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太空病  拼音:tài kōng bìng
在太空无重力状态下,所引起的身体不适。如头晕眼花、胃不舒服、呕吐、倦怠等症状。也称为「失重症」。
《國語辭典》:别无长物(別無長物)  拼音:bié wú zhàng wù
长物,多馀的东西。别无长物指除必备事物之外,空无所有。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形容家贫或生活俭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其家乃是个贫人,房内止有一张大几,四下一看,别无长物。」
《國語辭典》:宝山空回(寶山空回)  拼音:bǎo shān kōng huí
进入充满珍宝的山却空手而回。比喻机会虽好,却毫无收穫。如:「读书须有要领,否则宝山空回,也只是枉然罢了。」也作「空入宝山」。
《漢語大詞典》:赤白白
形容空无所有。《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这些蠢狗才攮的秃驴,止会喫酒噇饭,把这古佛道场弄得赤白白地,岂不可惜。”
分類:空无
《漢語大詞典》:赤光光
(1).空无所有。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乾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2).指身上一丝不挂。 赵树理 《三里湾·奇怪的笔记》:“ 大胜 这孩子是个小活动分子,一止了哭就赤光光的满炕跑。”
《國語辭典》:赤条精光(赤條精光)  拼音:chì tiáo jīng guāng
光著身子,丝毫不挂。《红楼梦》第八○回:「洗澡时不防水略热了些,烫了脚,便说香菱有意害他,赤条精光赶著香菱踢打了两下。」
分類:光身空无
《漢語大詞典》:求马于唐肆(求馬於唐肆)
谓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其所,必无所获。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於唐肆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申明烟禁:“今使挟綺罗以干田舍之村庄,操酒肉以啗深山之庙宇,是何异示璞于 周 人,而求马於唐肆,必无所得而归矣。”亦作“ 求马於唐市 ”。 苏曼殊 《与刘半农书》:“﹝达吐﹞,西域术语,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书,不啻求马於唐市。”
分類:空无市集
《國語辭典》:囊空如洗  拼音:náng kōng rú xǐ
口袋里空空的,像洗过一样。比喻没有钱。《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讲到钱呢,还是囊空如洗。」
《漢語大詞典》:室如县罄(室如縣罄)
亦作“ 室如悬磬 ”。亦作“ 室如悬罄 ”。 谓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杜预 注:“时夏四月,今之二月,野物未成,故言居室而资粮县尽,在野则无蔬食之物,所以当恐。” 杨伯峻 注:“磬之悬掛,中高而两旁下,其间空洞无物。百姓贫乏,室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簷下垂,如古磬之悬掛者然也。”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贲》:“室如悬磬,既危且殆,蚤见之士,依山处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范逵 ﹞投 侃 宿,於时冰雪积日, 侃 室如悬罄。”罄,一本作“ 磬 ”。《三侠五义》第二三回:“兄看室如悬磬,叫小弟如之奈何?” 梁启超 《论国家思想》:“譬之一家,虽復室如悬磬,亦未有愿他人入此室处者。”
《國語辭典》:空心大老官  拼音:kōng xīn dà lǎo guān
比喻虚有其表,不务实际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好像除了徵逐之外,别无正事似的。所以空心大老官,居然成为上海的土产物。」
《漢語大詞典》:空洞无物(空洞無物)
谓空无所有。 宋 苏轼 《四达斋铭》:“惟慢与谨,皆盗之诲。孰如此间,空洞无物。户牖闔开,廓焉四达。” 明 唐顺之 《季彭山〈春秋私考〉序》:“夫 罗浮 何与於春秋也?岂不以此心空洞无物而后能好恶与人同,好恶与人同而后能説春秋也歟!”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分類:空无
《漢語大詞典》:零度
水开始凝结成冰的温度。亦比喻空无所有。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他们愿像以前总督统管 朝鲜 那样,来统治 华北 和一切攻陷的地方,把文官的势力削减到零度。”
空无常六譬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喻)
六喻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经说梦幻泡影露电之六喻,以明诸法之空无常,金刚般若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空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事物个个无自性也。注维摩经九曰:「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注「肇曰:诸法之相,唯空唯无,然不以空无舍于大悲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
空无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苦谛四行相中之二。五蕴之法无确实之一相异相,曰空,无我我所曰无我。法界次第中之下曰:「空行者,观五受阴,一相异相无故。无我者,观五受阴中。我我所法,不可得故。」又无我所曰空。无我见曰无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又】空与无我,异名同义。大乘义章一曰:「空与无我,眼目异名。」无量寿经下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1。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我我所。2。无我所叫做空,无我见叫做无我。3。空与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