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离落(離落)
(1).犹离散。《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三国志·吴志·吴范传:“后 吕岱 从 蜀 还,遇之 白帝 ,説 备 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新唐书·突厥传上:“天下无事,大臣偷处荣逸,战士离落,兵甲钝弊,车马刓弱。”
(2).篱笆。 宋 王禹偁 《春居杂兴》:“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离落起蛇虫。”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离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一本作“ 篱落 ”。
分類:篱笆离散
《國語辭典》:失散  拼音:shī sàn
离散。《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吾今两弟不知存亡,妻小失散,为之奈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谁知恰恰选在衢州,以致夫妻两个失散了五年,重得在他方相会!」
分類:失散离散
《國語辭典》:暌索  拼音:kuí suǒ
离散。南朝梁。何逊〈寄江州褚咨议〉诗:「五载同衣裘,一朝异暌索。」
分類:离散分离
《漢語大詞典》:暌孤
易·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王弼 注:“三与己睽,故曰睽孤也……虽在乖隔,志故得行,故虽危无咎。”睽,同“ 暌 ”。后用以指分离;乖隔。 明 唐顺之 《答茅知县鹿门》:“同心共济,欢然无间,则既免于暌孤之吝,而果获利元夫之吉矣!”明史·部履淳传:“高亢暌孤,乾坤否隔;忠言重折槛之罚,儒臣虚纳牖之功。”又《郑三俊传》:“上下暌孤,足为隐虑。”一说,“暌孤”指遗腹孤,离家在外的孤子。参阅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漢語大詞典》:涣离(涣離)
离散。 清 梅曾亮 《黄个园传》:“吏滋不公受賕,任情入货者引身,惜财者倍偿,於是羣情涣离,营巧谋退。”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如教化之陵夷,人权之放失,公德之堕落,团体之涣离,通质学者或熟视而无所睹,且有深入盘涡而不自觉者。”
分類:离散
《漢語大詞典》:离解(離解)
松散倦惫。《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王逸 注:“自哀身体陆离,远行解倦,精神罔两,无所据依而舍止也。”
分散;离散。周书·尉迟纲传:“九年春, 太祖 復与 东魏 战於 邙山 ,大军不利,人心离解。”南史·王亮传:“城闭已久,人情离解,征东在近,何不諮问?”
《漢語大詞典》:奔离(奔離)
离散。后汉书·隗嚣传:“今车驾大众,已在道路, 吴 耿 驍将,云集四境,而 孺卿 以奔离之卒,拒要阸,当军衝,视其形埶何如哉?”
分類:离散
《漢語大詞典》:放越
离散。汉书·五行志上:“其於人道,命终而形臧,精神放越,圣人为之宗庙以收魂气。”
分類:离散
《國語辭典》:背离(背離)  拼音:bèi lí
背弃离叛。如:「你这样做不是背离了正道?不可取!」
《漢語大詞典》:睽索
离散。 唐 骆宾王 《与亲情书》:“风壤一殊,山河万里,或平生未展,或睽索累年。” 宋 苏舜钦 《送闵永言赴彭门》诗:“一旦又睽索,千里成阔疎。”
分類:离散
《漢語大詞典》:乖散
背离;离散。后汉书·公孙瓒传:“疎远宾客,无所亲信,故谋臣猛将,稍有乖散。”三国志·魏志·田豫传:“﹝ 田豫 ﹞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恒摧抑兼并,乖散彊猾。”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七:“ 义熙 中, 商灵均 为 桂阳 太守,梦人来缚其身,将去,形神乖散。”
分類:背离离散
《國語辭典》:失脱(失脫)  拼音:shī tuo
1.丢掉、失落。《水浒传》第七四回:「两个吃了早饭,叫小二分付道:『房中的行李,你与我照管!』店小二应道:『并无失脱,早早得胜回来。』」《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一时间失脱了,抓寻不见,这一场烦恼非小。」
2.危及生命安全的意外事故。《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这卦爻动,必然大凶,破财、失脱、口舌,件件有之。」
《漢語大詞典》:别散
分散;离散。史记·匈奴列传:“自 淳维 以至 头曼 千有餘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
分類:分散离散
《漢語大詞典》:霏解
解体;离散。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东极倾海流不属,泯泯超忽纷盪沃。殆而一跌兮,沸入 汤谷 舳艫霏解梢若木。君不返兮魂焉薄?”
分類:解体离散
《漢語大詞典》:雨散云飞(雨散雲飛)
比喻离散。 唐 白居易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迴。”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分類:离散
《漢語大詞典》:雨散风流(雨散風流)
比喻离散。 清 方文 《送钱而介归檇李》诗:“余年二十游 嘉禾 , 禾 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分類: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