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郭琰 朝代:西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魏京槃人,字神宝。孝武帝居藩邸,琰以通侠被知。及即位,封新丰县公,除洛州刺史。孝武帝入关,以琰为行台尚书、潼关大都督。西魏文帝大统中,东魏高欢遣窦泰袭恒农,琰战败,奔洛州,城破被擒杀。
李神威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赵郡高邑人,李义深族弟。粗通礼学义训,好音乐。魏孝武帝末,官尚书左丞,齐文宣帝天保初卒。有《乐书》近百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 【介绍】: 北周扶风平陵人,字天武。窦炽侄。北魏孝武帝时以员外散骑侍郎起家。数从征讨,有功,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永安县公。出为幽州刺史。入北周,进爵神武郡公,拜大将军。后出使突厥迎皇后,抗言正色,以大义谕突厥,却北齐之使,乃迎后以归。进位柱国。历任同州刺史,蒲、金二州总管。入为大司马。隋文帝开皇初拜定州总管,甚得人和。性谦和,每谨慎自守,时人称之。卒于州。谥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578 【介绍】: 北周代郡武川人。宇文显和子。明帝时起家中侍上士。武帝时进爵清河郡公,建德中历熊、并二州刺史。宣政元年平范阳之乱。突厥、稽胡入寇,击走之。授并州总管。宣帝即位,忌神举名望而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3—564 【介绍】: 北齐宗室。字子深。高欢第五子。东魏孝静帝元象二年,为通直散骑常侍。武定六年出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号为神明。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封彭城王。四年,征为侍中,累迁尚书令、太保。武成帝即位,迁太师、录尚书事。河清三年,群盗谋劫浟为主,不从,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586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字伯玉。幼聪慧,能诗善弈,号为神童。武帝永定中,州举秀才。文帝天嘉中,以文学累迁尚书殿中郎,深为赏识。宣帝太建中,为给事黄门侍郎,转中庶子,领大著作,撰国史。后主即位,官至吏部尚书。以详练谱牒,号为称职。暮年思避权要,谢病不视事。尚清俭,俸禄尽散宗族。有集。
全陈文·卷十七
琼,字伯玉,吴郡吴人,梁给事黄门侍郎云公子。永定中,州举秀才。文帝时为宁远始兴王法曹行参军、兼尚书外兵郎,进殿中郎,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宣帝为司徒,以为左西掾,及即位,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后主即位,授散骑常侍、度支尚书,领扬州大中正,迁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至德四年卒,赠领军将军,有《嘉瑞记》三卷,集二十卷。(案《陈书·陆琼传》,世祖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中敕付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字神庆。少聪敏。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后应募从征,以功授都督。屡败齐师,克并州,下信都,功最显,进大将军。入隋,拜左武卫将军,除凉州总管。年余征还。后卒于家。
全隋文·卷二十三
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周初,受业东观。历都督,迁卫王府掾。建德中,进骠骑大将军,加开府。从平齐。进大将军,封汝南郡公。历延州、宁州总管。大象中,进上大将军,加柱国。隋受禅,拜左武卫将军,进上柱国。出为凉州总管,徵还,卒于家。
僧智琳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4—613 【介绍】: 南北朝至隋时僧。高平防舆人,俗姓闾丘。早习儒、庄,悉穷幽致,时称神童。及壮,于仁孝寺出家,通习《法华》、《维摩》等经。寻入金陵,住东安寺,习精律学。南朝陈宣帝太建十年,归南徐。次年,敕为曲阿僧正。后主至德二年,为南徐僧都。隋炀帝开皇十六年,重饰仁孝寺,盛极一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闾丘氏。高平防舆人。祖俨不仕。考昙珍梁国常侍。琳幼请业于处士卞诠。礼易庄老。悉穷其致。逮壮即事仁孝寺沙门法敦出家。受法华维摩。未几而敦公逝。戒品未圆。莫之趋向。乃造京。更依东山寺正暅法师。禀成论。习毗尼。陈大建十年。归干乡里。南徐州刺史萧摩诃。深加礼异。请转法轮。十一年诏为曲阿僧正。至德二年。诏补徐州僧都。开皇十六年。闰州刺史李海游。起为断事。所居仁孝寺。梁征西咨议郯僧诏舍宅。营搆未完。遄及离乱。琳乃盛加藻饰。轮奂弘敞。寔有力焉。造像六躯。其一夹纻。又造砖塔五层于育王山顶。讲大品法华净名金鼓。各有数。度弟子千馀人。晚年以招隐伽蓝山。房閒寂。林木幽茂。宜脩禅定。以趣道津。迫以外缘。讫莫之果。大业九年五月六日。跏趺合掌。终于寺房。春秋七十。先是信士刘正。勤请开弥勒上生经。琳辞以无常且至。何暇及尔。又遗言。必行尸陀林法。弟子智坚等。以其月十一日。还尸千育王山。久历时序。肤体无损。乃以其年九月八日。搆方坟。窆其全身云。江阳介士蔡环文其碑。
续高僧传·卷第十 义解篇六
释智琳。姓闾丘氏。高平防舆人也。祖俨闲居傲世。考昙珍梁国常侍。琳弱龄。淑问彰于乡党。处士卞诠擅名当世。年在幼学服膺请业。礼易庄老悉穷幽致。诠嘉其早慧。命曰希世神童也。逮于德壮超然离俗。即事仁孝寺沙门法敦。遵就养之仪。禀息慈之戒。蔬餐苦节笃志熏修。法花维摩受持成诵。属以敦公告逝戒品未圆。乃高步上京更崇师辙。依止东安寺大僧正暅法师。既其力生有奉尸罗乃具。爰禀成论兼习毗尼。既洽闻持将弘传授。瞻言乡县思报地恩。以陈太建十年旋于旧里。南徐州刺史萧摩诃。深加礼异爰请敷说。于是郁居宗匠盛转法轮。受业求闻寔繁有众。至十一年。下敕为曲阿僧正。至德二年。敕补徐州僧都。称首攸归谅由德举。开皇十六年。闰州刺史李海游。屈为断事。纲维是寄。允当佥属。所居仁孝寺者。梁故征西咨议郯僧绍舍宅所造。殿堂肇构乱离遄及。琳乃嗣兴梓匠爰加藻饰。轮焕弘敞实有力焉。前后造中人像五躯夹纻像一躯。神仪显曜相好严挺。又于育王山顶。造五层塼塔。拟夫八万同时一期高妙。讲大品法花净名金鼓。各有其遍。所度弟子千有馀人。常想趣道津要。莫尚禅那。以招隐伽蓝俗外尘表山房闲寂茂林幽邃。终焉之所有志栖焉。迫以缘碍弗之果也。然其温严自持诲引无倦。财玩靡积随行给济。威容感物。信为道门之杰矣。以大业九年五月六日。加趺合掌终于仁孝之东房。春秋七十。先是五月。初有清信士刘正勤请讲弥勒。琳谕以无常。初未之许。至是果终。信哉知命。及将大渐诫诸弟子。尸陀林者常所愿言。吾谢世后无违此志。沙门智铿等谨遵遗言。以其月十一日迁于育王之山。时属流金林多鸷兽。始乎仲夏暨是抄秋。肤体俨然曾无损异。道俗嗟赏叹未曾有。又以其年闰九月八日。于招隐东山式构方坟。言遵卜兆。全身舍利即窆山龛。方俗并臻同门毕至。洒泣抚心山盈响谷。乃树碑于寺之门右。其文江阳介生蔡瑰所制。
裴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东闻喜人,字神封。刚正有才具。北周时累迁御正下大夫。闻杨坚为相,叹北周衰亡有时。坚知之,不悦。肃乃被废于家。至隋开皇五年乃授膳部侍郎,朔州、贝州总管府长史。有能名。太子杨勇被废,上书请复,忤晋王广。炀帝即位,谪永平郡丞,得岭表民心。岁余卒。当地民人为之立庙。
全隋文·卷二十六
肃字神封,河东闻喜人,魏尚书令潜十世从孙。周天和中,举秀才,为给事中士,累迁御正下大夫。大象中,免。开皇中,授膳部侍郎。历朔州总管长史,转贝州长史。大业中,授永平郡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6—635 【介绍】: 唐开国皇帝。祖籍陇西成纪,迁狄道,又徙武川镇,后入中原,居南赵郡广阿。字叔德。其祖于北周时封唐国公。渊七岁袭爵,隋时累迁太原留守。炀帝大业十三年起兵反隋,次年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在位九年,平定群雄统一天下,传位于太子世民,自称太上皇。卒谥大武皇帝。
全唐文·卷一
帝姓李氏。讳渊。字叔德。其先陇西成纪人。后徙长安。祖虎。佐周有功。为柱国。追封唐公。帝生袭封。隋大业十二年十二月为太原留守。明年五月举义兵。十一月入长安。尊立恭帝。自为大丞相。进爵为王。义宁二年戊寅五月受禅。建元武德。在位九年八月。传位太子。年七十一。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追尊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里贯、俗姓皆不详。幼出家为僧,住越州大禹寺。代宗宝应初,谒左溪玄朗,习天台三观,颇得其旨。能诗文,辞笔宏赡,为时所称。《宋高僧传》卷二九有传。《全唐诗》存断句2,小传则据《续高僧传》卷一五,误为太宗贞观间同名之僧。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俗姓田。冯翊临晋人。弱龄舍俗问道四方。虽广融三藏而以大论著名。尤善辞章。既序引注解群经。且有文集四十馀卷。行世。每于春首放浪丘壑。夏则结制京寺禁足不出。殊怀简傲亦季世之僧杰也。故时人为之谚曰。大论主释迦回。法界多罗一时领。以其竖义之际。须英俊三五辈别难。然后迥总领而通之。隋大业十年。召住禅定寺。贞观初。诏入鸿胪以大论训诲三韩僧。三年遂拥锡游蜀化偃风草。四年七月一日迁神于法聚寺阇维于升仙桥南。弟子玄察收其馀烬。与同学玄究缮塔于终南山之仙游寺究为文以铭究颇才藻未立而终。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义解篇九
释神迥。姓田氏。冯翊临晋人。弱龄挺悟。辞恩出俗。远怀匠硕备历艰虞。问道海西包括幽奥。博采三藏研寻百氏。年未及冠郁为鸿彩。虽广融经论。而以大衍著名。至于所撰序引注解群经篇章铭论合四十馀卷。每于春初三月放浪岩阿。迄于夏首方还京邑。渔猎子史讽味名篇逸调横驰。颇以此而怀简傲也。兼以嘲谑豪杰辩调中外。陵轹伦右誇尚矜庄。京邑所推侯王揖仰。又以旬暇馀隙游历省台。预是文雄。通名谒对。或谈叙儒史。或开悟玄宗。优游自任。亦季世纵达之高僧也。故华壤英俊谓之谚曰。大论主释迦迥法界多罗一时领。以其竖论之时必令五三人别难后乃总领通之故。怀斯目矣。大业十年召入禅定。寻又应诏请入鸿胪。为敷大论。训开三韩诸方士也。贞观三年。以正道所归通务为则。遂拥锡庸蜀流化岷峨。道俗虔虔靡若风草。法流亹亹所至汪濊。以四年七日一日迁神于法聚寺。春秋六十五矣。四众哀恸。悲其为法来仪未几而终素怀莫展。益州官庶士俗。及以同舟列道。争趋奔于葬所。素幢竟野香烟蔽空。万计哀号声动天地。于升迁桥南焚之。遵遗令也。弟子玄察收其馀柩。以约秦中与同学玄究等。于终南山仙游寺北。而缮塔焉。究为其文铭于塔所。空情贞抱。素志乐林泉。颇工篇什。时会精越学文。惊其藻锐也。未立而终。哀伤才府。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神迥。未详何许人也。幼入法流齐庄自任。节高行峭不恶而严。晚年慕称心寺大义律师。同习三观于天台宗。得旨于左溪禅师。即宝应年中也。加以辞笔宏赡华藻纷纭。为朗师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冠绝于时为世所贵。不详厥终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0 【介绍】: 唐高祖从弟。少轻侠,会高祖兵兴,从平京师,拜宗正卿。武德初封淮安王,为山东安抚大使。及败窦建德,从太宗平刘黑闼,迁左武卫大将军。贞观初拜开府仪同三司。卒谥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0 高祖李渊从父弟,海州刺史李亮之子。隋末在长安。高祖起兵后,潜入鄠县山中,举兵以应,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高祖占领长安后,拜宗正卿。武德元年(618)封永康王,寻改淮安王。先后征讨宇文化及、窦建德、刘黑闼等,颇有战功。太宗贞观元年(627)拜开府仪同三司。卒谥靖。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收其与太宗等联句诗。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王氏。其先太原人。自远祖勇。从宦虞州。遂徙居安邑。鸣条之野。幼业儒。尤长于易。下笔文章粲然。偏善道杰法师其出游入处。靡弗同焉。及杰习定业。且为出诸部安般法。又继其席弘导。讲毗昙四十馀遍。成实将二十遍。贞观二年。栖岩大众。请知寺任。辞以法事僧纲不可得兼。固弗许请。以杰公典故许之。上下和睦。久而不变。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卒于栖岩。春秋七十二。 素平生属想净土。是日悉召门人大众。逮于斯役。相决。整容跏趺。令念观音经者再。自称南无阿弥陀佛。且令唱和。中夜而逝。端坐不移。即迁而殡之。虽肌肉澌尽。犹骨坐如初。仁寿寺志宽法师。梦素同床宿别去。谓曰。如来大悲。为诸众生。旷劫勤求大法。流布人天。欲使不绝。我辈受佛遗寄。当此季位。未能发辉。深怀孤负。每欲推命竭诚。上于天听。今大运莫留。顾当长辞。好住努力。噫异矣。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义解篇九
释神素。姓王。字绍则。其先太原。远祖勇从宦虞州遂徙居安邑鸣条之野焉。氏族英望无烦述作。少与道杰结张范之好。相携问道。儒学之富礼易是长。至于篇什继美英采。故其游学讲肆周流国境。必与相随。若比人矣。所习词义博览俊悟。则难兄难弟也。至于诵经学定当席索隐。则后于杰。文理会通。素则先之。为杰出安般念观。令其徙滞如彼传述。大业四年杰公停讲。学门清素接轸相寻。遂从命专讲毗昙四十馀遍。续讲成实将二十遍。自馀小部不足述之。其为讲也片言契理少语释多。学者玄悟听览不倦。则杰高于素。若多陈同异广定是非。郑重校角开生觉意。则素贤于杰。所匠成者。则盖裕隆深英泰之徒是也。故晋川称谓素杰二公秋菊春兰各擅其美。然素温恭退让慈爱矜恕。侍士慕贤不伐诸己。贞观二年。栖岩大众请知寺任。辞以法事相继有阻僧网。众又固请。依杰师故事乃许之。性宽厚善物性。故得上下和睦。风尘攸静。以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卒于栖岩。春秋七十二。自一生行业属想西方。于临终日普召门人大众爰逮家臣。与之别已。自加结坐正威容已令读观经两遍。一心静听。自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五六。又令一人唱馀人和。迄于中夜端坐俨然不觉久逝。依即坐殡。肌肉虽尽骨坐如初。又感祥瑞。略故不述。初终之夕。仁寿寺志宽法师夜坐如闷。梦素来过同床止息勤勤告别曰。如来大悲为诸众生。旷劫苦行勤求大法。流布人天欲使不绝。我等虽居下流。然佛遗寄末能发辉。道业遂有季位在前。素虽不肖深怀辜负。每欲推命竭愚上于天听。今大运忽临长思永别。好住努力。宽送目极忽然而觉。及明莫知凶问。须臾信至方知昨逝。宽致书述怀。与诸门人如彼。
李神符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9—651 【介绍】: 唐宗室。李神通弟。少孤,事兄以友悌闻。高祖武德初封襄邑郡王。与突厥战有功,拜太府卿。太宗贞观初迁宗正卿,后授开府仪同三司。以疾辞职。卒谥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0 【介绍】: 隋河东汾阴人,字绍玄。薛端子。少聪慧,每读书能通晓其义,辨训注之谬。北周时袭爵,任司金大夫。入隋,擢兖州刺史。到官辩奸察冤,系囚数百于旬日间判断毕,时人称神明。转郢州刺史,有惠政。征拜大理寺卿,持法宽平。后以事除名,配防岭南,卒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