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12,分61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二种无漏因果
二种显示
二种广利
二种说法
二种通相
二论──论有二种
二种语
二种爱语
二种观
二种熏
二种破著
二种护持事
二种无心约教
二种入
佛类词典(续上)
二种相──方便二种相二种无漏因果
二种显示
二种广利
二种说法
二种通相
二论──论有二种
二种语
二种爱语
二种观
二种熏
二种破著
二种护持事
二种无心约教
二种入
二种相──方便二种相
【三藏法数】
(出地藏十轮经)
〔一、世间方便〕,谓诸菩萨,或为自利,或为利他,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有所得,有所执著,是名世间方便。
〔二、出世间方便〕,谓诸菩萨,但为利他,不为自利,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无所得,无所执著,是名出世间方便。
(出地藏十轮经)
〔一、世间方便〕,谓诸菩萨,或为自利,或为利他,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有所得,有所执著,是名世间方便。
〔二、出世间方便〕,谓诸菩萨,但为利他,不为自利,示现种种善巧方便,此之方便,依无所得,无所执著,是名出世间方便。
二种无漏因果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一、无漏因〕,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无漏果〕,谓二乘之人,既断三界生死逼迫之苦,證真空涅槃寂灭之乐,是真空涅槃名无漏果,即灭谛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出大涅槃经)
〔一、无漏因〕,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无漏果〕,谓二乘之人,既断三界生死逼迫之苦,證真空涅槃寂灭之乐,是真空涅槃名无漏果,即灭谛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种显示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显即显露,示即晓示。谓一切众生,本性具有因果理事等法,但相变体殊,情生智隔,不能显发。故谈华严大经,令其知心合体,智显情亡,故有二种显示也。
〔一、言显示〕,谓佛以言说显示,令诸众生悉皆知有如来智慧德相。经云:破一微尘,出大经卷等,是名言显示。
〔二、使修行显示〕,谓众生既知性具如来之法,令其修行,悟入显现。如法华经云: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等,是名使修行显示。
(出华严经疏)
显即显露,示即晓示。谓一切众生,本性具有因果理事等法,但相变体殊,情生智隔,不能显发。故谈华严大经,令其知心合体,智显情亡,故有二种显示也。
〔一、言显示〕,谓佛以言说显示,令诸众生悉皆知有如来智慧德相。经云:破一微尘,出大经卷等,是名言显示。
〔二、使修行显示〕,谓众生既知性具如来之法,令其修行,悟入显现。如法华经云: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等,是名使修行显示。
二种广利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利今〕,谓佛在世,当机之众,闻法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今。
〔二、利后〕,谓佛灭后,一切众生,亦得闻经受法,修行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后。
(出华严经疏)
〔一、利今〕,谓佛在世,当机之众,闻法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今。
〔二、利后〕,谓佛灭后,一切众生,亦得闻经受法,修行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后。
二种说法
【三藏法数】
(出宝性论)
〔一、细〕,谓如来为诸菩萨演说甚深微妙之法,以依第一义谛而说,故名为细。(第一义谛者,如来所證出世间之妙理也。)
〔二、粗〕,谓如来或时为诸众生演说诸法名字章句,种种差别,以依世谛而说,故名为粗。(世谛者,谓世间一切诸法也。)
(出宝性论)
〔一、细〕,谓如来为诸菩萨演说甚深微妙之法,以依第一义谛而说,故名为细。(第一义谛者,如来所證出世间之妙理也。)
〔二、粗〕,谓如来或时为诸众生演说诸法名字章句,种种差别,以依世谛而说,故名为粗。(世谛者,谓世间一切诸法也。)
二种通相
【三藏法数】
(出楞伽经)
〔一、宗通相〕,宗即心宗,亦要也,通即融通无碍,相即自心所得胜进之相。谓依教思修,得意忘言,趣入自觉之地,觉智圆明,融通无碍,是名宗通相。
〔二、说通相〕,说即说法,通即辩说无碍,相即起用化他之相。谓以方便,随顺众生根器浅深,为其演说,无有障碍,是名说通相。
(出楞伽经)
〔一、宗通相〕,宗即心宗,亦要也,通即融通无碍,相即自心所得胜进之相。谓依教思修,得意忘言,趣入自觉之地,觉智圆明,融通无碍,是名宗通相。
〔二、说通相〕,说即说法,通即辩说无碍,相即起用化他之相。谓以方便,随顺众生根器浅深,为其演说,无有障碍,是名说通相。
二论──论有二种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论即辩明之义。谓造论者,或发明佛说大小二乘诸经之奥义;或发明自宗之道,辩證他宗之非,故曰论也。
〔一、立自宗〕,立自宗者,立自家之本宗也。谓如善说法者,立善说法宗;恶说法者,立恶说法宗;应理论者,立应理论宗;分别论者,立分别论宗也。
〔二、遮他宗〕,遮他宗者,遮止他家所立之宗也。谓如善说法者,遮恶说法宗;恶说法者,遮善说法宗;应理论者,遮分别论宗;分别论者,遮应理论宗也。
(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论即辩明之义。谓造论者,或发明佛说大小二乘诸经之奥义;或发明自宗之道,辩證他宗之非,故曰论也。
〔一、立自宗〕,立自宗者,立自家之本宗也。谓如善说法者,立善说法宗;恶说法者,立恶说法宗;应理论者,立应理论宗;分别论者,立分别论宗也。
〔二、遮他宗〕,遮他宗者,遮止他家所立之宗也。谓如善说法者,遮恶说法宗;恶说法者,遮善说法宗;应理论者,遮分别论宗;分别论者,遮应理论宗也。
二种语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世语〕,谓如来为诸声闻、缘觉说于世间有为之法,名为世语。
〔二、出世语〕,谓如来为诸菩萨说出世间无为之法,名为出世语。
(出涅槃经)
〔一、世语〕,谓如来为诸声闻、缘觉说于世间有为之法,名为世语。
〔二、出世语〕,谓如来为诸菩萨说出世间无为之法,名为出世语。
二种爱语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随意爱语〕,谓菩萨为怜悯众生故,随顺其意,而为说法,是名随意爱语。
〔二、随所爱法为说〕,谓菩萨随顺众生所爱乐法而为宣说。论云:菩萨若已得道,随所应度而为说法。如高心富人,为赞布施,是人爱著名声福德故,心则喜乐,是名随所爱法为说。
(出大智度论)
〔一、随意爱语〕,谓菩萨为怜悯众生故,随顺其意,而为说法,是名随意爱语。
〔二、随所爱法为说〕,谓菩萨随顺众生所爱乐法而为宣说。论云:菩萨若已得道,随所应度而为说法。如高心富人,为赞布施,是人爱著名声福德故,心则喜乐,是名随所爱法为说。
二种观
【三藏法数】
(出禅要呵欲经)
观即定心运想之谓也。修行之人,未得正定,于不净法犹生染心,故作此二观,遣其著心也。
〔一、死尸臭烂不净观〕,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臭烂不净之相,心生厌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著是色欲,贪求无厌。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臭烂不净,而贪著之心自息;是为死尸臭烂不净观。
〔二、闻法忆想分别观〕,谓修行之人,虽闻法要,未有空慧,贪爱因缘炽然未息,故须忆想自身,以骨为柱,以肉为泥,毛发爪齿,皮膜筋血,聚以为身。饥寒失调,百骸俱苦。分别身分,无一坚固。由此忆想分别观,而贪著之心自息;是为闻法忆想分别观。
(出禅要呵欲经)
观即定心运想之谓也。修行之人,未得正定,于不净法犹生染心,故作此二观,遣其著心也。
〔一、死尸臭烂不净观〕,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臭烂不净之相,心生厌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著是色欲,贪求无厌。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臭烂不净,而贪著之心自息;是为死尸臭烂不净观。
〔二、闻法忆想分别观〕,谓修行之人,虽闻法要,未有空慧,贪爱因缘炽然未息,故须忆想自身,以骨为柱,以肉为泥,毛发爪齿,皮膜筋血,聚以为身。饥寒失调,百骸俱苦。分别身分,无一坚固。由此忆想分别观,而贪著之心自息;是为闻法忆想分别观。
二种熏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熏,资熏,击发之义也。盖言第八识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若无染净二缘熏发,则不能成染净等事。如谷麦等种,虽有生芽之能,若不得水、土资熏,芽亦不生,故名熏也。(第八识,即藏识也。)
〔一、熏习〕,熏即熏发,习即数习,谓数习染净之缘,熏发心体而成染净等事,故名熏习。
〔二、资熏〕,资,犹助也。谓现对尘境所起之心,及诸惑相资熏发而成染净等事,故名资熏。
(出翻译名义)
熏,资熏,击发之义也。盖言第八识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若无染净二缘熏发,则不能成染净等事。如谷麦等种,虽有生芽之能,若不得水、土资熏,芽亦不生,故名熏也。(第八识,即藏识也。)
〔一、熏习〕,熏即熏发,习即数习,谓数习染净之缘,熏发心体而成染净等事,故名熏习。
〔二、资熏〕,资,犹助也。谓现对尘境所起之心,及诸惑相资熏发而成染净等事,故名资熏。
二种破著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破欲著〕,谓人于好色,多起贪欲。若观色是无常、不净等,则不生贪著之心,而得解脱之乐,是名破欲著。
〔二、破见著〕,谓人虽观色无常、不净,犹尚著法生见。若能了达色相本空,则不起于分别之见;是名破见著。
(出大智度论)
〔一、破欲著〕,谓人于好色,多起贪欲。若观色是无常、不净等,则不生贪著之心,而得解脱之乐,是名破欲著。
〔二、破见著〕,谓人虽观色无常、不净,犹尚著法生见。若能了达色相本空,则不起于分别之见;是名破见著。
二种护持事
【三藏法数】
(出地藏十轮经)
〔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出地藏十轮经)
〔一、护持佛种〕,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二、护持正法〕,正法者,即四谛等真正之法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护持如来正法,使一切邪魔外道,无能恼乱,令诸众生正信乐闻,弘通流布,利益无穷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种无心约教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约即要约,亦依约之义。谓如来之教,本离心缘言说之相。众生依教而修,舍离妄著之心,安住真实之理,则于圣道自然成就。故云:千经万论,莫不说离身心,破于执著。是也。
〔一、澄湛令无〕,谓诸众生,若能摄念安禅,澄神静虑,能令定体湛然,不为妄尘所挠,是名澄湛令无。
〔二、当体是无〕,谓诸众生,直了心源本寂,法亦无生,以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是名当体是无。
(出宗镜录)
约即要约,亦依约之义。谓如来之教,本离心缘言说之相。众生依教而修,舍离妄著之心,安住真实之理,则于圣道自然成就。故云:千经万论,莫不说离身心,破于执著。是也。
〔一、澄湛令无〕,谓诸众生,若能摄念安禅,澄神静虑,能令定体湛然,不为妄尘所挠,是名澄湛令无。
〔二、当体是无〕,谓诸众生,直了心源本寂,法亦无生,以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是名当体是无。
二种入
【三藏法数】
(出金刚三昧经)
〔一、理入〕,谓众生深信本有真性,不一不异,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寂静无为,无有分别,因此深信能入于理,是名理入。
〔二、行入〕,行即依理起修之行,谓行此行时,心不倾倚,无念无求,安住不动,犹如大地;因行入理,是名行入。
(出金刚三昧经)
〔一、理入〕,谓众生深信本有真性,不一不异,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寂静无为,无有分别,因此深信能入于理,是名理入。
〔二、行入〕,行即依理起修之行,谓行此行时,心不倾倚,无念无求,安住不动,犹如大地;因行入理,是名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