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禅僧。嗣广德义禅师。后住襄州万铜山广德寺。《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补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9—985 【介绍】: 五代至宋初僧。杭州馀杭人。幼出家于馀杭东山朗瞻院,通贯三学,了达性相。天福中游方抵天台山,参德韶国师,遂承法印。后周世宗显德间居杭州五云山。钱俶召赐紫,署普觉大师,命住临安功臣院。宋太祖乾德初,为筑云栖寺。其地多虎,志逢能驯之,世称伏虎和尚。开宝初,住持普门精舍。四年,固辞归山,住五云山华严道场。卒谥普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志逢。馀杭人氏。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东山。通贯三学。晋天福中。参天台韶国师契悟。一日入普贤殿宴坐。倏有神人跪膝于前。师问为谁。曰。护戒神也。师曰。吾虑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师有何罪。唯小过耳。师曰。何也。曰。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常辄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悉饮之。吴越王闻其名。赐召紫衣。署普觉号。命住功臣山。开宝初。忠懿王建普门精舍。请扬宗要。为开山始祖。四年。以老固辞。时大将凌超以五云山新创华严道场奉施为终老之所。出入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每迎之。载以还山。雍熙二年示寂。 赞曰。 荤血之味  生所弗知  虎不得肉  犹己饥之 妥尾出林  迎载而归  孰云异类  感化一机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志逢。馀杭人也。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东山朗瞻院。通贯三学。尝梦升须弥山。睹三佛列坐。初释迦次弥勒。皆礼其足。惟不识第三佛。但仰视而已。时释迦示之曰。此是补处弥勒师子月佛。师方作礼。觉后因阅大藏经。乃符所梦。游方见韶国师于天台。契悟。一日入普贤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于前。师问。汝其谁乎。曰。护戒神也。师曰。吾患有夙愆未珍。汝知之乎。曰。师有何愆。唯一小过耳。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尝倾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洗钵水尽饮之。积久因致脾疾。十年始愈。吴越国王。向师道风。召赐紫衣师号。命住功臣院。开宝初。忠懿王建普门精舍。请师为开山。举扬宗要。开宝四年。师固辞解院。愿栖老林泉。时大将凌超。于五云山创院。奉师为终老之所。五云多虎。师每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辄驯伏。日暮还山。虎迎之。骑以归。故世称伏虎禅师。一号大扇和尚。雍熙二年示寂。寿七十七。塔曰宝峰常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作惠明。五代时僧。杭州钱塘人,俗姓蒋。研核三学,渐入精微。游闽越,至抚州礼法眼文益,遂皈依禅宗。后归浙,隐天台白沙,善机锋,时谓为魔说。乾祐中出山,翠岩令参请其住思宪院。吴越王钱弘俶延请其住杭州大报恩寺,赐号圆通普照禅师。后周世宗显德中卒。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慧明。俗姓蒋。钱塘人也。研覈三学渐入精微。后登闽越殆至临川。礼文益禅师深符正理。悟先所宗不免生灭情见。后回浙隐天台白沙立草寮。有雪峰长庆之风。到者皆崩角摧锋。谓明为魔说。汉乾祐中自山出时。翠岩参公率诸禅伯。于僧主思宪院定其臧否。明之口给无能挫衄。寻汉南国王钱氏造大报恩寺。请以住持。假号圆通普照禅师。然行玄沙正眼非明曷能致此。显德中卒。时酷暑俾欲葬之。有弟子永安曰。知师唯我也。请焚之得舍利五色。一皆圆净。初明炼指为灯。于天台供养。后相继烧三指而勤持课。胁疏衽席。时说法焉。性且刚直言多忤物。是其所短也。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慧明。蒋氏子也。幼岁出家。三学精练。过临川谒法眼。豁然有省。回鄞水。庵居大梅山。吴越部内。禅学虽盛。而以玄沙正宗。筑之阃外。师欲整而导之。一日有禅者至庵。师问曰。近离何处。对曰成都。曰上座离成都到此山。则成都少上座。此间剩上座。剩则心外有法。少则心法不周。说得道理即住。禅客莫能对。又迁止天台白沙庵。有彦明道人者。俊辩自负。来谒师。师问曰。从上先德有悟者否。对曰有之。曰。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销殒。举手指曰。只今天台山嶷然。知何得销殒去。明张目直视遁去。钱忠懿王。延请问法。命住崇资院。盛谈玄沙法眼宗旨。自是他宗泛学。皆寂然宾服矣。一日忠懿王为法集大会诸山。师问诸老宿曰。雪峰塔铭云。夫从缘而有者。始终而成坏。非从缘而有者。历劫而长坚。坚之与坏。即且止。雪峰只今在何处。老宿不能对。王大说。署圆通普炤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僧。居闽中。通内外学,性敏速。嗣长庆慧棱。后周太祖广顺初,游历至杭州,居龙华寺,赐号广辨周智禅师。曾陪吴越王钱俶游碧浪亭,即景赋诗云:“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时以为佳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闽中(今福建)僧。通内外学,性敏速。嗣长庆慧棱。后周太祖广顺初,游历至杭州,居龙华寺,赐号广辨周智禅师。曾陪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游碧浪亭,即景赋诗,时称为佳对。《五代史补》卷五、《景德传灯录》卷二一、《十国春秋》卷八九有传。《全唐诗》存诗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6 【介绍】: 五代至宋初僧人。福州永泰人。俗姓张。初依鼓山神晏出家,后谒大章山契如庵主,终嗣泉州睡龙道溥。住漳州保福寺。刺史陈洪进奏赐号性空禅师。工诗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76 俗姓张,福州永泰(今属福建)人。初依鼓山神晏为僧,后谒大章山契如庵主,终嗣泉州睡龙道溥。住漳州保福寺。刺史陈洪进奏赐号性空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二二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景德传灯录》及《五灯会元》卷八另存诗偈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清豁(?~九七六),福州(今属福建)人。居泉州开元上方院,留漳州保福寺。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辞归至贵湖。刺史陈洪进奏赐紫方袍,号性空禅师。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卒。事见《泉州府志》卷六五。今录诗二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大章山契如庵主。福州永泰人。素蕴孤操。志探祖道。预玄沙之室。颖悟幽旨。玄沙记曰。子禅已逸格。则他后要一人侍立也无。师自此不务集徒。不畜童侍。隐于小界山。刳大朽杉。处其中。容身而已。凡游僧至。皆随扣而应。有问生死到来。如何回避。师曰。符到奉行。曰。然则被生死拘将去也。师曰。阿㖿㖿。清豁、冲煦闻师名。造之值师采粟。豁问曰。道者如庵主在何所。师曰。从何处来。曰。山下来。师曰。因何得到这里。曰。这里是何处所。师揖曰。那下吃茶去。二公方省是。师遂至庵。夜睹豺虎奔至庵前。自然驯扰。豁有诗曰。行不等閒行。谁知去住情。一餐犹未饱。万户勿聊生。非道应难伏。空拳莫与争。龙吟云起处。闲啸两三声。二公。寻于大章山创庵。请师居之。两处孤坐。垂五十二载而化。豁亦永泰人。少聪敏。鼓山国师。与落发。初谒大章。后参睡龙。龙一日问曰。豁阇黎。见何尊宿来。还悟也未。曰。清豁常访大章。得个信处。睡龙于是上堂。集大众召曰。清豁阇黎。出对众烧香说悟处。老僧与汝證明。师乃拈香曰。香已拈了。悟即不悟。睡龙大悦而许之。僧问。家贫遭劫时如何。师曰。不能尽底去。曰。为甚么不尽底去。曰。贼是家亲。是家亲。为甚翻成家贼。师曰。内既无应外不能为。忽然捉败功归何所。师曰。赏亦未曾闻。曰。恁么即劳而无功也。曰功不无成但不处。为何不处。师曰。不见道太平本是将军定。未许将军见太平。师后将顺世。忽舍众入山。乃遗偈曰。世人休说路行难。鸟道羊肠只尺间。珍重苧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即往贵湖卓庵。未几。谓门人曰。吾灭后。将遗骸施诸虫蚁。勿置坟塔。言讫入湖头山。坐磐石。俨然而化。门人禀遗命。延留七日。竟无虫蚁侵食。遂就阇维。散于林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省澄,俗姓阮,仙游(今属福建)人。太祖乾德中赐号真觉禅师。初驻泉州招庆寺,后主龙华寺。事见清乾隆《仙游县志》卷四五、《闽诗录》丙集卷一九。
僧法安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吉州太和人。初住曹山。嗣法眼文益。南唐国主请住金陵报恩院,赐号慧济禅师。开堂授众。李煜时卒于院。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遇安(?~九九二),俗姓沈,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太祖乾德中居杭州北关倾心院,开宝七年(九七四)入居光庆寺,号善智禅师。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于滋福殿赐紫,号朗智大师。淳化三年卒。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五灯会元》卷一○、《咸淳临安志》卷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定光(九三四~一○一五),本名郑自严,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年十一出家,年十七至卢陵从西峰圆净大师学。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驻武平县南安岩。真宗景德初迁虔州,终三年复返。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八十二。遗偈一百一十七首,苏轼、郭祥正等尝有题咏,均佚。《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五引《临汀志》有传。今录偈三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1015 【介绍】: 宋僧。同安人。俗姓郑,名自严。十一岁出家,十七岁为大僧出游,至庐陵契悟于西峰圆净大师,自此神异不可测。住武平南岩寺,迁南康郡槃古山,屡有奇行。后还里卒。谥定光圆应禅师。
禅林僧宝传·卷第八
禅师讳自严。生郑氏。泉州同安人也。年十一弃家。依建兴卧像寺沙门契缘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耆宿云豁。豁者清凉智明禅师高弟。云门嫡孙也 太宗皇帝。尝诏至阙。馆于北御园舍中。习定久之。恳之还山。公依止五年。密契心法。辞去渡怀仁。江有蛟。每为行人害。公为说偈诫之。而蛟辄去。过黄杨峡。渴欲饮。会溪涸。公以杖擿之。而水得。父老来聚观。合爪以为神。公遁。去武平南黄石。岩多蛇虎。公止住。而蛇虎可使令。四远闻之大惊。争敬事之。民以雨旸男女祷者。随其欲应念而获。家𦘕其像。饮食必祭。邻寺僧死。公不知法当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问状不答。索纸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夜野僧烧。二法无差互。菩提路不遥。而字画险劲。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为。狂且慢已。去僧伽梨。曝日中。既得释。因以布帽其首。而衣以白服。公恨所说法。听者疑信半。因不语者六年。岩寺当输布。而民岁代输之。公不忍折。简置布束中祈免。吏张晔欧阳程者。相顾怒甚。追至问状不答。以为妖。火所著帽明鲜。又索纸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行。自是时亦语。去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公住三年。而成丛林。乃还南安。江南眠槎。为行舟碍。公舟过焉。摩挲之曰。去去莫与人为家槎。一夕荡除之。有僧自惠州来。曰河源有巨舟著沙。万牛挽不可动。愿得以载砖。建塔于南海。为众生福田。公曰此阴府之物。然付汝偈取之。偈曰。天零灞水生。阴府船王移。莫立沙中久。纳福荫菩提。僧即舟倡偈。而舟为动。万众欢呼。至五羊。有巨商。从借以载。僧许之。方解繂。俄风作。失舟所在。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公谨愿。公怜之。作偈。使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间章句。吾伊上口。公示人多以偈。然题赠以之中四字于其后。莫有识其旨者。异迹甚著。所属状以闻 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赵安仁已下。皆献诗。公未尝视。置承尘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初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胁卧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谥曰定光圆应禅师。 赞曰。圆通诮曹将军。而不屈。问军旅事而不答。此其识能知宗也。南塔初不受南平王之请。及闻移祸及人。因屑就之。此其行高一世也。学者囿于法爱。故初公语分生死。所以发其机。至于定应。则全提大用。于其化时曰。吾此日生。于化时而曰生。最后之训也。临祸福死生之际。能如彼四老人。则正宗已坠之纲。尚可理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南安岩自严尊者。生郑氏。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老宿豁公。豁云门之孙也。师依止五年。尽得其法。自是神异不测。世传定光佛化身。怀仁江。有蛟害人。师临渡说偈戒之。蛟引去。未几。拥沙涨塞。潭遂为洲。梅州黄杨峡乏水。师以杖擿之遂涌。父老以为神来。聚观师遁去。所至遇旱涝。书偈投之。无不如愿。武平南黄石岩。多蛇虎。师止住。蛇虎可使令。师凡示人。必以偈。偈尾必题四字。曰赠之以中。世奠能测四。远敬事师如神明。家画其像。饮食必祭。邻寺僧死。师不知法当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问状不答。索纸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外野僧烧。二法无差互。菩提路不遥。字画险劲。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为狂且慢。已去僧伽黎曝日中。既得释。因以布巾幪首。而衣白服。师恨所说法。听者疑信各半。因不语六年。岩寺当输布。民岁代之。师不忍。置书布束中求免。吏得之愈怒。追问亦不答。以为妖。焚其布帽。火尽而帽益明鲜。乃索纸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行。自后稍发语。后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师住三年成丛林。乃还南安。江南眠槎。为行舟碍。师舟过焉。摩挲之曰。去去。莫与人为害。槎一夕荡除。有僧自惠州来曰。河源有巨舟著沙。万牛挽不可动。愿得以载砖建塔于南海。为众生福田。师曰。此阴府之物。然付汝偈取之。偈曰。天零灞水生。阴府船王移。莫立沙中久。纳福荫菩提。僧即舟唱偈。而舟为动。万众欢呼。至五羊。有巨商从借以载。僧许之。方解繂。俄风作。失舟所在。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即谨愿。师怜之作偈。使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间文字语言。一览诵念。无所遗忘。偈语章句。援笔立就。师异迹甚著。所属状以闻。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张安仁以下皆赠诗。师未尝视。置承尘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胁而化。谥定光圆应禅师。系曰。至人。聚于心者灵。发于言者验。寂音谓。师偈语皆称性之句。非智识所到之地。良然。良然。才涉思惟。便是鬼家活计。自尚满身雾露。安能使物不迷耶。
僧守讷 朝代:南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南唐僧。福州闽县人,俗姓林。嗣雪峰义存,后住池州和龙山寿昌院,赐号妙空禅师。后主时三召不起,时人高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道禅师,青原下八世,德山密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普安寺。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颂五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端禅师,住蕲州四祖寺。为青原下九世,五祖戒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丰禅师,往潭州谷山,为青原下七世,云门偃禅师法嗣。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三、《五灯会元》卷一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孚禅师,号草堂。慧聚寺僧,与苏轼同时。事见《中吴纪闻》卷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珙禅师,住袁州崇胜院,乃南岳下十三世,白云端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