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豪末不掇,将成斧柯(豪末不掇,將成斧柯)
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豪,通“ 毫 ”。逸周书·观周:“緜緜不絶,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孔晁 注:“此言防患在微也。”亦作“ 豪氂不伐,将用斧柯 ”。史记·苏秦列传:“周书曰:‘緜緜不絶,蔓蔓奈何?豪氂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将有大患,将奈之何?’”
《漢語大詞典》: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絶,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王肃 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古圣人所见远矣。”
《國語辭典》:避凶趋吉(避凶趨吉)  拼音:bì xiōng qū jí
躲避凶险,追求吉利。明。沈鲸《双珠记》第二一出:「想伊必是大仙,休咎事曾经明辨,论避凶趋吉,谁人当自先。」也作「避凶就吉」。
《漢語大詞典》:盗患(盜患)
盗劫的祸害。宋史·司马旦传:“知 祁县 ,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敚,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 旦 召富者开以祸福,於是争出粟,减直以糶,犹不失其赢。飢者获济,盗患亦弭。”
分類:盗劫祸害
《國語辭典》:灯蛾扑火(燈蛾撲火)  拼音:dēng é pū huǒ
比喻自取其祸。《水浒传》第二七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也作「飞蛾赴火」。
分類:惹祸祸害
《漢語大詞典》:痤赘(痤贅)
小疖。比喻小祸害。法苑珠林卷八十:“故石立土踊,天地之痤赘也;山崩地陷,天地之痈疽也。”
分類:祸害
《國語辭典》:祛蠹除奸  拼音:qū dù chú jiān
除去祸害,消灭奸佞。《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且说李御史到了福建,巡历地方,祛蠹除奸,雷厉风行,且是做得利害。」
《國語辭典》:酒色财气(酒色財氣)  拼音:jiǔ sè cái qì
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此四事最为常人所好,却最易害人,所以世俗每以此为「人生四戒」。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你爱的是雪月风花,我爱的是惰懒偎慵,四件事无毛大虫,再休与酒色财气相逢。」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一折:「先将他点化为人,后指引来入仙队,断绝了利锁名缰,逼绰了酒色财气。」
《漢語大詞典》:狡害
狡猾为害;狡猾祸害。 汉 贾谊 《过秦论》中:“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北史·薛辩传:“有 韩 马 两姓各二千餘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閭。”
《漢語大詞典》:侥祸
招致祸害。
《漢語大詞典》:贾殃(賈殃)
招致祸害。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余復悻悻以贾殃兮,曾囊括之罔规。”
《漢語大詞典》:贾盭(賈盭)
招致凶暴的祸害。 明 张居正 《送大曹长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彼袭芘而谬致隆危,拥肿而误收匠石,虽以徼福,实以贾盭,殆物之无幸,而帝心之所大厚者。”
《国语辞典》:灭门之祸(灭门之祸)  拼音:miè mén zhī huò
全家遭受株连以致毁灭的祸害。《周书。卷四○。列传。王轨》:「皇太子,国之储副,岂易攸言。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文明小史》第二六回:「你越读书越没出息,索性弄到灭门之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