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分首
离别。 南朝 梁 沈约 《襄阳白铜鞮》诗:“分首 桃林 岸,送别 峴山 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 宋 王安石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诗:“乡国去身犹万里,驛亭分首已三年。”
分類:离别
《國語辭典》:睽违(睽違)  拼音:kuí wéi
分离、别离。如:「在街上邂逅睽违已久的好友,令她十分开心。」
《漢語大詞典》:分违(分違)
离别。 南朝 梁元帝 《答晋安王叙南康简王薨书》:“且分违易久,嘉会难逢。” 明 文徵明 《滁州官舍侍少卿家叔夜话》诗:“夜阑无限分违意,月满空阶酒正醒。”
分類:离别
《漢語大詞典》:违远(違遠)
远离;离别。 三国 魏 曹植 《请祭先王表》:“自计违远以来,有踰旬日。”南史·谢瞻传:“ 刘 弟 柳 为 吴郡 ,将姊俱行, 瞻 不能违远,自 楚 臺祕书郎解职随从。”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伏自违远门墙,以道涂之劳,久疎上记。” 明 李东阳 《送南京国子监祭酒谢公诗》序:“虽藏修退学,违远功利,未尝不以人才风俗为意。”
分類:远离离别
《國語辭典》:分隔  拼音:fēn gé
离别。《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冉传》:「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
《國語辭典》:道别(道別)  拼音:dào bié
以动作或言语表达将与某人分别。如:「同学会结束之后,大家依依不舍的互相道别。」
《漢語大詞典》:违异(違異)
亦作“ 违异 ”。
(1).离别;分离。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 敬 尝观之古人,其畜道德,能文章者,饥寒之外,復多变故,或家室违异,或朝廷歧阻。”
(2).不一致;违背。《南齐书·礼志上》:“ 汉 元鼎 五年,以辛巳行事,自后郊日,略无违异。”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谓羣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詔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我穿的那件破棉袍子,还觉得不十分与节季违异。”
《國語辭典》:分歧  拼音:fēn qí
相别、相背。如:「意见分歧」、「理论分歧」。
《漢語大詞典》:隔别
(1).分开;离别。 宋 张耒 《少年游》词:“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隔别了二十年的老妯娌了,满打算今番可以见着,谁知等我们到了此地,他却别了!”
(2).犹隔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所谓隔别研审,审过仍归各处。”
《漢語大詞典》:离袂(離袂)
(1).离人的衣袖、衣服。借指别离的人。 南朝 梁 江淹 《卧疾怨别刘长史》诗:“ 吴 山饶离袂, 楚 水多别情。” 唐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得销字》诗:“青门望离袂,魂为 阿连 销。” 唐 卢纶 《送畅当》诗:“秋风满离袂,唯老事唯多。”
(2).犹离别。 唐 孟郊 《送殷秀才南游》诗:“诗句临离袂,酒花薰别颜。” 明 杨慎 《送余懋宗》诗:“天远惊离袂,春寒入劝盃。”
《漢語大詞典》:解袂
分手;离别。 唐 杜甫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诗:“鴰鶡催明星,解袂从此旋。” 宋 贺铸 《宿宝泉山慧日寺》诗:“回溪出蒙密,解袂迎长风。” 明 张居正 《寄陈松谷相公书》:“都门解袂,与玄老相对,哽咽者久之。”
分類:分手离别
《漢語大詞典》:违别(違别)
(1).违反;违抗。《元典章·礼部六·释道》:“僧道不守戒律,违别教法,干犯院门。”《水浒传》第一回:“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詔,违别圣旨。”
(2).离别。 宋 司马光 《答河阳李夷白秘校书》:“违别已来,汨没俗事,未遑修问信。”红楼梦第一○四回:“ 贾政 先到了 贾母 那里拜见了,陈述些违别的话。”
《漢語大詞典》:仳别
离别。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唐 萧颖士 《菊荣一篇五章并序》:“良辰旨酒,宴饮无算,愴其仳别,终然永叹。”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从来丧乱多仳别,驱掠无如巾幗悲。” 谭献 《唐诗录序》:“揽时物之迁变,感家室之仳别。”
分類:离别
《漢語大詞典》:分索
犹离别。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怀分索之情一兮,秽羣伪之射真。”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分索则易,携手实难。” 李善 注:“ 郑玄 礼记注曰:索,散也。”
分類:离别
《漢語大詞典》:离违(離違)
(1).离去;离别。国语·晋语四:“ 狐姬 , 伯行 之子也,实生 重耳 。成而儁才,离违而得所,久约而无衅,一也。” 韦昭 注:“违,去也。离祸去国,举动得所。” 唐 韩愈 《与李翱书》:“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懽喜。” 明 方孝孺 《慈竹轩记》:“季弟来,寄诗数十章,叙离违之情。” 林纾 《与姚叔节书》:“离违久,不得足下之书,故拾其所闻以相语。”
(2).不和睦,不团结。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若 备 与彼( 刘表 )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