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祸乱(禍亂)  拼音:huò luàn
灾祸变乱。《左传。襄公十一年》:「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儒林外史》第一回:「吴王削平祸乱,定鼎应天,天下统一,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国语辞典》:祸乱交兴(祸乱交兴)  拼音:huò luàn jiāo xīng
灾祸、战乱接连发生,天下纷扰不安。《周书。卷二三。苏绰传》:「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
《国语辞典》:祸乱滔天(祸乱滔天)  拼音:huò luàn tāo tiān
形容祸害极为严重。《晋书。卷四。惠帝纪》:「朕以不德,纂承鸿绪,于兹十有五载。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圮绝。」
分类:祸害严重
《漢語大詞典》:艰难(艱難)
危难;祸乱。书·顾命:“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陈书·徐陵传:“戡定艰难,便是匡 周 之霸,岂徒 豳王 徙 雍 ,朞月为都, 姚帝 迁 河 ,周年成邑。”隋书·虞世基传:“戡定艰难,平壹区宇。”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天殤。”
《漢語大詞典》:狂涛(狂濤)
(1).汹涌的波涛。 五代 齐己 《观李琼处士画海涛》诗:“巨鼇转侧长鰌翻,狂涛颠浪高漫漫。”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词:“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就这样她跑到了海边,毫没有顾惜地纵身扑向了怪啸着的狂涛巨浪。”
(2).喻祸乱。 明 黄道周 《漳郡寇退寄候刘远予明府》诗之二:“名贤良不负,半壁倚长城。能使狂涛退,遂闻溟海清。”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狂涛兴起,人间战祸。”
(3).喻险境。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耶彼策 曰:‘汝得救孺子众!汝以为脱身狂涛,获天幸歟!’”
(4).喻澎湃的思潮。 姚雪垠 《言志篇》:“停笔时抛激动泪,狂涛迭起砚池中。”
《國語辭典》:衅隙(釁隙)  拼音:xìn xì
意见不合或感情有裂痕。《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绍议欲立刘虞为帝,术好放纵,惮立长君,托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吴、魏自来无雠,皆因刘备之故,致生衅隙。」
《國語辭典》:屯难(屯難)  拼音:zhūn nàn
1.时运艰困。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民志应而愿税,国屯难而思抚。」
2.祸乱。《新唐书。卷一四三。戴叔伦传》:「屯难未靖,安之者莫先于兵。」
《漢語大詞典》:贼乱(賊亂)
(1).为非作歹,制造混乱。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谓士仕者,污漫者也,贼乱者也,恣睢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无礼义而唯权埶之嗜者也。” 唐 李华 《质文论》:“文则奢,奢则不逊,不逊则诈,其行也痼瘠,天下诈极则贼乱。”
(2).祸乱。史记·天官书:“蚀大角,主命者恶之;心,则为内贼乱也。”左传·宣公二年“大史书曰‘ 赵盾 弑其君’” 唐 孔颖达 疏:“国内自有贼乱,非我所能禁之,故越境得免,由义絶故也。”
(3).指乱臣贼子。《汉书·李寻传》:“故曰朝廷亡人,则为贼乱所轻,其道自然也。”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夫警卫不脩,则患生非常。忽有醉酒狂夫,分争道路,既无尊严之仪,岂识上下之别。此为 胡 狄 起於轂下,而贼乱发於左右也。”
《漢語大詞典》:衅祸(釁禍)
祸乱。宋书·谢晦传:“凶狡无端,妄生衅祸。”
分類:祸乱
《漢語大詞典》:毒乱(毒亂)
(1).谓为恶作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
(2).祸乱。 晋 陆云 《南征赋》:“在中叶之不竞,遭皇家之毒乱。”
(3).破坏扰乱。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羣生失寧。”
《漢語大詞典》:乱祸(亂禍)
祸乱。 汉 焦赣 《易林·剥之临》:“走凤飞北,乱祸未息。”
分類:祸乱
《漢語大詞典》:迍难(迍難)
(1).祸乱;灾难。 唐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诗:“但令迍难康,不负沧洲期。”旧唐书·宪宗纪下:“ 玄宗 少歷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夫妇死节》:“当日封章未上曾频劝,何期此地遭迍难。”
(2).指遭逢祸事。太平广记卷一四八引《逸史·崔圆》:“郎君必贵,他日丈人迍难,事在郎君,能特达免之乎?”
《國語辭典》:丧乱(喪亂)  拼音:sāng luàn
死丧祸乱的事。后泛指时局动乱。《诗经。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
《國語辭典》:妖氛  拼音:yāo fēn
不祥的气氛。比喻战乱。唐。李白〈塞下曲〉六首之六:「横气负勇气,一战净妖氛。」《西游记》第三八回:「果然扫荡妖氛,辨明邪正,庶报你父王养育之恩也。」
《國語辭典》:妖气(妖氣)  拼音:yāo qi
妖异迷人的气象。如:「这里妖气很重,大家小心点!」
《國語辭典》:拨乱(撥亂)  拼音:bō luàn
1.平定祸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逮光武拨乱,留意斯文,而造次喜怒,时或偏滥。」
2.挑拨离间。《红楼梦》第一回:「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