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91,分107页显示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86 87 88 89 下一页
二种二执
现种二惑
现行种子习气
三种分别
能造大种
二种造色
五种因力
三种成就
种子二缘
十种真如
意五种
染心六种
十种智明(二)
七种定名
佛类词典(续上)
独头相应二种无明二种二执
现种二惑
现行种子习气
三种分别
能造大种
二种造色
五种因力
三种成就
种子二缘
十种真如
意五种
染心六种
十种智明(二)
七种定名
独头相应二种无明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无明又有二种:
一、独头无明 又云不共无明。如起信论谓:业转现三细之间,无明独起,为独头无明。
二、相应无明 六粗与馀惑相应而起,为相应无明。
复次无明又有二种:
一、独头无明 又云不共无明。如起信论谓:业转现三细之间,无明独起,为独头无明。
二、相应无明 六粗与馀惑相应而起,为相应无明。
二种二执
【佛学次第统编】
宗镜录中,辨二我执二法执。
一、二我执者:
一、俱生我执 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执为我,与身俱生,是名俱生我执。
二、分别我执 谓于计我法中,分别我能行善行恶等事,而起执著,是名分别我执。
二、二法执者:
一、俱生法执 谓无始时来,虚妄熏习,于一切法,妄生执著,恒与身俱,故名俱生法执。
二、分别法执 谓于邪教及邪师所说之法,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故名分别法执。
〔表〕
宗镜录中,辨二我执二法执。
一、二我执者:
一、俱生我执 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执为我,与身俱生,是名俱生我执。
二、分别我执 谓于计我法中,分别我能行善行恶等事,而起执著,是名分别我执。
二、二法执者:
一、俱生法执 谓无始时来,虚妄熏习,于一切法,妄生执著,恒与身俱,故名俱生法执。
二、分别法执 谓于邪教及邪师所说之法,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故名分别法执。
〔表〕
现种二惑
【佛学次第统编】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惑:
一、现行惑 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瞋、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惑。
二、种子惑 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惑:
一、现行惑 谓六根对六尘,现起贪、瞋、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是名现行惑。
二、种子惑 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现行种子习气
【佛学次第统编】
自一切惑相始终上说,分为现行种子习气三种:
一、现行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之功能,谓之种子。自此种子,生色心之法,谓之现行。复指所生之法,而谓之现行,亦谓之现行法,谓从阿赖耶识种子,显现行动之一切法也。
二、种子 对于现行法之称。指在阿赖耶识中,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而谓之种子,犹如草木之种子也。是为有为法之正因,四缘中因缘之实体也。唯识论曰:「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因果功能差别。」唯识论述记曰:「种子即是诸法因缘,皆因相也。」
然种子说有二种:
一、本有种子 第八识处,为无始法尔有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是为本有种子。
二、新薰种子 种子由现行之前七识,随所应而色心万差之种种习气,皆悉落在第八识中,更成生果之功能,谓之新薰种子,亦曰始起种子。
唯识论曰:「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界处功能差别,(中略)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薰习而有,(中略)此即名为习所成种。」
三、习气 烦恼之馀气曰习气,又云习。既伏惑之现行,且断惑之种子,尚有惑之气分而现惑相,是名习气。述记曰:「言习气者,是现行气分薰习所成,故名习气。此习气三乘之中,声闻全不断之,缘觉稍断之,佛则全断之也。」
自一切惑相始终上说,分为现行种子习气三种:
一、现行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之功能,谓之种子。自此种子,生色心之法,谓之现行。复指所生之法,而谓之现行,亦谓之现行法,谓从阿赖耶识种子,显现行动之一切法也。
二、种子 对于现行法之称。指在阿赖耶识中,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而谓之种子,犹如草木之种子也。是为有为法之正因,四缘中因缘之实体也。唯识论曰:「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因果功能差别。」唯识论述记曰:「种子即是诸法因缘,皆因相也。」
然种子说有二种:
一、本有种子 第八识处,为无始法尔有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是为本有种子。
二、新薰种子 种子由现行之前七识,随所应而色心万差之种种习气,皆悉落在第八识中,更成生果之功能,谓之新薰种子,亦曰始起种子。
唯识论曰:「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界处功能差别,(中略)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薰习而有,(中略)此即名为习所成种。」
三、习气 烦恼之馀气曰习气,又云习。既伏惑之现行,且断惑之种子,尚有惑之气分而现惑相,是名习气。述记曰:「言习气者,是现行气分薰习所成,故名习气。此习气三乘之中,声闻全不断之,缘觉稍断之,佛则全断之也。」
三种分别
【佛学次第统编】
三分别者:
一、自性分别 谓于现在所受诸行自相行分别,此有二:
一、寻伺为体 杂集云:「唯在意识者是也。」
二、非寻伺为体 通在八识,唯论及摄论许五识有者是也。
二、随念分别 谓于昔曾所受诸行追念行分别,寻伺为体,唯在第六。
三、计度 谓于去来今不现见事思搆行分别,此有二:
一、寻伺为体 缘三世境,局在第六。
二、体非寻伺 依思慧立,缘现在境,通在六七二识。
三分别者:
一、自性分别 谓于现在所受诸行自相行分别,此有二:
一、寻伺为体 杂集云:「唯在意识者是也。」
二、非寻伺为体 通在八识,唯论及摄论许五识有者是也。
二、随念分别 谓于昔曾所受诸行追念行分别,寻伺为体,唯在第六。
三、计度 谓于去来今不现见事思搆行分别,此有二:
一、寻伺为体 缘三世境,局在第六。
二、体非寻伺 依思慧立,缘现在境,通在六七二识。
能造大种
【佛学次第统编】
有四大种能造诸色,地、水、火、风,种是类义,其性广大能生诸色,故名大种。
一、地 谓坚劲性。
二、水 谓流湿性。
三、火 谓温热性。
四、风 谓动性。
有四大种能造诸色,地、水、火、风,种是类义,其性广大能生诸色,故名大种。
一、地 谓坚劲性。
二、水 谓流湿性。
三、火 谓温热性。
四、风 谓动性。
二种造色
【佛学次第统编】
大种能生二种造色:
一、自类差别 谓诸大种造涩滑等,由如是因如是缘故,此诸大种各各变异而生。以涩滑等是触分位,名曰自类差别。
二、异类差别 诸眼耳等五内色处,四外色处,法处一分,唯除触处,谓之异类差别也。
大种能生二种造色:
一、自类差别 谓诸大种造涩滑等,由如是因如是缘故,此诸大种各各变异而生。以涩滑等是触分位,名曰自类差别。
二、异类差别 诸眼耳等五内色处,四外色处,法处一分,唯除触处,谓之异类差别也。
五种因力
【佛学次第统编】
四大种有五种因力:
一、生因 生因即是起因,谓大种恒将带生诸色,若离大种,色不得起。
二、依因 依因即是转因,谓此造色,依大种有,若舍大种,诸所造色,无有功能据于别处。
三、立因 立因即随转因,谓由大种变异,能依造色,亦随变异。
四、持因 持因即是住因,谓由四大种持诸造色,相似相续而令不绝。
五、养因 养因即是长因,谓由大种养彼造色,色得增长。
四大种有五种因力:
一、生因 生因即是起因,谓大种恒将带生诸色,若离大种,色不得起。
二、依因 依因即是转因,谓此造色,依大种有,若舍大种,诸所造色,无有功能据于别处。
三、立因 立因即随转因,谓由大种变异,能依造色,亦随变异。
四、持因 持因即是住因,谓由四大种持诸造色,相似相续而令不绝。
五、养因 养因即是长因,谓由大种养彼造色,色得增长。
三种成就
【佛学次第统编】
依诸有情可成诸法分位假立三种成就。
一、种子成就 若所有染污法诸无记法生得善法不由功用而现行者,染法未为奢摩他伏,无记未为圣道永害,生得未为邪见损伏。如是名为种子成就,此等未损,行与不行,皆名成就。
二、自在成就 若加行所生善法及一分无记增盛种子,名自在成,由加行力方得自在。又成此时名自在者,故说此等名自在成。加行善法谓世出世一切功德,一分无记谓工巧处变化心威仪心极串习者,除生得无记法。
三、现行成就 诸蕴处界,若善不善无记现行,名现行成就。
依诸有情可成诸法分位假立三种成就。
一、种子成就 若所有染污法诸无记法生得善法不由功用而现行者,染法未为奢摩他伏,无记未为圣道永害,生得未为邪见损伏。如是名为种子成就,此等未损,行与不行,皆名成就。
二、自在成就 若加行所生善法及一分无记增盛种子,名自在成,由加行力方得自在。又成此时名自在者,故说此等名自在成。加行善法谓世出世一切功德,一分无记谓工巧处变化心威仪心极串习者,除生得无记法。
三、现行成就 诸蕴处界,若善不善无记现行,名现行成就。
种子二缘
【佛学次第统编】
现行望自亲所熏种,能为二缘,即因增上,唯除第八及六识中极劣无记,非能熏故。与非亲种,以不辨体,唯一增上。种望亲种,亦具二缘。于非亲种,亦一增上。非唯有漏,净种亦尔也。
现行望自亲所熏种,能为二缘,即因增上,唯除第八及六识中极劣无记,非能熏故。与非亲种,以不辨体,唯一增上。种望亲种,亦具二缘。于非亲种,亦一增上。非唯有漏,净种亦尔也。
十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圆成实性,即诸法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言真如者,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也。十真如者,虽真如性实无差别,而随胜德假立十种:
一、遍行真如 谓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
二、最胜真如 谓此真如具无边德,于一切法最为胜故。
三、胜流真如 谓此真如所流教法,于馀教法极为胜故。
四、无摄受真如 谓此真如,无所系属,非我执等所依取故。
五、类无别真如 谓此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类有异故。
六、无染净真如 谓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说后方净故。
七、法无别真如 谓此真如,虽多教法,种种安立,而无异故。
八、不增减真如 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净染有增减故,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證得此真如已,现相现土俱自在故。
九、智自在所依真如 谓若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
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 谓若證得此真如已,普于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故。
圆成实性,即诸法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言真如者,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也。十真如者,虽真如性实无差别,而随胜德假立十种:
一、遍行真如 谓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
二、最胜真如 谓此真如具无边德,于一切法最为胜故。
三、胜流真如 谓此真如所流教法,于馀教法极为胜故。
四、无摄受真如 谓此真如,无所系属,非我执等所依取故。
五、类无别真如 谓此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类有异故。
六、无染净真如 谓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说后方净故。
七、法无别真如 谓此真如,虽多教法,种种安立,而无异故。
八、不增减真如 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净染有增减故,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谓若證得此真如已,现相现土俱自在故。
九、智自在所依真如 谓若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故。
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 谓若證得此真如已,普于一切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故。
意五种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义云何?以依阿梨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说为意。此意复有五种:
一者、名为业识 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
二者、名为转识 依于动心能见相故。
三者、名为现识 所谓能现一切境界,总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治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
四者、名为智识 谓分别染净法故。
五者、名为相续识 以念相应不断故,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
此义云何?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复次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此识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
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义云何?以依阿梨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说为意。此意复有五种:
一者、名为业识 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
二者、名为转识 依于动心能见相故。
三者、名为现识 所谓能现一切境界,总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治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
四者、名为智识 谓分别染净法故。
五者、名为相续识 以念相应不断故,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
此义云何?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复次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此识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
染心六种
【佛学次第统编】
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唯佛穷了,何以故?是心从本已来,自性净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是故此义,唯佛能知。所谓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染心者有六种:
一者、执相应染 依二乘解脱及信相应地远离故。
二者、不断相应染 依信相应地,修学方便,渐渐能舍,得净心地究竟离故。
三者、分别智相应染 依具戒地渐离,乃至无明方便地究竟离故。
四者、现色不相应染 依色自在地能离故。
五者、能见心不相应染 依心自在地能离故。
六者、根本业不相应染 依菩萨尽地,得入如来地能离故。
不了一法界义者,从信相应地,观察学断入净心地,随分得离,乃至如来地,能究竟离故。
言相应义者,谓心念法义,依染净差别而知相缘相同故。
不相应义者,谓即心不觉,常无别异,不同知相缘相故。
又染心义者,名为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
无明义者,名为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
此义云何?以依染心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违平等性故。
以一切法常静,无有起相,无明不觉,妄与法违,故不能得随顺世间一切境界种种知故。
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唯佛穷了,何以故?是心从本已来,自性净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是故此义,唯佛能知。所谓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染心者有六种:
一者、执相应染 依二乘解脱及信相应地远离故。
二者、不断相应染 依信相应地,修学方便,渐渐能舍,得净心地究竟离故。
三者、分别智相应染 依具戒地渐离,乃至无明方便地究竟离故。
四者、现色不相应染 依色自在地能离故。
五者、能见心不相应染 依心自在地能离故。
六者、根本业不相应染 依菩萨尽地,得入如来地能离故。
不了一法界义者,从信相应地,观察学断入净心地,随分得离,乃至如来地,能究竟离故。
言相应义者,谓心念法义,依染净差别而知相缘相同故。
不相应义者,谓即心不觉,常无别异,不同知相缘相故。
又染心义者,名为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
无明义者,名为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
此义云何?以依染心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违平等性故。
以一切法常静,无有起相,无明不觉,妄与法违,故不能得随顺世间一切境界种种知故。
十种智明(二)
【佛学次第统编】
前为离世间品之所说,又十明品之所说十种智明:
一、善知他心智明。
二、无碍天眼智明。
三、深入过去际无碍宿命智明。
四、深入未来际劫智明。
五、无碍清净天耳智明。
六、安住无畏神力智明。
七、分别一切言音智明。
八、出生无量阿僧祗色身庄严智明。
九、一切诸法真实智明。
十、一切诸法灭定智明。
前为离世间品之所说,又十明品之所说十种智明:
一、善知他心智明。
二、无碍天眼智明。
三、深入过去际无碍宿命智明。
四、深入未来际劫智明。
五、无碍清净天耳智明。
六、安住无畏神力智明。
七、分别一切言音智明。
八、出生无量阿僧祗色身庄严智明。
九、一切诸法真实智明。
十、一切诸法灭定智明。
七种定名
【佛学次第统编】
翻译名义云七种定名: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
一、三摩呬多 梵语三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沈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妙功德也。
二、三摩地 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又云正心行处。谓众生心行,从无始来,常曲不直,能修此定,心则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动也。
三、三摩钵底 梵语三摩钵底,华言等至,谓能修此定,正受现大发光明,庆快殊胜,处染不染,无有退转也。
四、驮那演那 梵语驮那演那,华言静虑,谓澄神息虑,专思寂想也。
五、质多医迦阿羯罗多 梵语质多翳迦阿羯罗多,华言心一境性,谓摄心一境,策励正勤而修习也。
六、奢摩他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谓止息诸根恶不善法,能灭一切散乱烦恼故也。
七、现法乐住 现法乐住者,谓修习禅定,离一切妄想,身心寂灭,现受法喜之乐,而安住不动也。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三摩呬多〕,梵语三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妙功德也。(沉,即昏沉。掉,即掉举,谓动也。)
〔二、三摩地〕,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又云正心行处。谓众生心行,从无始来,常曲不直,能修此定,心则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动也。
〔三、三摩钵底〕,梵语三摩钵底,华言等至。谓能修此定,正受现前,大发光明,庆快殊胜,处染不染,无有退转也。
〔四、驮那演那〕,梵语驮那演那,华言静虑。谓澄神息虑,专思寂想也。
〔五、质多翳迦阿羯罗多〕,梵语质多翳迦阿羯罗多,华言心一境性。谓摄心一境,策励正勤而修习也。
〔六、奢摩他〕,梵语奢摩他,华言止。谓止息诸根恶不善法,能灭一切散乱烦恼故也。
〔七、现法乐住〕,现法乐住者,谓修习禅定,离一切妄想,身心寂灭,现受法喜之乐,而安住不动也。(法喜者,谓因闻法而得欢喜也。)
翻译名义云七种定名: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
一、三摩呬多 梵语三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沈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妙功德也。
二、三摩地 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又云正心行处。谓众生心行,从无始来,常曲不直,能修此定,心则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动也。
三、三摩钵底 梵语三摩钵底,华言等至,谓能修此定,正受现大发光明,庆快殊胜,处染不染,无有退转也。
四、驮那演那 梵语驮那演那,华言静虑,谓澄神息虑,专思寂想也。
五、质多医迦阿羯罗多 梵语质多翳迦阿羯罗多,华言心一境性,谓摄心一境,策励正勤而修习也。
六、奢摩他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谓止息诸根恶不善法,能灭一切散乱烦恼故也。
七、现法乐住 现法乐住者,谓修习禅定,离一切妄想,身心寂灭,现受法喜之乐,而安住不动也。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色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
〔一、三摩呬多〕,梵语三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妙功德也。(沉,即昏沉。掉,即掉举,谓动也。)
〔二、三摩地〕,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又云正心行处。谓众生心行,从无始来,常曲不直,能修此定,心则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动也。
〔三、三摩钵底〕,梵语三摩钵底,华言等至。谓能修此定,正受现前,大发光明,庆快殊胜,处染不染,无有退转也。
〔四、驮那演那〕,梵语驮那演那,华言静虑。谓澄神息虑,专思寂想也。
〔五、质多翳迦阿羯罗多〕,梵语质多翳迦阿羯罗多,华言心一境性。谓摄心一境,策励正勤而修习也。
〔六、奢摩他〕,梵语奢摩他,华言止。谓止息诸根恶不善法,能灭一切散乱烦恼故也。
〔七、现法乐住〕,现法乐住者,谓修习禅定,离一切妄想,身心寂灭,现受法喜之乐,而安住不动也。(法喜者,谓因闻法而得欢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