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种三昧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真言门之五种三昧也。详教时问答二。
五种三昧耶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昧耶)
三昧耶
【佛学大辞典】
(术语)Samaya,三昧耶之义甚多,时(一时佛在),会(大曾经),宗(显宗论),平等,誓愿,惊觉,除垢障也。秘藏记曰:「佛知众生身中本来自性之理,与佛等无差别,而众生不知己之本有本始两觉与佛等,恒覆蔽于六尘烦恼而不能显出,是故佛发悲愿,垂我拔济众生如我之誓愿。若有众生归依,则住于法界定自受法乐之如来惊觉,而不敢违越本愿。影向行者之所以,真言印契加持护念。譬如国王自造法令不敢违犯,使他行之。众生蒙佛之加持力,突破六尘之游泥,出现自心之觉理,如赖春雷之响而蛰虫出地。知与佛等无差别者,是平等之义也。使如我而无异者。是誓愿之义也,如来惊觉者,是惊觉之义也,众生蒙佛之加持力而得益者,是除垢障之义也。如佛部,馀部亦同。如一佛,诸佛亦同。」
【佛学常见辞汇】
1。平等的意思。2。内德外相平等的意思。3。本誓的意思。
五种不应施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不应施与于人者有五种:一以非理之财物,二酒及毒药,三罝罗机网,四刀杖弓箭,五音乐女色。见法苑珠林八十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不应布施给人家的东西,即非理之财物、酒及毒药、置罗机网、刀杖弓箭、音乐女色。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非理求财〕,谓不顺理所得财物,是不净物,故不应施与人也。
〔二、酒及毒药〕,谓酒及毒药,能令众生狂乱失命,故不应施与人也。
〔三、置罗机网〕,置,菟网也。罗,鸟网也。机,机弩也。网即网罟也。皆设以掩取禽兽者,心谓是恼害众生之器,故不应施与人也。
〔四、刀杖弓箭〕,谓刀杖弓箭,是杀害众生之器,故不应施与人也。
〔五、音乐女色〕,谓音乐女色,而能惑乱众生正性,故不应施与人也。
五种阿那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五种不还同。(参见:不还)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三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證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从欲界没,生色界时,于色界中有身,便断上地馀惑,證阿罗汉,得般涅槃也。(上地,即无色界也。)
〔二、生般涅槃〕,生者,于色界受生也。谓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三果已,从欲界没,生于色界,便断上地馀惑,得阿罗汉,入般涅槃也。
〔三、有行般涅槃〕,有行,即加功用行也。谓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三果已,从欲界没,生于色界,不能速疾趣涅槃果,更经多时勤修加行,方断上地馀惑,得阿罗汉,入般涅槃也。
〔四、无行般涅槃〕,无行即不加功行也。谓此阿那含于欲界得第三果已,从欲界没,生于色界,更经多时,不能加功用行,懈怠慢纵,任运经久,方断上地馀惑,得阿罗汉,入般涅槃也。
〔五、上流般涅槃〕,上即无色界,流即流行。谓此阿那含,从欲界没,生于色界,不能便證涅槃,要须流行色界馀天之中,次第生已,方断上地馀惑,得阿罗汉,入般涅槃也。(馀天,即色界初禅后,二禅、三禅、四禅天也。)
五种阿阇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阿阇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名义集一曰:「南山钞云:四分律,明五种阿阇梨:一出家阿阇梨,所依得出家者。二受戒阿阇梨,受戒作羯磨者。三教授阿阇梨,教授威仪者。四受经阿阇梨,所从受经。五依止阿阇梨,乃至依住一宿者。」
五种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陀罗尼)
五种轻重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律书名。目连问戒律中五种轻重事之异名。
五种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名数)智度论三十曰:「经说五事不可思议:谓众生多少,业果报,坐禅人力,诸龙力,诸佛力。于五不可思议中佛力最不可思议。」净土论注下曰:「诸经统言有五种不可思议:一者众生多少不可思议,二者业力不可思议,三者龙力不可思议,四者禅定力不可思议,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议。」
五种善根发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息道善根发相。数息观成,入定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也。二、不净观善根发相。定中起不净观,舍爱著之所而发善根也。三、慈心善根发相。于定中起慈悲心,入深定,起清净之善根也。四、因缘观善根发相。于定中起正见,离断常之邪见,得法喜而起善根也。五、念佛善根发相。于定中念诸佛之功德相好等,发清净善根也。见坐禅法要。
【三藏法数】
(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二、不净观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于其定中,身心虚寂,忽然见他男女身死,死已坏烂,白骨狼藉,其心悲喜,厌患所爱,是为不净观善根发相。
〔三、慈心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于其定中,忽然发心慈念众生,或缘亲人,或缘怨人,乃至五道众生,得乐之相,即发深定,悦乐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慈心善根发相。(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四、因缘观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于其定中,忽然觉悟心生,推寻三世无明、行等诸因缘中,不见人我之相,即离断常,破诸邪见,得定安隐,解慧开发,心生法喜,是为因缘观善根发相。(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无明、行者,即十二因缘中之二名也。断常者,即断常二见也。)
〔五、念佛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于其定中,忽然忆念诸佛功德相好,及神通变化,无碍说法,悉皆不可思议;作是念时,敬爱心生,三昧开发,身心快乐,清净安隐,无诸恶相,是为念佛善根发相。
五种言说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相言说,执著色等诸相而生之言说也。二、梦言说,依梦中所现境界而生之言说也。三、妄执言说,以念旧所闻,旧所作,而生之言说也。四、无始言说,无始以来,执著戏论,依种子薰习而生之言说也。五、如义言说,如义而生诠旨无殊之言说也。此中前四言说以虚妄说之故,不能谈真,后一言说为实说故,得谈真理。马鸣菩萨据前四种故指真如谓为离言说相也,见释摩诃衍论二。
五种增上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舍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准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三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證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增上缘,由佛为增上缘消除一切业障也。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又名护念增上缘,现生护念增上缘,弥陀观音势至等随逐影护也。见佛增上缘,又名见佛三昧增上缘,得弥陀之三念愿力加于外而见佛也。摄生增上缘者,弥陀之愿力,能摄众生使得往生也。證生增上缘者,保證灭后之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也。前三者为现益,后二者为当益。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增上缘,或五缘,是念佛人现在与未来二世所得到的五种增上缘。一、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增上缘,即由佛为增上以消除一切的业障;二、念获得长命增上缘,又名护念增上缘,或现生护念增上缘,即弥陀观音势至等随时都护念著他;三、见佛增上缘,又名见佛三昧增上缘,即获得弥陀之三念愿力加被于外而见佛;四、摄生增上缘,就是靠弥陀之愿力能摄众生使得往生;五、證生增上缘,就是保證命终之后的凡夫,乘佛愿力,都能往生净土。
四种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名数)增一阿含经十八曰:「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云何为四?世界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土境界不可思议。」
不定种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不定性同。
四种不善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胜义不善,由真谛之实义,定不善之义也。依此义,则一切之有漏法即生死法,总为不善。以此中虽有善有不善,然皆以苦为自性,极不安稳,犹如痼疾故也。二、自性不善,无惭无愧及贪瞋痴之三不善根也。以有漏法中,此五法自体不善,犹如毒药故也。三、相应不善,与彼相应同时俱生之一切心心所也。以他之心王及心所,必与无惭无愧三不善根相应,力成不善之性,若不相应,则不然,如杂毒药之水故也。四、等起不善,身业与语业也。以此为自性不善与相应不善所引起之不善(依善起善,依恶起恶,能起所起同等,谓之等起),如饮毒药汁而生之乳故也。见俱舍论十三。
六种不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五种加现般则为六种不还。现般者,不还之圣者不生于上界而于欲界之现身断馀惑,即般涅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