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91,分107页显示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4  75  76  7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阿閦佛之二种身
阿閦如来之种子
阿赖耶识三种境
种子识
阿弥陀种子
四种阿阇梨
性种性
三种往生
三种知识
二种舍利
五种甚深
恶生王灭释种往昔因缘
三种净肉
六种食
迦种
阿閦佛之二种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教时问答四曰:「金刚顶瑜伽云:东方阿閦佛现二种身:若依正法轮,现普贤菩萨身。若依教令轮,现降三世身。」
阿閦如来之种子
【佛学大辞典】
(种子)(hu%m%)吽。见种子集本。
阿赖耶识三种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种子。生一切有漏无漏现行法之种子也。二五根。眼耳鼻舌身之五根也。三器界。山河草木饮食器具等一切众生之依报也。阿赖耶识常以此三种为所缘之境。
种子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三曰:「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述记三末曰:「即为诸法为种子义,前第一心,是积集种在其中义。今此取能生诸法义,故二差别。」生诸法一一之原因,谓之种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异名。以其生一切有漏无漏之诸法故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的别名。
阿弥陀种子
【佛学大辞典】
(种子)Hrib纥哩字也。密教为人法一体,故纥哩为阿弥陀之种子亦为其三昧耶形之莲华种子,其所以为种子者,有二义:一就字音,名八叶心莲之肉团心,名讫栗驮心,今字谓之讫里瞿有同音之意,以同音而亦有同体之义故为莲华之种子也。二就字义,之四字合成,此四字配于东西南北。ha字者,东方,痴烦恼,即无明也,有因之义,无明为一切惑业之因,一切之惑业,以之为首,故以之为东方。ra字者,南方,贪烦恼也,为尘染之义,是爱著之烦恼,南方之火大赤色,人所爱著,与贪烦恼相应。i字者,西方,瞋烦恼也,为殃祸之义,殃祸由瞋恚而生,西方风大能破坏物,与瞋烦恼相应。ah字者,北方,涅槃也,为寂静之义,前之三毒寂静,即是涅槃,北方黑色与涅槃相应,此涅槃由三毒中出生,犹莲华之从淤泥中生,名莲华曰水精华,以此水大为自性清净之性分故也。由泥中出者,是即淤泥自性清净之德也,恰如涅槃由三毒而出,彼此其义相应,故以字为莲华之种子,亦为即阿弥陀之种子,盖据中图之次第,阿弥陀者涅槃也。见护身法钞。
四种阿阇梨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阿阇梨,有四种之别。
性种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性,或五种性,六种性之一。(参见:种性)
【三藏法数】
性种性者,即本性为性也。谓菩萨六入殊胜,分别一切诸法悉皆明了也。(六入者,谓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也。殊胜者,菩萨根有胜力,故所见色等一一殊胜也。)
【三藏法数】
谓十行菩萨,不住于空,而能教化众生,分别一切法性,故名性种性。(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
【三藏法数】
谓十行菩萨虽證本性真空之理,不住于空,而能分别一切诸法,化诸众生,故名性种性。(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
三种往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导法事赞上,有难思议往生乐,双林树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之言,日本见真取此言于教行信證中,如其次第配于第十一(即第十八愿之證益)、第十九、第二十之三愿,即由第十八愿难思议之佛力得第十一愿必至灭度难思议之益,是曰难思议往生,是为无量寿经一部之所诠,故又云大经往生。依第十九愿修自力定散诸行者,如释迦于拘尸那城双林树下入灭之化身佛,得生于极乐化土之利益,是名双林树下往生。是为观无量寿经一部之所诠,又曰观经往生。依第二十愿舍馀行,专励自力之念佛者,往生净土,五百岁间胎藏于莲华,不见闻三宝,是云难思往生,是为弥陀经一部之所诠,故又曰弥陀经往生。
三种知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善知识)
二种舍利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全身舍利,如多宝佛之舍利是也。二碎身舍利,如释迦佛之舍利是也。【又】一生身舍利,依戒定慧所薰修,如来灭后留全身或碎身之身骨,使人天永获供养之福德者。二法身舍利,一切大小乘之经卷是也。智度论曰:「经卷是法身舍利。」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生身舍利〕,梵语舍利,又云设利罗,华言骨身。谓如来应身灭度,既阇维后,所有舍利,其色有三。骨舍利色白,发舍利色黑,肉舍利色赤。体性坚固,椎击不碎。若菩萨、罗汉者,其色则同,而坚固不及。光明经云: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故人能起塔供养,则得无量福报也。(梵语阇维,华言焚烧。)
〔二、法身舍利〕,大论云:经卷是法身舍利。谓如来所说中道实相之理,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亘古今而恒存,弥天地而普覆。人能至心如法受持,即是得见如来法身,其所获福无量无边。故法华经云:若经卷所住之处,皆应起塔供养,不须复安舍利,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是也。
五种甚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义甚深。谓如来所證种智性之义,微妙不可思议也。二、实体甚深。谓如来所證实相之理体,不空不有,非如非异,不可思议也。三、内證甚深。谓如来所得之一切智,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也。四、依止甚深。谓如来所證真如之法体遍于一切处,无染无净,不变不迁,不即不离也。五、无上甚深。谓如来所證之无上菩提,非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能思议也。见法华论上。
【佛学常见辞汇】
义甚深、实体甚深、内證甚深、依止甚深、无上甚深。
【三藏法数】
(出法华论)
甚深者,即如来所證真如理智境界也。以此五法深妙难解,非声闻、缘觉之所能知,故也。
〔一、义甚深〕,义甚深者,谓如来所證种智,性义微妙不可思议也。
〔二、实体甚深〕,实体甚深者,谓如来所證实相理体,不空不有,非如非异,不可思议也。
〔三、内證甚深〕,内證甚深者,谓如来所證所得一切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不可思议也。
〔四、依止甚深〕,依止甚深者,谓如来所證真如法体,遍一切处,无染无净,不变不迁,于一切法不即不离,不可思议也。
〔五、无上甚深〕,无上甚深者,谓如来所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不能思议也。(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
恶生王灭释种往昔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本生)毗奈耶杂事九详说之。兴起行经上曰:「过去久远世,于罗阅祇大城中时谷贵饥馑,(中略)其时罗阅祇有大村数百家,名曰吱越。村东不远有池名曰多鱼,吱越村人将妻子诣多鱼池,止于池边捕鱼食之。时捕鱼人采鱼著岸上,在于陆跳。我尔时为小儿,年适四岁,见鱼跳而喜。时池中有两种鱼:一种名麸,一种名多舌。此自相谓曰:我等不犯人,横被见食,我等后世要当报此。佛语舍利弗:汝识尔时吱越村人男女大小不?则今迦毗罗越国诸释种是,尔时小儿者我身是,尔时麸鱼者毗楼勒王是,尔时多舌鱼者今毗楼勒王相师婆罗门恶舌者是(即苦母)。」
三种净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此谓之三净肉。小乘戒中不禁比丘之食。十诵律三十七曰:「我听啖三种净肉。何等三?不见不闻不疑。不见者,不自眼见为我故杀是畜生。不闻者,不从可信人闻为汝故杀是畜生。不疑者,此中有屠儿,此人慈心不能夺畜生命。」然楞伽楞严梵网涅槃等诸大乘经一切禁之。涅槃经四曰:「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悲种。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
六种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乞食。人有下中上三品,下品者自为邪命而得食,中品者受一食,且赴请,上行之人,唯行乞食。以自省事修道而使他得施与福利故也。二、次第乞食。凡愚者贪味弃贫从富,上行之流,不选贫富,等慈众生,次第乞食。三、不作馀食法。律中说人复次第乞食,于求处数数正食,得贮馀食。行者作念此馀食法世尊开听病者,我今无病不可受,是故不作馀食法。四、一坐食。有人数数不正食于中前数数食其馀米果粥等。行者作念愚夫养身者为增烦恼之故,故数数食,今我为道而非为养身。故仅中前一坐食。五、一揣食。经中亦名节量食。一受即止,故云一揣食。节俭少食,名节量食。有人受一食法,于一食中恣意饱啖,气胀腹满而起睡眠消息,半日不减,以妨修道,故须节量。六、不中后饮浆。有人节量饮食,尚贪味,于中后数数饮浆果浆蜜等。为求此浆多致邪命,费功废道。是故不饮。见不思议疏上。
迦种
【佛学大辞典】
(地名)山名。(参见:伽耶)附录。
伽耶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ya,译曰身。名义集六曰:「梵有四名:一伽耶,二设利罗,三弟诃,四应伽,此云积集。」【又】Gaya,译曰象。本行集经十二曰:「伽耶,隋言象王,仙名也。」名义集二曰:「伽耶,或那伽(Na%ga),或那先,此云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