罐」。
《漢語大詞典》: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如乙炔的爆炸极限为2.5%~80%(体积百分比),即乙炔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2.5%或高于80%都不能燃烧或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