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白莲社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白莲华社)
白莲华社
【佛学大辞典】
(杂名)略曰白莲社。亦曰莲社。晋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集慧永慧持道生等名德,刘遗民宗炳雷次宗等名儒缁素一百二十三人,于无量寿佛像前,建誓而修西方之净业。以寺多植白莲,故名莲社。又为愿求莲邦之社团,故名。释氏要览上曰:「彼院多植白莲,又弥陀国以莲华分九品次第接之,故称莲社。有云:嘉此社人,不为名利淤泥所污,喻如莲华,故名之。」正字通曰:「团结共事者亦曰社。」僧史略下曰:「晋宋间有庐山慧远法师,化行浔阳。高士逸人,辐辏东林,皆愿结香花。时雷次宗、宗炳、张诠、刘遗民、周续之等,共结白莲华社,立弥陀像,求愿往生安养国,谓之莲社。社之名始于此也。」
白莲社七祖
【佛学大辞典】
(名数)宋四明石芝晓法师,取异代同修净业之高德,立莲社之七祖。始祖庐山辨觉正觉圆悟法师(慧远),二祖长安光明法师(善导),三祖南岳般舟法师(承远),四祖长安五会法师(法照),五祖新定台岩法师(少康),六祖永明智觉法师(延寿),七祖照庆圆净法师(省常)。见佛祖统纪二十六。
白莲社十八贤
【佛学大辞典】
(名数)白莲社中,缁白之翘楚有十八人,称十八贤:一东林慧远法师,二西林慧永法师,三慧持法师,四道生法师,五昙顺法师,六僧睿法师,七昙恒法师,八道炳法师,九昙诜法师,十道敬法师,十一觉明法师,十二佛驮跋陀三藏,十三刘程之,十四张野,十五周续之,十六张诠,十七宗炳,十八雷次宗。见佛祖统纪二十六,莲宗宝鉴四。
西方斋社
【佛学大辞典】
(杂名)远法师,与晋朝诸贤修净土业,结社白莲。又与道安,雷次宗,刘遗民,共结西方斋社。
法社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为修道所结之会社也。僧史略下曰:「梁僧佑曾撰法社,建功德邑会文。」
法会社
【佛学大辞典】
(杂名)寺院之异名,寺院为众人协力所成,众人之会所,故名法会社。见僧史略下。
社中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凡结众讲磨道学者曰社中。见象器笺五。
社伽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译曰众生。
社怛梵
【佛学大辞典】
(流派)Jata%vat,外道名。大日经疏一曰:「社怛梵者,谓与知者外道,宗计大同。但部党别异故,特出之耳。」
社得迦
【佛学大辞典】
(经名)Ja%taka,译曰本生。十二部经之一。
社得迦摩罗
【佛学大辞典】
(经名)Ja%takama%la%,赞颂名。译曰本生鬘。贯集佛前生苦行而为赞颂者。寄归传三曰:「社得迦昔本生也,摩罗者即是贯焉,集取菩萨昔生难行之事贯之一处也,若译可成十馀轴。」
和社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和尚)
和尚
【佛学大辞典】
(术语)Upa%dhya%ya,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馀多用尚字。本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阗国等则称和社,和阇(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三藏翻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于是国人每相语曰:莫起恶心,和尚知汝。」按,此二字见正史之始也。魏书释老志,浮图澄为石勒所宗信,号为大和尚。大和尚又始见此。翻译名义曰:「和尚外国名,汉言知有罪知无罪也。」寄归传三曰:「言和尚者,非也。西方汎唤博士皆名乌社,斯非典语。若依梵本经律之文,咸云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北方诸国皆唤和社,致令传译习彼讹音。」百一羯磨一曰:「邬波驮耶,译为亲教师。言和上者,乃是西方时俗语,非是典语。」玄应音义十四曰:「和尚菩萨内戒经作和阇,皆于阗国等讹也。应言郁波弟耶,此云近诵。以弟子年少不离于师,常逐近受经而诵也。又言邬波陀耶,此云亲教,旧译云知罪知无罪名为和尚也。」慧苑音义上曰:「和上,按五天雅言和上谓之坞波陀耶,然彼土流俗谓之殟社。于阗疏勒乃云鹘社,今此方讹音谓之和上。虽诸方殊异,今依正释。言坞波者,此云近也,陀耶者读也。言此尊师为弟子亲近,习读之者也。旧云亲教师者是也。」业疏三上曰:「中梵本音邬波陀耶。在唐译言,名之依学,依附此人学出道故。自古翻译,多杂蕃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转云和上。如昔人解和中最上,此逐字而释,不知音本。人又解云:翻力生。弟子道力,假教生成。得其远意,失其近语。真谛所译明了疏,则云优波陀诃。稍近梵音,犹乖声论。余亲参译,委问本音,如上所述。彦琮译云郁波弟耶,声相近也。」秘藏记本曰:「天竺呼俗博士曰乌邪,汉家讹误以乌邪为和尚。加以乌邪是俗儒之称,而名道人,大误耳。正可云拔底耶,天竺呼有智僧为人师者为拔底耶。拔底耶者,亲教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吾师的意思,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俗语佛源】
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两种:一是出家的受业和尚,俗称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坛上和尚,俗称戒和尚或得戒和尚。若接某和尚衣钵法流者亦可称他为法和尚或得法和尚。对女性和尚的称呼与男性和尚相同,只在前冠一「尼「(梵语阴性词缀-ni)称作尼和尚以表女性。现在有称尼僧、尼和尚为尼姑。依据律制,和尚之尊称原本限于僧,到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西域佛图澄来洛阳,深受石勒、石虎敬重,号曰大和尚,这是国王公卿称僧人为和尚之始。唐代有鉴真大和尚、不空大和尚的尊称,是指传戒和传法和尚。汉地佛教丛林(僧团)里的职称有严格规定,全寺僧人称这个大僧团的住持一人为和尚,其余僧人则不能称和尚。和尚任期已满,则称退居和尚,俗称老和尚。由于佛教在中国历史悠久,和尚一词深入民间,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内部的称呼,凡见僧人都一律称作和尚,按其年龄大小称小和尚、大和尚和老和尚。有些乡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称某和尚等,这是极不妥当的。(无名氏)
毗杀社钵利色迦罗
【佛学大辞典】
(衣服)Bhais!ajya-paris!ka%ra,比丘十三资具衣之一。百一羯磨十曰:「毗杀社钵利色迦罗,药资具衣也。」
便社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便膳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