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空手  拼音:kōng shǒu
1.徒手。《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广陵厉王刘胥》:「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
2.空著两手,比喻一无所获。亦指拜访不带礼物。《朱子语类。卷三四。论语一六。述而篇》:「古人空手硬不相见。束脩是至不直钱底,羔雁是较直钱底。」《红楼梦》第七○回:「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
3.无所依据而作,并非临摹。多指字画、刺绣等。如:「他以空手作画而闻名世界。」「她空手绣的花儿竟也活灵活现的。」
《高级汉语词典》:贼不空手
比喻势在必得
《国语辞典》:空手而回  拼音:kōng shǒu ér huí
两手空空地回去。比喻一无所获。如:「只要全力以赴,绝无空手而回的道理。」《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你败了三万两银子,空手而回,我将金银首饰器皿,都与你拿去罢。」
分类:地回二四
《国语辞典》:如入宝山空手回(如入宝山空手回)  拼音:rú rù bǎo shān kōng shǒu huí
比喻毫无收穫、无功而返。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放著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国语辞典》:空手道  拼音:kōng shǒu dào
一种以我国国术为主体的技击,不带任何武器的徒手空拳武术。以手、足、拳、肘等身体部位,有效的制服对方。早年传至琉球,称为「唐手道」,西元一九二一年传入日本,一九三六年改称为「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