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12,分61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佛种姓
四种伽陀
表义名言种子
十种空相回向心
三种长者
三种金刚三昧
四种金刚藏菩萨
三种忿怒
三种供养
四种供养
拔业因种心
九十四种阿僧祇依报庄严
二种法性
五种法界
佛类词典(续上)
佛种佛种姓
四种伽陀
表义名言种子
十种空相回向心
三种长者
三种金刚三昧
四种金刚藏菩萨
三种忿怒
三种供养
四种供养
拔业因种心
九十四种阿僧祇依报庄严
二种法性
五种法界
佛种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生佛果之种子也。菩萨之所行名佛种。旧华严经三十二曰:「下佛种子于众生田,生正觉芽。」法华经方便品曰:「佛种从缘生,是故说一乘。」探玄记十一曰:「菩萨所行名为佛种。」维摩经佛道品曰:「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同注:「肇曰:尘劳众生即成佛道,更无异人之成佛,故是佛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能生佛果的种子,如菩萨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是。
(术语)生佛果之种子也。菩萨之所行名佛种。旧华严经三十二曰:「下佛种子于众生田,生正觉芽。」法华经方便品曰:「佛种从缘生,是故说一乘。」探玄记十一曰:「菩萨所行名为佛种。」维摩经佛道品曰:「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同注:「肇曰:尘劳众生即成佛道,更无异人之成佛,故是佛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能生佛果的种子,如菩萨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是。
佛种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种族也,名继绍佛道者。维摩经佛道品曰:「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同注:「什曰:佛种姓即是无生忍。肇曰:得无生忍必继佛种,名生佛种姓中也。」无量寿经上曰:「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同净影疏曰:「法界诸度是佛种姓。」
(术语)佛之种族也,名继绍佛道者。维摩经佛道品曰:「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同注:「什曰:佛种姓即是无生忍。肇曰:得无生忍必继佛种,名生佛种姓中也。」无量寿经上曰:「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同净影疏曰:「法界诸度是佛种姓。」
四种伽陀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八字一句之四句偈,名阿菟吒阐提Anustubh-chandas,谓之处中偈。二、六字一句之四句偈,名初偈。三、二十六字一句之四句偈,名摩罗Ma%la,谓之后偈。四、以六字以下为句之四句偈,谓之周利偈S/ri^。(参见:阿菟吒阐提)
(名数)一、八字一句之四句偈,名阿菟吒阐提Anustubh-chandas,谓之处中偈。二、六字一句之四句偈,名初偈。三、二十六字一句之四句偈,名摩罗Ma%la,谓之后偈。四、以六字以下为句之四句偈,谓之周利偈S/ri^。(参见:阿菟吒阐提)
表义名言种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显境名言种子之对。谓名言种子中,由自他之名言,显色心诸法之体,于心前变现其相分,而薰习其种子于第八识之自体者也。即自一切诸法之语言音声等名言传而薰习之种子也。
(术语)显境名言种子之对。谓名言种子中,由自他之名言,显色心诸法之体,于心前变现其相分,而薰习其种子于第八识之自体者也。即自一切诸法之语言音声等名言传而薰习之种子也。
十种空相回向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回向中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之菩萨,观所回向而了知十种之无相:一了一切之众生界,无有众生。二解一切之法,无有寿命。三知一切之法无有作者。四悟一切之法,无补特伽罗。五了一切之法,无有忿诤。六观一切之法,皆从缘而起,无有住处。七知一切之物,皆无所依。八了一切之刹,悉无所住。九观一切菩萨之行,亦无处所。十见一切之境界,悉无所有。见唐华严经二十五。
(名数)十回向中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之菩萨,观所回向而了知十种之无相:一了一切之众生界,无有众生。二解一切之法,无有寿命。三知一切之法无有作者。四悟一切之法,无补特伽罗。五了一切之法,无有忿诤。六观一切之法,皆从缘而起,无有住处。七知一切之物,皆无所依。八了一切之刹,悉无所住。九观一切菩萨之行,亦无处所。十见一切之境界,悉无所有。见唐华严经二十五。
三种长者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世长者,二出世长者,三观心长者也。文句五曰:「世备十德: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中略)十德具焉,名大长者,出世长者。佛从三世真如实际中生,功成道著,十号无极。法财万德,悉皆具满,(中略)是名出世佛大长者。观心者,观心之智从实相出生,在佛家,种性真正,三惑不起,虽未发真,是著如来衣,称寂灭忍,(中略)既称此人为佛,岂不名观心长者?」
(名数)一世长者,二出世长者,三观心长者也。文句五曰:「世备十德: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中略)十德具焉,名大长者,出世长者。佛从三世真如实际中生,功成道著,十号无极。法财万德,悉皆具满,(中略)是名出世佛大长者。观心者,观心之智从实相出生,在佛家,种性真正,三惑不起,虽未发真,是著如来衣,称寂灭忍,(中略)既称此人为佛,岂不名观心长者?」
三种金刚三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智度论四十七,说百八三昧中,三种之金刚三昧。初曰金刚三昧,通达诸法之三昧也。中曰金刚轮三昧,轮者摄持之义,为摄持他诸三昧之三昧也。后曰如金刚三昧,金刚喻定也。说如上。
(名数)智度论四十七,说百八三昧中,三种之金刚三昧。初曰金刚三昧,通达诸法之三昧也。中曰金刚轮三昧,轮者摄持之义,为摄持他诸三昧之三昧也。后曰如金刚三昧,金刚喻定也。说如上。
四种金刚藏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密教有四种之金刚藏,百八名赞以文殊为金刚藏,理趣经以虚空藏为金刚藏,又以金刚萨埵为金刚藏,陀罗尼集经八有金刚部之金刚藏。即同名异体四种也。楞严经所说之金刚藏王菩萨为此中第四云。
(名数)凡密教有四种之金刚藏,百八名赞以文殊为金刚藏,理趣经以虚空藏为金刚藏,又以金刚萨埵为金刚藏,陀罗尼集经八有金刚部之金刚藏。即同名异体四种也。楞严经所说之金刚藏王菩萨为此中第四云。
三种忿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胎藏界三部分别忿怒王为三种也。诸部要目曰:「不动尊,为佛部忿怒。忿怒钩,莲华部忿怒。军荼利,金刚部忿怒。」大日经义释七曰:「莲华部眷属以马头为忿怒明王,金刚眷属以月黡为忿怒明王(已上为金刚部与莲华部),释迦眷属以无能胜为忿怒明王。今毗卢遮那自教迹中以圣不动降三世为忿怒明王。」(已上为佛部)。演密钞十曰:「如大悲漫荼罗,从中胎流出外第三院。如来部以不动尊为忿怒,金刚部月黡尊为忿怒,莲华部毗俱胝为忿怒。以此等忿怒之火,降伏无始无明等魔,引入中胎皆见遮那。」
(术语)就胎藏界三部分别忿怒王为三种也。诸部要目曰:「不动尊,为佛部忿怒。忿怒钩,莲华部忿怒。军荼利,金刚部忿怒。」大日经义释七曰:「莲华部眷属以马头为忿怒明王,金刚眷属以月黡为忿怒明王(已上为金刚部与莲华部),释迦眷属以无能胜为忿怒明王。今毗卢遮那自教迹中以圣不动降三世为忿怒明王。」(已上为佛部)。演密钞十曰:「如大悲漫荼罗,从中胎流出外第三院。如来部以不动尊为忿怒,金刚部月黡尊为忿怒,莲华部毗俱胝为忿怒。以此等忿怒之火,降伏无始无明等魔,引入中胎皆见遮那。」
三种供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利供养,捧香华饮食等也。二敬供养,赞叹恭敬也。三行供养,受持修行妙法也。又如其次第,名之曰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见十地论三。
【佛学常见辞汇】
利供养、敬供养、行供养。利供养是以香花饮食等财物作供养;敬供养是以赞叹恭敬作供养;行供养是以修行妙法作供养。
(名数)一利供养,捧香华饮食等也。二敬供养,赞叹恭敬也。三行供养,受持修行妙法也。又如其次第,名之曰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见十地论三。
【佛学常见辞汇】
利供养、敬供养、行供养。利供养是以香花饮食等财物作供养;敬供养是以赞叹恭敬作供养;行供养是以修行妙法作供养。
四种供养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合掌,二阏迦,三真言印契,四运心。见苏悉地经二。
(名数)一合掌,二阏迦,三真言印契,四运心。见苏悉地经二。
拔业因种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五,缘觉之住心也。业者善恶之二业,因者十二因缘,种有无明,无明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云种,即拔除惑(无明),业(业),苦(十二因缘)之三法而入涅槃也。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五,缘觉之住心也。业者善恶之二业,因者十二因缘,种有无明,无明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云种,即拔除惑(无明),业(业),苦(十二因缘)之三法而入涅槃也。
九十四种阿僧祇依报庄严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之菩萨,说愿回向其法施所修之善根,以九十四种阿僧祇之庄严具,庄严十方佛刹云。」
(杂语)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之菩萨,说愿回向其法施所修之善根,以九十四种阿僧祇之庄严具,庄严十方佛刹云。」
二种法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界有事理二种,法性亦然,一事法性,如地之坚性,水之湿性等是。二理法性,诸法平等之实性是。止观曰:「地持明二法性:一事法性,性差别故。二实法性,性真实故。」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谓一切法性无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
〔一、实法性〕,谓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觉,是名实法性。
〔二、事法性〕,谓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所谓地水火风五阴等法,随俗所知所见,虽属于事实,不外乎法性之理,是名事法性。(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名数)法界有事理二种,法性亦然,一事法性,如地之坚性,水之湿性等是。二理法性,诸法平等之实性是。止观曰:「地持明二法性:一事法性,性差别故。二实法性,性真实故。」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谓一切法性无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
〔一、实法性〕,谓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觉,是名实法性。
〔二、事法性〕,谓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所谓地水火风五阴等法,随俗所知所见,虽属于事实,不外乎法性之理,是名事法性。(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五种法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华严家就所入之法界立五门:一有为法界,是前之事法界也。二无为法界,是前之理法界也。三亦有为亦无为法界,是前之事理无碍法界也。四非有为非无为法界,是亦事理无碍法界也。以事即理,则非有为,理即事,则非无为故也。五无障碍法界,是前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已上五法界就有为无为之二分别四句,更加该收四句之一门为五门。见探玄记十八,大疏钞六十。
(名数)又华严家就所入之法界立五门:一有为法界,是前之事法界也。二无为法界,是前之理法界也。三亦有为亦无为法界,是前之事理无碍法界也。四非有为非无为法界,是亦事理无碍法界也。以事即理,则非有为,理即事,则非无为故也。五无障碍法界,是前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已上五法界就有为无为之二分别四句,更加该收四句之一门为五门。见探玄记十八,大疏钞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