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幼入法流。节行孤峻。宝应间。偕称心寺大义律师。习三观于左溪朗禅师殊得天台之旨。且辞章宏赡字画遒妍。作朗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为世所贵。后不详其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3—约804 【介绍】: 唐复州竟陵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又号竟陵子、东冈子。工古调歌诗。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谑谈》数千言。玄宗天宝中,居火门山。肃宗上元初,更隐苕溪,阖门著书。与李季兰、皎然交往。嗜茶,精于茶道,旧时称为茶神、茶圣、茶仙。有《茶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苧翁、东岗子。排行三。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幼孤,为僧智积收育。少年时为伶人。玄宗天宝五载(746)太守李齐物教以诗书,始为士人。肃宗至德元载(756)避乱居湖州,与诗僧皎然为忘年交。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间为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客,预撰真卿主编之大型类书《韵海镜源》,并参预真卿、皎然等数十人之联唱,结集为《吴兴集》10卷。约德宗建中中诏拜太常寺太祝,未就。贞元初移居信州上饶,三年(787)至八年间为岭南节度从事,检校太子文学。后归江南,约卒于贞元末。生平见羽《陆文学自传》、《因话录》卷三、《新唐书》本传。羽工诗文,著述甚多。所著《茶经》3卷为世界第一部论茶著作。《全唐诗》存诗2首,又断句6句及联句诗多首。《全唐诗续拾》补收2句。
唐诗汇评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竟陵龙盖寺僧智积,俗姓陆,得初生儿于堤上,收育之,遂以陆为姓。及长,耻从削发,师怒,使执苦役。亡去,匿为优人。天宝中,李齐物守竟陵,见而异之,亲授诗集。上元中,隐湖州苕溪,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大历中,居湖州妙喜寺,与皎然为忘年交,预颜真卿《韵海镜源》修推事。授太子文学,不就。移居上烧,复授太常寺太祝,仍不就。贞元三年,徙居洪州,旋入岭南李复幕。后不知所终。羽工诗,嗜茶,创煎茶法,著《茶经》三卷,今存。其他著述多种,大多亡佚。《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之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师教以旁行书。不肯学。亡去为优人。天宝中酺。吏署为伶师。太守李齐物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苧翁。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羽嗜茶。著茶经三篇。鬻茶者至陶羽形为茶神祀之。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羽)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805 【介绍】: 即李适。唐朝皇帝。代宗长子。代宗时为天下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以功拜尚书令,旋立为太子。嗣位后,初政清明,以强明自任,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后用卢杞等,因为乱阶。建中四年,泾原兵变,犯京师,逃奔奉天。兴元元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乃还。自此政惟姑息,方镇日强。在位二十六年,卒谥神武孝文皇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2—805 即唐德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玄宗天宝元年(742)封奉节郡王。代宗宝应元年(762)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广德二年(764)封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五月即位,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卒。庙号德宗。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纪。善属文,尤工诗。常于宫中唱和,亲自品评等次。与学士论诗,深夜不寐。又常亲试制科举人文辞,中者称门生。李肇称:“德宗晚年绝嗜欲,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国史补》卷中)胡震亨评曰:“德宗诗尚雅正。”(《唐音癸签》卷五)《全唐诗》存诗15首,《全唐诗逸》补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全唐文·卷五十
帝讳适。代宗长子。天宝元年生。至德元年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五月进封鲁王。八月徙封雍王。出镇陕州。广德二年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建中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在位二十一年。年六十四。谥曰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
释神暄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建阳之留氏。幼沈静。有问而后有言。稍长客婺女。遂以净人。入开元寺出家。一日婺守过之。见曰。此儿精神卓朗。异时必围绕千众。利益世间。宜趣薙落。以务进修。既受具。乃止息金华山北百家严石穴中。常昼夜持诵七佛俱胝咒不辍。上无屋庐。下无床榻。雨露霜雪之变。则有紫云覆之。如盖状。久之徙居赤松洞之东峰。祯瑞尤著见。贞元二年。遇志贤禅师。为说心法。获證悟。而持诵益效。元和八年。中丞范扬遣使。施乳香毡罽器皿。而暄即以散之。无所受。中书舍人王仲。请就大云寺。授四众菩萨戒。十二年尚书孟简。请说法于会稽。固辞不往。八月竟归。示寂开元寺。春秋七十六。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神暄俗姓留建阳人也。幼而沈静非问不言。客游婺女入开元寺。志愿出家焉。无何本郡太守入寺访其师。见暄神彩朗练。太守善相人也。顾之数四。且曰。是子真出尘之器。异日承受深法千众围绕。必超上果非凡气也。乃诵七佛俱胝神咒昏晓不绝。纳戒毕于金华山北洞百家岩有石穴暄居中止息。不构庵室作露地头陀。复无床榻。然有神人吐紫色云气。而高覆之。遐望冉冉犹独柱观焉。其神人时来问道。拱手白暄曰。赤松洞之东峰有林泉卓异。师可居之否。暄随请往住数年。越多徵瑞。贞元二年遇志贤禅师问暄。如此持诵魔事必生。欲灭魔怨须识身本。身本既真无魔无佛。豁然开悟理事俱成。神咒功倍。元和八年范扬中丞知仰遣使赍乳香毡罽器皿施暄。并回施现前大众。次中书舍人王仲。请于大云寺为众受菩萨戒。十二载平昌孟简尚书。自会稽甄请不赴。八月俄回旧山人莫详测。倏云示灭。春秋七十六。弟子建塔焉。一云。暄在金华山北多寒少阳。神人问曰。师须何物。曰吾在山之阴苦于凛冽神曰。小事耳。至夜闻暄阗之声。明旦见一小峰移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4—817 【介绍】: 唐僧。京兆蓝田人。俗姓成。幼出家。代宗大历八年策试僧人,神凑应选,配住九江兴果寺,后移居东林寺。登坛秉法近三十年,戒律精深。与白居易友善,及终,居易为作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成氏。京兆蓝田人。生而奇秀。丱岁出尘。依南岳希橾师受具。复参钟陵大寂禅师。大历八年。朝廷以经律论三科。策试天下之士。愿出家者。凑中其选。诏配九江兴果精舍。后从僧望。徙居东林寺。即雁门远公道场也。有甘露戒坛在焉。凑因嗣兴佛事。虽经论兼弘。终业于律。凑素羸瘠。视之颓然如不胜衣。门人请加医疗。不答。进药麾去。元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遘疾而终。是年十月十九日。奉全身祔远公之坟而窆焉。寿七十四。腊五十一。时白公居易方为郡司马。相友善。及是悲悼。为作塔铭。且述偈以哭之云。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随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神凑。姓成氏。京兆蓝田人也。生而奇秀。丱角出尘远慕戒律。祈南岳希操师受具。复参钟陵大寂禅师。然则志在楞严经。行在四分律。其他诸教馀力则通。大历八年制悬经论律三科。策试天下出家者。中等第方度。凑应是选。诏配九江兴果精舍。后从僧望移居东林寺。即雁门贾远之旧道场也。有甘露戒坛白莲池在焉。既居是嗣兴佛事。虽经论资神。终研律成务。凑羸瘠视之颓然。州将门人医疗而不愿进药。元和十二年九月遘疾。二十六日俨然坐终于寺。十月十九日门人奉全身窆于寺西道北祔雁门坟左。若僧诠葬近郭文之墓也。春秋七十四。夏腊五十一。凑以精进心脂不退轮。以勇健力挝无畏鼓。故登坛秉法垂三十年一盂而食一榻而居。衣缝枲麻坐荐藁秸。由兹檀施臻集于躬即回入常住无尽财中与众共之。每夜捧炉秉烛行道礼佛。徇十二时少有废阙。如是经四十五载。生常遇白乐天为典午于郡相善。及终悲悼作塔铭云。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随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 【介绍】: 唐僧。昌明人。俗姓章,字灵庾。年十三,投绵州开元寺出家,受学于辩智法师。致力于经论史传,以文学优赡供奉大内。晚年辞归,住梓州慧义寺,以讲说著作为事。有《参玄语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灵庾。姓章氏。绵州昌明人。季孟皆出家。有名清其仲也。在娠即母恶荤膻。儿时遇佛像辄致礼。年十三。依开元寺辩智法师。诵法华楞伽维摩佛顶等经。有司使试所习。时太守乔琳异之。为落发。则大历中也。年十七。众请讲法华。听者厌服。岁满从慧义寺如律师受具。寻诣京邑。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晚丧所亲。因复归慧义寺演导。元和中。卒于寺山绝顶。塔其遗身于白门兰若。盖郪城北郭外。所谓北山者。前后著述法华玄笺十卷。释氏年志三十卷。新律疏要谈十卷。亦名清钞。二宗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记。所以解小乘计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业用于以详括。故曰法源也。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北山参玄语录。弟子义将嗣。将尤善俱舍起信二论。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神清。字灵庾。俗姓章氏。绵州昌明人也。生于大安山下。昆季相次三人出俗。皆有名望。清居乎仲。处胎之际母顿恶荤膻。及为儿虽随戏弄遇像礼足逢僧稽颡。年十三受学于绵州开元寺辩智法师。于时敕条严峻。出家者限念经千纸方许落发。清即诵法华维摩楞伽佛顶等经有同再理。时故相乔琳为绵郡太守。惊其幼俊躬而降礼请削染焉。则大历中也。至年十七听习粗通。即讲法华一经。岁满慧义寺依如律师受具戒。夏习尸罗依学新疏。寻达大宗乃诣上都。后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暮年钟其荼蓼归慧义寺。讲导著述略无闲日。以元和年中终于本寺峰顶。迁神于白门兰若。即郪城北郭外也。清平昔好为著述喜作编联。盖巨富其才亦凿深于学。三教俱晓该玄鉴极。彝伦咸叙万人之敌也。受业弟子黑白四方计一千馀人。前后撰成法华玄笺十卷释氏年志三十卷新律疏要诀十卷。亦谓清钞。二众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亦名法源记。此盖解小乘所计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业用一皆详括。故云法源也。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数卷北山参玄语录十卷。都计百馀轴。并行于代。就中语录博该三教。最为南北鸿儒名僧高士之所披玩焉。寺居郪城之北长平山阴。故云北山统三教玄旨。实而为录。故云参玄也。观清之述作。少分明二权一实之经旨。大分明小乘律论之深奥焉。清貌古且奇皙白而光莹。相国崔龟从时从事东川。序真赞云。与奘三藏道颜同摄物。异时一体耳。门人数多。其出伦者义将也。独明俱舍兼善起信。海内学人望风而至。开成中北山俱舍宗不泯者。清之馀素乎。东川涌潭僧正颜公。著碑本寺。讲律临坛。光肇别附语录。略记清言行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今属福建)人。中唐时禅僧。初于本州大中寺出家,后至洪州,嗣百丈怀海。归住福州古灵寺,世称古灵和尚。聚徒10余年而卒。《祖堂集》卷一六、《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后书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神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西域僧。音韵学家宪宗元和后在世。撰有《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类聚双声字,结合四声、迭韵以释反切之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8—820 【介绍】: 即李纯。唐朝皇帝。本名淳。顺宗长子。贞元二十一年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位。锐意改革吏治,整顿江淮财赋,志平僭叛。任用李绛、裴度等,先后讨平刘辟、李锜、吴元济等,强藩悍将皆欲悔过听命,藩镇跋扈局面暂告一段落,唐之威令,几于复振。晚年服金丹,多躁急,遂为宦官陈弘志等所谋杀。在位十五年。谥圣神章武孝皇帝。
全唐文·卷五十六
帝讳纯。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生。贞元四年六月封广陵郡王。名淳。二十一年四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永贞元年八月即位。元和三年正月。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十四年七月。又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在位十六年。年四十三。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加尊昭文章武大圣至仁孝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郑州荥阳人,号谷神子。初家青齐间,宪宗时徙居洛阳。元和间登进士第,充河中从事。为同院所谤,贬吉州掾。曾与将军柳当家歌妓相爱。后入京求官,选为国子博士。柳遣妓从嫁。妓行至嘉祥驿而还古病卒。时在武宗会昌二年以后。能诗,又有志怪小说集《博异记》三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2以后 号谷神子,郡望荥阳(今河南荥阳)。家于青、齐(今山东益都、济南一带),李师道据淄青叛,郑还古徙家洛阳(今河南洛阳)。宪宗元和年间登进士第,充河北从事,为同院所诽谤,贬吉州掾。与将军柳当友善,并与柳家歌妓相爱。后入京求官,选为国子博士。柳当遣妓从嫁,妓行至嘉祥驿而还古病卒。事迹散见《因话录》卷三、《太平广记》卷一六八《郑还古》、卷三四八《李金质》、《唐诗纪事》卷四八等。撰有传奇小说《博异记》。《全唐诗》存诗3首,《赠柳氏妓》颇传诵。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二
还古号谷神子。会昌时人。(谨按博异记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冯廓撰胡应麟二酉缀遗以为诗人郑还古撰今据旧本博异记原题谷神子还古撰还古所著殷七七传又与此记相类当即博异记之逸篇故定从应麟说)
释神鉴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浔阳韩氏。父为齐安掾。事佛尤诚恪。尝陈像唱呗。饭僧众于廨署。鉴方童稚。喜溢颜面。恳求出家。亲戚不能夺。卒依东林寺贞素律师剃落。学通涅槃。时大寂以心宗唱豫章。即往参究。后卜居怀安西北山中。山先多鸷兽。自是暴害弭息。远近赖之。有见伟男子。戴平帻。望法座致礼。而忽尔隐去者。七日后。有见冠裳至方丈前。升空赞曰。此大师者真法宝也。开人天眼目。故此相报也。会昌四年。入灭。八月入塔。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神鉴。姓韩氏。浔阳人也。稚岁淳静而不杂群童。父为齐安掾。且归心释氏。尝于廨署陈像设。命僧徒赞呗扬音。法乐俱作。鉴则喜色盈颜。随僧不舍求愿出家。父母无计阻之。潜投东林寺贞素律师下修学。后讲通大涅槃经义。乃南格豫章参大寂禅师。续于怀安西北山居焉是山先是猛兽旁午率多作害。从鉴居之虎灾弭息。远近称之。忽有戴平𭘵男子。望法座致礼勤重。倏尔无踪。七日后有冠裳宛异者。于方丈前升空宣言曰。此大师者真法宝也。开人天眼目故来报之。其徒闻见知鉴道高。会昌四年入灭。八月十五日藏之于塔。凡得道之人。地神报空神。展转至于有顶。于斯见矣。

人物简介

简介
名神野,日本第五十二代天皇,桓武天皇次子,平城天皇同母弟,公元810年至823年在位,年号弘仁,后让位于淳和天皇。禅位后居于京都以西的嵯峨院,寄情山水,琴书自娱,但仍实际掌控朝政,直至去世。
卢眉娘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2—? 【介绍】: 唐人。生而眉如线且细长,人以眉娘呼之。顺宗永贞时南海贡于朝。时年十四,性聪慧,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又能以五彩丝一缕分为三缕,于掌中结飞盖五重。顺宗叹其工,谓之神姑。宪宗元和中,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为道士,放归南海,赐号逍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2—? 南海(今广东广州)女子。生而眉长,故名眉娘。善针绣,时以为神针。顺宗永贞元年(805),14岁召入宫中,号为神姑。宪宗时度为女道士,赐号逍遥大师。放归后数年而卒,时以为升仙。事迹据《杜阳杂编》卷中。《全唐诗》存诗2首,署眉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2—? 【介绍】: 卢眉娘,唐人。生而眉如线且细长,人以眉娘呼之。顺宗永贞时南海贡于朝。时年十四,性聪慧,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又能以五彩丝一缕分为三缕,于掌中结飞盖五重。顺宗叹其工,谓之神姑。宪宗元和中,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为道士,放归南海,赐号逍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2—? 南海(今广东广州)女子。生而眉长,故名眉娘。善针绣,时以为神针。顺宗永贞元年(805),14岁召入宫中,号为神姑。宪宗时度为女道士,赐号逍遥大师。放归后数年而卒,时以为升仙。事迹据《杜阳杂编》卷中。《全唐诗》存诗2首,署眉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0—880 【介绍】: 唐僧。澶州人,俗姓周。出家于幽州开元寺,后嗣南泉普愿。初住衢州马蹄山。文宗开成二年,迁衢州贵溪子湖岩,世称神力子湖和尚。有语录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0—880 俗姓周,澶州(今河南内黄)人。出家于幽州开元寺。后嗣南泉普愿。初住衢州马蹄山。文宗开成二年(837)迁衢州贵溪山子湖(一作紫湖)岩,世称神力子湖和尚。《祖堂集》卷一八、《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古尊宿语录》卷一二收其语录。三书存其诗偈5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