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91,分107页显示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1 82 83 84 下一页
种子曼荼罗
种性
种性住
种姓清净
种草
种根器
种智
种智还年
种种论
种种界智力
种种色世界
种种胜解智力
种德
种熟脱
佛类词典(续上)
种子识六义种子曼荼罗
种性
种性住
种姓清净
种草
种根器
种智
种智还年
种种论
种种界智力
种种色世界
种种胜解智力
种德
种熟脱
种子识六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刹那灭义。谓眼耳鼻舌身意等诸种子,刹那才生,生即随灭,念念不停而变异也。二果俱有义。果者,识与根也。识与根同时俱起而成力用。如眼根照色境时,眼识即随而同缘,于诸实境,分明显了也。三恒随转义。识起时,种子亦随而转,如眼根照境时,种子随而相续,无有间隔也。四性决定义。诸识所缘之善恶无记三性,无有间杂。如眼识缘恶境,则成恶法,而不能成善法,缘善境,则成善法,而不能成恶法也。五待众缘义。识非为一因而生,必假众缘而成就。眼识之种子空明,得根境等之缘而始显发也。六引自果义。诸识各引自体果用,非是色心交互而成,如眼根照时,眼识即缘所对之实境,而不混声香之别体也。见成唯识论二。
(名数)一刹那灭义。谓眼耳鼻舌身意等诸种子,刹那才生,生即随灭,念念不停而变异也。二果俱有义。果者,识与根也。识与根同时俱起而成力用。如眼根照色境时,眼识即随而同缘,于诸实境,分明显了也。三恒随转义。识起时,种子亦随而转,如眼根照境时,种子随而相续,无有间隔也。四性决定义。诸识所缘之善恶无记三性,无有间杂。如眼识缘恶境,则成恶法,而不能成善法,缘善境,则成善法,而不能成恶法也。五待众缘义。识非为一因而生,必假众缘而成就。眼识之种子空明,得根境等之缘而始显发也。六引自果义。诸识各引自体果用,非是色心交互而成,如眼根照时,眼识即缘所对之实境,而不混声香之别体也。见成唯识论二。
种子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曼中之法曼荼罗也。
(术语)四曼中之法曼荼罗也。
种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种为种子,有发生之义。性为性分,有不改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各种的根性。
【佛学次第统编】
「二种性」楞伽经云二种性: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 谓声闻观五阴苦空,厌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三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种性,故不言也。
二、愚夫种性 谓愚痴凡夫,于五阴诸法,及世间事,种种妄想分别,非有为有,无常计常,随事执著,则成愚夫种性也。
「六种性」璎珞本业经云六种性: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
一、习种性 谓十住菩萨,研习空观,破见思惑,故名习种性。
二、性种性 谓十行菩萨,虽證本性真空之理,不住于空,而能分别一切诸法,化诸众生,故名性种性。
三、道种性 谓十回向菩萨,因修中道妙观,通达一切佛法,故名道种性。
四、圣种性 谓前诸位,皆名贤位,十地菩萨,由修中道妙道,破无明惑,證入圣地,故名圣种性。
五、等觉性 谓望后妙觉,犹如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是名等觉性。
六、妙觉性 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性。
(术语)种为种子,有发生之义。性为性分,有不改之义。
【佛学常见辞汇】
各种的根性。
【佛学次第统编】
「二种性」楞伽经云二种性: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 谓声闻观五阴苦空,厌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三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种性,故不言也。
二、愚夫种性 谓愚痴凡夫,于五阴诸法,及世间事,种种妄想分别,非有为有,无常计常,随事执著,则成愚夫种性也。
「六种性」璎珞本业经云六种性: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
一、习种性 谓十住菩萨,研习空观,破见思惑,故名习种性。
二、性种性 谓十行菩萨,虽證本性真空之理,不住于空,而能分别一切诸法,化诸众生,故名性种性。
三、道种性 谓十回向菩萨,因修中道妙观,通达一切佛法,故名道种性。
四、圣种性 谓前诸位,皆名贤位,十地菩萨,由修中道妙道,破无明惑,證入圣地,故名圣种性。
五、等觉性 谓望后妙觉,犹如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是名等觉性。
六、妙觉性 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性。
种性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住之一。
【三藏法数】
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
(术语)六种住之一。
【三藏法数】
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
种姓清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德)附录。
(术语)(参见:十德)附录。
十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种种不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法师的十德。做法师的人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2。指弟子的十德。据大日经疏四说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信心、种姓清净、恭敬三宝、深慧严身、堪忍无懈怠、尸罗净无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坚愿行。
(名数)种种不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法师的十德。做法师的人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2。指弟子的十德。据大日经疏四说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信心、种姓清净、恭敬三宝、深慧严身、堪忍无懈怠、尸罗净无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坚愿行。
种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性之在人,如草木之有种子,故曰种草。
(术语)佛性之在人,如草木之有种子,故曰种草。
种根器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所缘之三境也。(参见:阿赖耶)
(术语)阿赖耶识所缘之三境也。(参见:阿赖耶)
种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一切种智也。佛智知一切种种之法,名为一切种智。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辅行一曰:「觉者大明也,晓也,直也。今亦如是,十号具足,种智圆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种智的简称。(参见:一切种智)
(术语)佛之一切种智也。佛智知一切种种之法,名为一切种智。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辅行一曰:「觉者大明也,晓也,直也。今亦如是,十号具足,种智圆明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种智的简称。(参见:一切种智)
种智还年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文句记九曰:「父久先服种智还年之药,父老而若少。子亦久禀常住不死之方,子少而若老。」是法华涌出品,释迦如来指地涌无量之大菩萨,而言为我弟子,弥勒疑言父少子老,举世所不信。此即以譬解其父少子老之意也。释迦既于久远之昔,以服种智之灵药,奏还年之功而少,今日现垂迹之少相,地涌之菩萨,亦久禀常住不死之奇方,故见之如老也。
(杂语)法华文句记九曰:「父久先服种智还年之药,父老而若少。子亦久禀常住不死之方,子少而若老。」是法华涌出品,释迦如来指地涌无量之大菩萨,而言为我弟子,弥勒疑言父少子老,举世所不信。此即以譬解其父少子老之意也。释迦既于久远之昔,以服种智之灵药,奏还年之功而少,今日现垂迹之少相,地涌之菩萨,亦久禀常住不死之奇方,故见之如老也。
种种论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六十二见)
(杂名)(参见:六十二见)
种种界智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力之一。悉知种种不同之佛智力。
【佛学常见辞汇】
十力之一。
(术语)十力之一。悉知种种不同之佛智力。
【佛学常见辞汇】
十力之一。
种种色世界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世界之种种色相也。华严经光明觉品曰:「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莲华色世界,薝卜花色世界,优钵罗花色世界,金色世界,宝色世界,金刚色世界,玻璃色世界,平等色世界。」
(杂语)世界之种种色相也。华严经光明觉品曰:「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莲华色世界,薝卜花色世界,优钵罗花色世界,金色世界,宝色世界,金刚色世界,玻璃色世界,平等色世界。」
种种胜解智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力之一。明瞭众生种种欲乐胜解之智力。
【佛学常见辞汇】
十力之一。
(术语)十力之一。明瞭众生种种欲乐胜解之智力。
【佛学常见辞汇】
十力之一。
种德
【佛学大辞典】
(人名)婆罗门名。长阿含经十五有种德经。巴Son!adan!d!a。
(人名)婆罗门名。长阿含经十五有种德经。巴Son!adan!d!a。
种熟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说。依法华法门之意,究佛世尊化导始终之三益法相也:一种者,众生最初蒙佛之善巧,下佛道之种也。二熟者,中间相值,以圆机之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而成熟之也。三脱者,今日雨华动地,于法华之会座,以如来之灭度而灭度也。而三益涉于三世,有远有近,由于其人。是一佛之教化,由于其佛而完全之意也。众生或亘三世,或于一生,由于其下成菩提种之佛而得道成佛也。其可于法华会座成佛者,非限于其一生而得闻法,乃于过去世受释迦佛之教化也。可为释迦佛对于所谓久远实成而起之教义。法华文句一曰:「四示相者,且约三段示因缘相:众生久远蒙佛善巧,令种佛道因缘,中间相值。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而成熟之,今日雨华动地,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复次,久远为种,过去为熟,近世为脱,地涌等是也。复次,中间为种,四味为熟,王城为脱,今之开示悟入者也。复次,今世为种,次世为熟,后世为脱,未来得度者是也。」法华玄义二曰:「无谋之权,称缘转变,若远若近,若种若熟若脱,皆为一荣故。」
(术语)天台所说。依法华法门之意,究佛世尊化导始终之三益法相也:一种者,众生最初蒙佛之善巧,下佛道之种也。二熟者,中间相值,以圆机之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而成熟之也。三脱者,今日雨华动地,于法华之会座,以如来之灭度而灭度也。而三益涉于三世,有远有近,由于其人。是一佛之教化,由于其佛而完全之意也。众生或亘三世,或于一生,由于其下成菩提种之佛而得道成佛也。其可于法华会座成佛者,非限于其一生而得闻法,乃于过去世受释迦佛之教化也。可为释迦佛对于所谓久远实成而起之教义。法华文句一曰:「四示相者,且约三段示因缘相:众生久远蒙佛善巧,令种佛道因缘,中间相值。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而成熟之,今日雨华动地,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复次,久远为种,过去为熟,近世为脱,地涌等是也。复次,中间为种,四味为熟,王城为脱,今之开示悟入者也。复次,今世为种,次世为熟,后世为脱,未来得度者是也。」法华玄义二曰:「无谋之权,称缘转变,若远若近,若种若熟若脱,皆为一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