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佛类词典
三种鬼神魔
三种鬼神魔
【佛学次第统编】
鬼神魔有三种:
一、精魅 十二时兽变化作种种形色,或作少女老宿之形,乃至可畏身等非一,恼惑行人。此诸精魅,欲恼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须识别。行者若见,常用此时来,即知其兽精,说其名字诃责,即当谢灭。
二、堆剔鬼 亦作种种恼触行人,或如虫蝎缘人头面,钻剌熠熠。或击枥人两腋下,或乍抱持于人,或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异相非一,来恼行人。应即觉知,作是言:「我今识汝,汝是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腊吉支。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或诵戒本,如是种种,留难恼人相貌,及馀断除之法,并如禅经中广说。
三、魔恼 是魔多化作三种五尘境界相,来破善心。
一、作违情事 则可畏五尘,令人恐惧。
二、作顺情事 则可爱五尘,令人心著。
三、非违非顺事 则平等五尘,动乱行者。
【三藏法数】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魔能现诸形相,恼乱行人,障蔽禅定;若不预善分别,以祛除之,则使魔得其便,身心恐怖,有妨精进,而道业难成矣。
〔一、精媚鬼〕,谓精神变化厌媚于人也。以十二时中子鼠、丑牛等兽为种种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恼乱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须别识。若多卯时来者,必是狐兔之类,说其名字,精媚即散。馀时之来者,类此可知。呼其名字,即皆消灭也。
〔二、惕鬼〕(音堆,惕音剔。)惕即恶夜叉。摩诃止观云:拘那含佛末法之时,有一比丘,好恼乱众僧,为众摈出,遂发恶誓,常恼坐禅之人。此鬼亦作种种形貌,或如虫类缘人头面钻刺之状,或抱持于人,或复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来恼行人,应即觉知,一心闭目,阴而骂之。作是言:我今识汝,汝是阎浮提中,食火嗅香等辈,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兼诵戒律以除却之。彼鬼即便退去,无能恼乱也。(梵语夜叉,华言勇健。梵语摩诃,华言大。拘那含,梵语具云拘那含牟尼,华言金寂。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三、魔罗鬼〕,梵语魔罗,华言能夺命。以能夺行人智慧之命故也。此鬼多作三种形相,恼乱行人。一、违情之事,即丑色恶声等可畏五尘,及虎狼师子罗刹等类;二、顺情之事,即美色娇声,可爱五尘,及父母等形相之类;三、非违非顺之事,即寻常所见五尘等类。以上三事,或令怖畏,或令爱著,皆能动乱行人之心,而使禅定不得发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