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91,分107页显示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80 81 82 83 下一页
灭种
十一种稠林
新薰种子
二种寿命
二种僧
三种僧
二种僧物
十种演说
两界种子
二类种子
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
种子心
种子惑
种子境
佛类词典(续上)
道种智灭种
十一种稠林
新薰种子
二种寿命
二种僧
三种僧
二种僧物
十种演说
两界种子
二类种子
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
种子心
种子惑
种子境
道种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度论所明三智之一。学一切道法济度众生之菩萨智也。三谛中假谛之智也。(参见:三智)
【佛学常见辞汇】
智度论所说三智之一。(参见:三智)
【三藏法数】
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三藏法数】
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术语)智度论所明三智之一。学一切道法济度众生之菩萨智也。三谛中假谛之智也。(参见:三智)
【佛学常见辞汇】
智度论所说三智之一。(参见:三智)
【三藏法数】
道种智者,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三藏法数】
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三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度论所说:一、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二、道种智,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三、一切种智,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天台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谛之观智。然三智就人分别,虽如上各别,而就法之胜劣分别之,则以上兼下,于一切种智中容馀二智,犹如五眼中之佛眼容馀四眼也。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止观三曰:「佛智照空如二乘所见,名一切智。佛智照假如菩萨所见,名道种智。佛智照空假中皆见实相,名一切种智。故言三智一心中得。」四教仪集注下曰:「三智圆明,五眼洞照。」又,一、世间智。是凡夫外道之智也。于一切法分别种种,执著有无,不能出离世间,故名。二、出世间智,是声闻缘觉二乘之智也。发无漏智,照偏真之四谛,能出离世间,故名。三、出世间上上智,是佛菩萨之智也。观察一切诸法之实相,能得妙觉,超出二乘之智,故名。说见楞伽经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字部三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相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合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故名一切种智。
【佛学次第统编】
三智者:
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
二、道种智 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
三、一切种智 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
【三藏法数】
(出观音玄义)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三、一切种智〕,谓能以一种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种,是名一切种智,即佛之智也。(一切道者,一切诸佛之道法也;一切种者,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三藏法数】
(出楞伽经)
〔一、世间智〕,谓凡夫外道之智也。凡夫、外道等于一切法,种种分别,执著有无,而不能出离世间,是名世间智。
〔二、出世间智〕,谓声闻、缘觉之智也。声闻、缘觉以一切智,修四谛行,而能出离世间,是名出世间智。(一切智者,谓一切诸法皆能了达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出世间上上智〕,谓佛、菩萨之智也。由佛、菩萨观察一切诸法寂静之相,不生不灭,得如来地,超出声闻、缘觉之智,是名出世间上上智。
(术语)智度论所说:一、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二、道种智,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三、一切种智,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天台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谛之观智。然三智就人分别,虽如上各别,而就法之胜劣分别之,则以上兼下,于一切种智中容馀二智,犹如五眼中之佛眼容馀四眼也。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止观三曰:「佛智照空如二乘所见,名一切智。佛智照假如菩萨所见,名道种智。佛智照空假中皆见实相,名一切种智。故言三智一心中得。」四教仪集注下曰:「三智圆明,五眼洞照。」又,一、世间智。是凡夫外道之智也。于一切法分别种种,执著有无,不能出离世间,故名。二、出世间智,是声闻缘觉二乘之智也。发无漏智,照偏真之四谛,能出离世间,故名。三、出世间上上智,是佛菩萨之智也。观察一切诸法之实相,能得妙觉,超出二乘之智,故名。说见楞伽经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字部三智)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相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合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故名一切种智。
【佛学次第统编】
三智者:
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
二、道种智 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
三、一切种智 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
【三藏法数】
(出观音玄义)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谓能用诸佛一切道法,发起众生一切善种,是名道种智,即菩萨之智也。
〔三、一切种智〕,谓能以一种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种,是名一切种智,即佛之智也。(一切道者,一切诸佛之道法也;一切种者,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三藏法数】
(出楞伽经)
〔一、世间智〕,谓凡夫外道之智也。凡夫、外道等于一切法,种种分别,执著有无,而不能出离世间,是名世间智。
〔二、出世间智〕,谓声闻、缘觉之智也。声闻、缘觉以一切智,修四谛行,而能出离世间,是名出世间智。(一切智者,谓一切诸法皆能了达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出世间上上智〕,谓佛、菩萨之智也。由佛、菩萨观察一切诸法寂静之相,不生不灭,得如来地,超出声闻、缘觉之智,是名出世间上上智。
灭种
【佛学大辞典】
(术语)灭无漏之种子,永不可成佛者。唯识论所说五种性中之无性有情,楞伽经所说二阐提中之断善阐提也。释门正统八曰:「唯识等论定性灭种之文。」
(术语)灭无漏之种子,永不可成佛者。唯识论所说五种性中之无性有情,楞伽经所说二阐提中之断善阐提也。释门正统八曰:「唯识等论定性灭种之文。」
十一种稠林
【佛学大辞典】
(譬喻)十地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知众生十一种之稠林:一众生心之稠林。(中略)烦恼,业,根,解,性,乐欲,随眠,受生,习气相续,三聚差别之稠林。
(譬喻)十地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知众生十一种之稠林:一众生心之稠林。(中略)烦恼,业,根,解,性,乐欲,随眠,受生,习气相续,三聚差别之稠林。
新薰种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有种子之外,有新薰种子。(参见:种子)
(术语)本有种子之外,有新薰种子。(参见:种子)
二种寿命
【佛学大辞典】
(名数)智度论七十八曰:「众生有二种命:一者命根,二者智慧命。」
(名数)智度论七十八曰:「众生有二种命:一者命根,二者智慧命。」
二种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声闻僧,修小乘三学,剃头染衣,出家沙门之形相也。二菩萨僧,修大乘三学,有发俗衣,在家之形相也。见智度论三十四。【又】一应供僧,在檀越可供养者。二三归僧,三宝中之僧宝而可归依者。唯限于声闻人中之四向四果。见大乘义章十。
(名数)一声闻僧,修小乘三学,剃头染衣,出家沙门之形相也。二菩萨僧,修大乘三学,有发俗衣,在家之形相也。见智度论三十四。【又】一应供僧,在檀越可供养者。二三归僧,三宝中之僧宝而可归依者。唯限于声闻人中之四向四果。见大乘义章十。
三种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声闻僧,上二种僧中者是也,二缘觉僧,缘觉有麟喻部行之二种,部行成僧众。三菩萨僧,修大乘行者。见同上。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犯戒杂僧〕,谓其虽持禁戒,为利养故,与破戒者常共亲附,同其事业,杂处熏习,因而破戒,是名犯戒杂僧也。
〔二、愚痴僧〕,谓其虽在阿兰若处,诸根不利,闇钝愚鲁,经律论藏不能解了;于诸弟子,或犯禁戒,亦不能教令清净忏悔,是名愚痴僧也。(梵语阿兰若,华言闲静处。)
〔三、清净僧〕,谓其本性清净,严持戒律,通达经论,不为诸魔之所沮坏,又能调伏利益一切众生,为说诸戒轻重之相,堪称护法无上大师,是名清净僧也。
(名数)一声闻僧,上二种僧中者是也,二缘觉僧,缘觉有麟喻部行之二种,部行成僧众。三菩萨僧,修大乘行者。见同上。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犯戒杂僧〕,谓其虽持禁戒,为利养故,与破戒者常共亲附,同其事业,杂处熏习,因而破戒,是名犯戒杂僧也。
〔二、愚痴僧〕,谓其虽在阿兰若处,诸根不利,闇钝愚鲁,经律论藏不能解了;于诸弟子,或犯禁戒,亦不能教令清净忏悔,是名愚痴僧也。(梵语阿兰若,华言闲静处。)
〔三、清净僧〕,谓其本性清净,严持戒律,通达经论,不为诸魔之所沮坏,又能调伏利益一切众生,为说诸戒轻重之相,堪称护法无上大师,是名清净僧也。
二种僧物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现前僧物,属于一结界中现在众僧之众物也。即现前僧个个供养之衣食等。二四方僧物,又曰十方僧物,亦曰僧祇物,属于四方僧之物件。寺之房舍饭米等也。此别由施者之意志而别者。【又】由于物件之性质而区别者为重物轻物,堂舍田园等为前者,钵锡杖三衣等十八资具为后者。重物轻物之别,明死者遗产相续之法。
(名数)一现前僧物,属于一结界中现在众僧之众物也。即现前僧个个供养之衣食等。二四方僧物,又曰十方僧物,亦曰僧祇物,属于四方僧之物件。寺之房舍饭米等也。此别由施者之意志而别者。【又】由于物件之性质而区别者为重物轻物,堂舍田园等为前者,钵锡杖三衣等十八资具为后者。重物轻物之别,明死者遗产相续之法。
十种演说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二十参遍行外道对童子自说为一切种生演说十种法门。一或为演说一切世间种种技艺,使得具足一切巧术陀罗尼智。二或为演说四摄方便,使得具足一切智道云云。见唐华严经六十。
(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二十参遍行外道对童子自说为一切种生演说十种法门。一或为演说一切世间种种技艺,使得具足一切巧术陀罗尼智。二或为演说四摄方便,使得具足一切智道云云。见唐华严经六十。
两界种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胎两曼之种子也。秘藏记钞一曰:「胎藏界以真言初字为种子,胎藏因曼荼罗故以初因为法体意也。金刚界以真言终字为种子,金刚果曼荼罗故以后果为法体意也。」
(术语)金胎两曼之种子也。秘藏记钞一曰:「胎藏界以真言初字为种子,胎藏因曼荼罗故以初因为法体意也。金刚界以真言终字为种子,金刚果曼荼罗故以后果为法体意也。」
二类种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本有种子,第八识处,为无始法尔,有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是为本有种子。二新熏种子,种子由现行之前七识,随所应而色心万差之种种习气,皆悉落在第八识中,更成生果之功能,谓之新熏种子。亦曰始起种子。唯识论二曰:「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界处功能差别,(中略)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中略)此即名为习所成种。」
(名数)一本有种子,第八识处,为无始法尔,有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是为本有种子。二新熏种子,种子由现行之前七识,随所应而色心万差之种种习气,皆悉落在第八识中,更成生果之功能,谓之新熏种子。亦曰始起种子。唯识论二曰:「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界处功能差别,(中略)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中略)此即名为习所成种。」
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在色者二缘和合,在心者四缘和合时,阿赖耶识所持之种子,生现行。是本有种子生果之功能也。此谓之种子生现行。其现行之法,必随所应而薰种子,其薰之种子,即新薰种子也。此谓之现行薰种子。应知此时有三法,成二重之因果。三法者:一为能生之种子,二为所生之现行,三为所薰之种子。二重之因果者:一为种子生现行,二为现行薰种子。此三法同时成二重之因果。以所生之现行,即薰种子故也。此谓之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又曰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就八识而论,则第八识所持之种子为因,生眼等之七转识,同时七转识之现行法为因,生第八识之种子。因而谓之七转第八互为因果。本宗因果之谈于此为极。
(术语)在色者二缘和合,在心者四缘和合时,阿赖耶识所持之种子,生现行。是本有种子生果之功能也。此谓之种子生现行。其现行之法,必随所应而薰种子,其薰之种子,即新薰种子也。此谓之现行薰种子。应知此时有三法,成二重之因果。三法者:一为能生之种子,二为所生之现行,三为所薰之种子。二重之因果者:一为种子生现行,二为现行薰种子。此三法同时成二重之因果。以所生之现行,即薰种子故也。此谓之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又曰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就八识而论,则第八识所持之种子为因,生眼等之七转识,同时七转识之现行法为因,生第八识之种子。因而谓之七转第八互为因果。本宗因果之谈于此为极。
种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心)附录。
(术语)(参见:十心)附录。
十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为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三、善不随从,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随喜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四、三业造恶。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起杀盗淫妄贪瞋等过,无恶不作,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所造恶事虽不广,而作恶之心,遍布一切处以所欲恼害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六、恶心相续。谓诸众生唯起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七、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之恶行,忌讳人知,不自发露,无改悔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八、不畏恶道。谓诸众生心性阴很,不知戒律,于杀盗淫妄种种恶事,无不作之,于恶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九、无惭无愧。谓诸众生为愚痴所覆造诸恶业,上不惭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十、舍无因果。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舍而为无,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出止观四之一。(二)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二、生重惭愧。谓修行之人,剋责往昔,我无羞无耻,弃舍净行,习诸恶行,天见我之隐罪,是故惭于天,人知我之显过,是故愧于人,以是翻破无惭无愧之心也。三、生大怖畏。谓修行之人自念人命无常,一息不续,千载永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忏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恶道之心也。四、发露忏悔。修行之人所有过失,不自隐覆,发露忏悔,以是翻破覆讳过失之心也。五、断相续心。谓修行之人所作恶行,既忏悔已,即更决定不作恶事,以是翻破恶念相续之心也。六、发菩提心。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恼人,今则广起救济之心,遍于虚空界,利益众生,以是翻破遍布之恶心也。七、断恶修善。谓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是翻破三业造恶之心也。八、守护正法。谓修行之人昔自灭善,见他人行善,亦生嫉妒无随喜之心,今则守护正法方便增广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随喜之心也。九、念十方佛。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十、观罪性空。谓修行之人,无始以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作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则罪性无依处,以是观破无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观四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名数)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为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三、善不随从,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随喜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四、三业造恶。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起杀盗淫妄贪瞋等过,无恶不作,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所造恶事虽不广,而作恶之心,遍布一切处以所欲恼害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六、恶心相续。谓诸众生唯起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七、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之恶行,忌讳人知,不自发露,无改悔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八、不畏恶道。谓诸众生心性阴很,不知戒律,于杀盗淫妄种种恶事,无不作之,于恶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九、无惭无愧。谓诸众生为愚痴所覆造诸恶业,上不惭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十、舍无因果。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舍而为无,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出止观四之一。(二)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二、生重惭愧。谓修行之人,剋责往昔,我无羞无耻,弃舍净行,习诸恶行,天见我之隐罪,是故惭于天,人知我之显过,是故愧于人,以是翻破无惭无愧之心也。三、生大怖畏。谓修行之人自念人命无常,一息不续,千载永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忏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恶道之心也。四、发露忏悔。修行之人所有过失,不自隐覆,发露忏悔,以是翻破覆讳过失之心也。五、断相续心。谓修行之人所作恶行,既忏悔已,即更决定不作恶事,以是翻破恶念相续之心也。六、发菩提心。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恼人,今则广起救济之心,遍于虚空界,利益众生,以是翻破遍布之恶心也。七、断恶修善。谓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是翻破三业造恶之心也。八、守护正法。谓修行之人昔自灭善,见他人行善,亦生嫉妒无随喜之心,今则守护正法方便增广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随喜之心也。九、念十方佛。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十、观罪性空。谓修行之人,无始以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作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则罪性无依处,以是观破无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观四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种子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现行惑而言。
【三藏法数】
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术语)对于现行惑而言。
【三藏法数】
种子者,即根本无明也。谓因此无明,则能生一切烦恼,障诸善法,是名种子惑。
种子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三境之一。(参见:阿赖耶)
【三藏法数】
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
(术语)阿赖耶识三境之一。(参见:阿赖耶)
【三藏法数】
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