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探禹穴
唐尧咨禹
涂山会
禹会群方
微禹叹
禹凿
向耕
萧咸
禹圭
禹迹
禹甸
禹绩
禹门鲤
禹命子
禹让
典故
探禹穴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3293~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三国魏·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禹入此穴。」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越绝书》云:「禹上茅山大会计,更名曰会稽。」张勃《吴录》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会诸侯计功,改曰会稽。上有孔,号曰禹穴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梦见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却倚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于黄帝之岳,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发石。」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史迁云『上会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典故
唐尧咨禹

相关人物
唐尧
 


《尚书》卷三〈虞书·舜典〉~44~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典故
涂山会

相关人物


《春秋左传·哀公七年》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晋·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

例句

涂山已见首诸侯,麟阁终当画元老。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

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典故
禹会群方
 
万国执玉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八〈哀公·传七年〉~009~
季康子欲伐邾。乃飨大夫以谋之。子服景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不信。伐小国不仁。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孟孙曰。二三子以为何如。恶贤而逆之。对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知必危。何故不言。鲁德如邾。而以众加之。可乎。不乐而出。秋伐邾。及范门。犹闻钟声。大夫谏。不听。茅成子请告于吴。不许。曰。鲁击柝闻于邾。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于我。且国内岂不足。成子以茅叛。师遂入邾。处其公宫。众师昼掠。邾众保于绎。师宵掠。以邾子益来。献于亳社。囚诸负瑕。负瑕故有绎。邾茅夷鸿以束帛乘韦。自请救于吴。曰。鲁弱晋而远吴。冯恃其众而背君之盟。辟君之执事。以陵我小国。邾非敢自爱也。惧君威之不立。君威之不立。小国之忧也。若夏盟于鄫衍。秋而背之。成求而不违。四方诸侯。其何以事君。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邾赋六百乘。君之私也。以私奉贰。唯君图之。吴子从之。晋·杜预注:「诸大夫对也。诸侯执玉,附庸执帛。涂山,在寿春东北。」
典故
微禹叹
 
相关人物
刘定公


《春秋左传·昭公元年》
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馆于雒汭。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子盍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

例句

为鱼歌德后,舞羽降神时。 严维 陪皇甫大夫谒禹庙

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 张九龄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

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 李德裕 王京兆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典故  
禹凿

相关人物
夏禹


《孟子注疏》卷五〈滕文公上〉~98~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淮南子》卷十九〈脩务训〉~63~
南征三苗,道死苍梧。禹沐浴霪雨,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脩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
《艺文类聚》卷十一
《符子》:禹让天下于奇子,奇子曰:「君言,佐舜劳矣,凿山川,通河汉,首无发,股无毛。」

例句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孟浩然 入峡寄弟

井邑观秦野,山河念禹功。 孙逖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寓目应制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舜耕余草木,禹凿旧山川。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杜甫 上白帝城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沈佺期 过蜀龙门

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 赵彦昭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韦应物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韩愈 调张籍

典故
向耕
 
象鸟
  
鸟耘象耕

相关人物
 


东汉·王充《论衡》卷四《书虚》
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盖以圣德所致,天使鸟兽报祐之也。世莫不然。如考实之,殆虚言也。夫舜、禹之德,不能过尧。尧葬于冀州,或言葬于崇山。冀州鸟兽不耕,而鸟兽独为舜、禹耕,何天恩之偏駮也?或曰:「舜、禹治水,不得宁处,故舜死于苍梧,禹死于会稽。勤苦有功,故天报之;远离中国,故天痛之。」夫天报舜、禹,使鸟田象耕,何益舜、禹?天欲报舜、禹,宜使苍梧、会稽常祭祀之。使鸟兽田耕,不能使人祭,祭加舜、禹之墓,田施人民之家,天之报祐圣人,何其拙也?且无益哉!由此言之,鸟田象耕,报祐舜、禹,非其实也。实者,苍梧多象之地,会稽众众鸟所居。禹贡曰:「彭蠡既潴,阳鸟攸居。」天地之情,鸟兽之行也。象自蹈土,鸟自食苹(草),土蹶草尽,若耕田状,壤靡泥易,人随种之,世俗则谓为舜、禹田。海陵麋田,若象耕状,何尝帝王葬海陵者耶?
《昭明文选》卷五〈赋丙·京都下·吴都赋〉
其四野,则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原隰殊品,窊隆异等。象耕鸟耘,此之自与。三国吴·刘渊林注引《越绝书》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

例句

万方同象鸟,举恸满秋尘。 李商隐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之三

典故
萧咸

相关人物
张禹
 
萧咸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附《萧育传》
咸字仲,为丞相史,举茂材,好畤令,迁淮阳、泗水内史,张掖、弘农、河东太守。所居有迹,数增秩赐金。后免官,复为越骑校尉、护军都尉、中郎将,使匈奴,至大司农,终官。
《汉书》卷八十一《张禹传》
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因归诚,言「老臣有四男一女,爱女甚于男,远嫁为张掖太守萧咸妻,不胜父子私情,思与相近。」上即时徙咸为弘农太守。

例句

若转弘农守,萧咸事不如。 卢纶 送抚州周使君

典故 
禹圭


《尚书》卷六〈夏书·禹贡〉~90~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旧题汉·孔安国传:「玄,天色。禹功尽加于四海,故尧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上〉~4060~
此皆上世之所鲜,禹稷之所难,而公包其终始,一以贯之,可谓备矣!是以三年之间,化行如神,嘉瑞叠累,岂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贤之致哉!故非独君之受命也,臣之生亦不虚矣。是以伯禹锡玄圭,周公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揆公德行,为天下纪;观公功勋,为万世基。基成而赏不配,纪立而褒不副,诚非所以厚国家,顺天心也。
典故
禹迹


《尚书》卷十七〈周书·立政〉~265~
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旧题汉·孔安国传:「其当能治汝戎服兵器,威怀并设,以升禹治水之旧迹。」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九年〈襄公·传四年〉~507~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典故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四〈大雅·荡之什·韩奕〉~679~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汉·毛亨传:「甸,治也。禹治梁山,除水灾。郑玄笺:梁山今左冯翊夏阳西北。」
典故
相关人物
夏禹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七〈哀公·传元年〉~99~
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四〈商颂·殷武〉~804~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例句

谋谟收禹绩,四面出雄劲。 韩愈 东都遇春

典故
禹门鲤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龙门〉~3839~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阔」字据明抄本补。)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又林登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其龙门水浚箭涌,下流七里,深三里。
典故
禹命子

相关人物
夏禹


《史记》卷二《夏本纪》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例句

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杜甫 壮游

典故
禹让

相关人物
夏禹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6~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毋,惟汝谐。」旧题汉·孔安国传:「枚谓历,卜之而从其吉,此禹让之志。」唐·孔颖达疏:「禹以让而不许更请帝,曰:「每以一枚历卜功臣,惟吉之人从而受之。」

例句

周惭散马出,禹让浚川回。 钱起 观法架自凤翔回

《漢語大詞典》:为鱼(爲魚)
左传·昭公元年:“微 禹 ,吾其鱼乎。”言若无 大禹 治水,人们将淹没为鱼。后因用“为鱼”喻遭受灾殃。 唐 杜甫 《草堂》诗:“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思其功,乃召见曰:‘畴岁 万年宫 ,微卿,我且为鱼。’”
《漢語大詞典》:夏后
见“ 夏后氏 ”。
《國語辭典》:夏后氏  拼音:xià hòu shì
1.夏禹的别名。参见「夏禹」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夏后氏兴,业峻鸿绩。」
2.夏朝的别名。参见「夏朝」条。《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
《國語辭典》:治水  拼音:zhì shuǐ
疏理水道,消除水患。《孟子。告子下》:「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漢語大詞典》:鸟耘(鳥耘)
(1).古代传说 舜 耕 历山 ,群鸟为之耕耘。《文选·左思〈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穱秀菰穗,於是乎在。” 李善 注引越绝书:“ 舜 葬 苍梧 ,象为之耕。 禹 葬 会稽 ,鸟为之耘。”
(2).谓如鸟啄食或如鸟爪爬抉似地耘田。形容耘田动作快速。 唐 陆龟蒙 《象耕鸟耘辨》:“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耘。”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然尝观农人在田,傴僂伸缩以手耘其草泥,无异鸟足之爬抉,岂非鸟耘者耶!”
《漢語大詞典》:玄圭
亦作“ 玄珪 ”。
(1).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书·禹贡:“ 禹 锡玄圭,告厥成功。” 孔 传:“玄,天色, 禹 功尽加于四海,故 尧 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 蔡沉 集传:“水色黑,故圭以玄云。”《汉书·王莽传上》:“ 伯禹 锡玄圭, 周公 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玄珪既赐,苍玉无陈,乃棫朴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贡。” 明 杨慎 《别陈玉泉》诗:“平成绍 禹 绩,玄圭献 尧 天。”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他别有土茅封地,居水国,秉玄圭。”
(2).借指特大功业。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毚鼎迁 宋 ,玄圭告成。”
(3).指墨。言其色黑而形似圭。 宋 杨万里 《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鬚浮砚水。”
《國語辭典》:禹甸  拼音:yǔ diàn
夏禹时,分中国为九州,称为「禹甸」。语出《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后作为中国的代称。宋。方夔〈苦热〉诗五首之一:「谁是苍生霖雨手,普将禹甸酿西成。」
《漢語大詞典》:禹绩(禹績)
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诗·大雅·文王有声:“ 丰水 东注,维 禹 之绩。” 毛 传:“绩,业。” 郑玄 笺:“ 禹 治之,使入 渭 东注于 河 , 禹 之功也。” 汉 阮瑀《纪征赋》:“遂临 河 而就济,瞻 禹 绩之茫茫。” 宋 曾巩 《黄河》:“宜博求能疏川浚 河 者,与之虑定,然后施功,则可以下安元元,上追 禹 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