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7 【介绍】: 元明间僧。浙江临海人,字恕中,号空室,俗姓陈。初居径山,两坐浙东名刹。洪武中,日本国王慕名,奏请住持。太祖召之,以老病辞。有《山庵杂录》。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恕中禅师。名无愠。台州人也。出陈氏。姿量隽瑰。秕糠世味。机契于竺元道禅师。说法瑞岩。日本国王。慕愠道德。传译疏朝廷。迎愠化其国。愠坚谢不往。而终老林麓。南北闻其名。争愿见之。愠。初受业于元叟端。以己躬为急务。遍走丛林。不合。即背法堂而去。于净慈芝凤山灵。稍相流连。及还省元叟。元叟喜之。以择木寮居愠。愠仍不自许。又访天童砥公。因留阅藏。凡经十载。以博达著名。然于狗子无佛性话独疑之。乃私挽聪兴二友。而谓之曰。汝我甘死祖师语下乎。因假言游天台。拟再寻作者。登华顶吊寒岩。迁延数月。闻天目礼下横川珙有嗣。曰竺元道禅师。住仙居之紫箨。垂四十年矣。行脚人以古[仁-二+幻]惮之。愠偕聪兴。进登焉。远见老僧坐隔溪盘石。又一白发僧侍立。风度萧然。如吴处士所画阿罗汉。三人知是道公。乃合爪进讯。道曰。山路崎险。阇黎到来不易。聪进曰。和尚住此久近。道曰。石穿新竹笋。壁挂古藤萝。聪曰。毕竟如何接人。曰。百二奇峰朝凤岭。一条坦道下仙居。兴又进曰。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道公曰。烧畬种芋子。兴曰。如何是佛法向上事。曰。接竹割松枝。兴拟进语。道公指愠曰。那位上座。因甚不问话。兴辄悟旨。已而具威仪。上方丈人事。愠才申问。被一喝。顿消积滞。即献一颂。道公深肯之。其颂曰。狗子佛性无。春色满皇都。赵州东院里。壁上挂葫芦。三人相庆曰。我等若以耳作眼。几赚一生。于是。三人俱嗣道公。聪兴乃服勤于紫箨。愠辞应明州灵岩。道公谓之曰。汝知瓦乎。联之千百。则有盖覆之功。汝知玉乎。露之径寸。却贻偷窃之患。与其碎玉以矫世。不若全瓦以济时。今古至人。惟得此而已矣。愠既出世。而元叟下知识。噩梦堂。铭古鼎辈。以为愠必酬元叟之香。俱遣使灵岩。厚为愠寿。愠开堂日。拈香曰。古人出世拈香。酬法乳也。今人出世拈香。酬世恩也。愠上座总不然。昔年行脚。到紫箨山中。参个老布衲。彼亦无法可授。我亦无法可受。只向无授受中拈出。供养竺元道和尚。不图报德酬恩。只要大家知委。梦堂。与径山旧法侣。闻之大惊。唯唯而已。愠居灵岩三载。迁居瑞岩。乃设三问勘禅流。不合即逐出。当时谓之瑞岩三关。其问曰。稳坐家堂。因甚主人翁不识。掀翻大海。掴碎须弥。平地上因甚抬脚不起。眼光烁破四天下。自家眉毛落尽。因甚不见。三句内一句外。不涉两头。有人道得。拄杖子两手分付。又谓众曰。我者里。一切只是寻常。你若来弄机关誇好手。向毒蛇头上揩痒。猛虎项下解铃。拄杖未打汝在。何故有盘根错节。方可显利器。有银山铁壁。方可整钳锤。又曰。灵山奥旨。少室真传。日月不足喻其明。虚空不足喻其广。巍巍独运。荡荡无私。思之则差。议之则错。五千四十八卷。说食向人。一千七百葛藤。持蠡测海。在今诸方。莫不尽谓。驱其耕。夺其食。贵图宗风不坠。殊不知正是救汤进火。禦寒赠冰。山僧与么道。岂是压良为贱。取笑大家。臂三折而知医。人多阅而晓相。灵俐底。不用如何若何。便请单刀直入。扫荡搀抢。坐享太平。岂不快哉。少涉迟疑。白云万里。又曰。三教圣人。总在拂子头上。牵枝引蔓。说妙谈玄。儒者曰。吾道一以贯之。老者曰。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佛者曰。惟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既各说有来由。未免称强称弱。且作么判断。使其声和向顺。形直影端。剖破人我藩篱。塞却无明窟穴。击拂云。二繇一有。一亦莫守。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斗。愠居瑞岩。道价日高。湖江英俊。趋台者不绝。当是时。元主。崇尚我宗。凡林下染衣之叟。多受隆誉。愠。独体其师住山本色之操。尝作书与了堂一公。其书深切时弊。凡千百言。盖一与愠。同师竺元也。一日上堂曰。我此一宗。难为荷负。自非有驱耕夺食手段。放行把住机关。至于一进一退之间。未免贻笑作者。瑞岩在今两序进退。各得其宜。其进也。如耀世明灯。烛破历劫昏衢之暗。其退也。如潜渊老蚌。孕成不夜炤乘之珠。毗岚猛风。吹之不灭。五浊秽泥。汩之不昏。大众荷负既已得人。山怀正堪放下。且放下底事作么生。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拽杖独登松岩之顶上。有老屋数楹。为秋江禅师休老处。愠爱居焉。洪武七年。愠至京。固辞日本之请。帝喜之。留馆天界。朝士宋公濂辈。时称有道。每洗沐日。即至天界。击节道要。至不惬处。愠庄色曰。我家衲子。磨肩擦脚数十载。尚不柰何。公辈。安得草草图作口头人事耶。宋公叹服。是冬辞还。门人居顶。结翠山草堂迎愠。是时。大宗兴住持径山。知愠退休。以偈柬曰。万叠山牵一杖云。清流何处觅相分。漫拈紫箨冰风柄。笑里长飞虎豹群。愚庵亦以三偈柬曰。惺惺石上主人翁。一室高居太白峰。靖退只今非小节。知心未许石门聪。千里同风各暮年。任教沧海变桑田。独怜熊耳峰头月。昨夜虾蟆食半边。徒誇锦瑟与瑶琴。妙指方能发妙音。却忆鳌山深雪夜。弟兄倾尽岁寒心。宋公濂。尝遣书问。亦致偈曰。参禅第一要知宗。四海惟闻老恕中。白日青天轰霹雳。孽狐妖魅尽潜踪。愠亦喜宋公留心吾道。以偈答曰。语言浑不涉离微。抹过云门顾鉴咦。伸出玉堂挥翰手。倒拈秃帚画蛾眉。洪武十九年七月。说偈曰。七十八年。无法可说。末后一句。露拄饶舌。咄。端坐而化。日前遗嘱屏世礼。以骨灰散水竹间。用表无常。门人不敢守命。乃于翠山唐岙之原。建窣堵。以龛瘗焉。未久大宗兴禅师。亦坐化于径山。有遗偈曰。夫三十。妇六龄。毕竟偶不成。其木庵聪后住紫箨。晚应天童。 赞曰。温公出世。而径山法侣。觊其必嗣元叟。元叟辈。最尊风最盛。公终不就。何也。盖得处非易。故守之益坚。正当与感铁面之却佛印元。并案焉。聪兴二老。互相砥砺。而胜友渊源各行其道。又当与岩头雪峰等之。嗟乎。末法垄断名位货殖。师友读公行实。能不形消而骨愧乎。
《漢語大詞典》:空室
(1).陋室。史记·游侠列传:“ 季次 、 原宪 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古经废而不修,旧学暗而不明;儒者寂於空室,文吏哗於朝堂。”
(2).净室。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长房 ﹞卧於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於心上,众蛇竞来啮索且断, 长房 亦不移。” 唐 韩愈 《谢自然诗》:“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分類:空室陋室
《漢語大詞典》:空室清野
见“ 空舍清野 ”。
《漢語大詞典》:空舍清野
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即将田间成熟的庄稼割掉,把人员、牲畜、物资等转移,使敌人占领后一无所获。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二回:“为了防备敌人报复,干部就动员全村空舍清野。” 华山 《鸡毛信》一:“‘我早报告村长啦。’ 海娃 说,‘要不,村长能叫咱们连夜空舍清野吗?’”亦作“ 空室清野 ”。 刘笃庆 《把敌人挤出蒲阁寨》:“空室清野,看鬼子有什么种!”参见“ 坚壁清野 ”。
《國語辭典》:虚室(虛室)  拼音:xū shì
1.空房。《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置之虚室,人野何辨。」
2.不特意装饰的居室。《南史。卷二五。到彦之传》:「所莅以清白自修,性又率俭,不好声色,虚室单床,傍无姬侍。」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分類:空室心境
《國語辭典》:虚室生白(虛室生白)  拼音:xū shì shēng bái
比喻心境若能保持虚静,不为欲念所蒙蔽,则能纯白空明,真理自出。语出《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漢語大詞典》:虚舍
空发,空放。 汉 张衡 《西京赋》:“矢不虚舍,鋋不苟跃。”
犹空室。谓整理住舍以待客至。新唐书·文艺传下·崔颢:“ 李邕 闻其名,虚舍邀之。”
《漢語大詞典》:冲室(沖室)
虚室,空室。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如彼清波,可挹可镜;又象冲室,惟清惟浄。”
分類:空室
《国语辞典》:气腔(气腔)  拼音:qì qiāng
气孔内部的空室。也称为「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