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行己有方  拼音:xíng jǐ yǒu fāng
立身处世均合于礼法。如:「他做人严谨,行己有方,故深获同事的好评。」
《国语辞典》:通脱不拘(通脱不拘)  拼音:tōng tuō bù jū
通达脱俗,不受世俗礼法之拘束。如:「他总是通脱不拘,不管世俗礼教。」
《国语辞典》:雉求牡匹  拼音:zhì qiú mǔ pǐ
雌雉呼求雄雉来相匹配。比喻淫乱、不守礼法的人。《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非配偶以相从,如雉求牡匹。」
《国语辞典》:踰墙钻隙(踰墙钻隙)  拼音:yú qiáng zuān xì
语本《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处,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指男女间不合礼法的私爱幽会。《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妾与君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踰墙钻隙,何能白首。」
《国语辞典》:踰闲荡检(踰闲荡检)  拼音:yú xián dàng jiǎn
行为放荡,不受礼法的约束。也作「荡检踰闲」。
《国语辞典》:应规蹈矩(应规蹈矩)  拼音:yìng guī dào jǔ
谨遵礼法,不越法度。《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齐之以礼,相趋帝庭,应规蹈矩,玉色金声。」也作「循规蹈矩」。
《国语辞典》:饱暖生淫(饱暖生淫)  拼音:bǎo nuǎn shēng yín
生活饱暖安逸之馀,内心却产生超越礼法的非分之想。比喻欲望无止境。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穷杀呵甘心守分挨贫困,你富呵休笑我饱暖生淫惹议论。」也作「饱暖生淫欲」、「饱暖思淫欲」。
《国语辞典》:颠越不恭(颠越不恭)  拼音:diān yuè bù gōng
废失礼法,不服从命令。《书经。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遣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
《国语辞典》:短垣自逾  拼音:duǎn yuán zì yú
语本《国语。吴语》:「今君掩王东海,以淫名闻于天子,君有短垣而自逾之,况蛮、荆则何有于周室?」三国吴。韦昭。注:「垣者,喻礼防虽短,不可逾也。言王室虽卑,不可僭也。」比喻自己不遵守礼法。
《國語辭典》:放诞风流(放誕風流)  拼音:fàng dàn fēng liú
言行不受礼法的束缚。《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清。尤侗《西堂杂组。瑶宫花史小传》:「花史年少,放诞风流。」
《國語辭典》:风流人物(風流人物)  拼音:fēng liú rén wù
1.英俊潇洒、杰出的人物。唐。陈叔达 答王绩书:「至若梁魏周齐之间,耳目耆旧所接,风流人物,名实可知,衣冠道义,讴谣尚在。」《董西厢》卷一:「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
2.不拘礼法或行为轻浮放荡的人。《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著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我们风流人物,只要才子佳人会合,一房两房,何足为奇!」
《國語辭典》:风流倜傥(風流倜儻)  拼音:fēng liú tì tǎng
英俊潇洒,不拘礼法。《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隋唐演义》第八○回:「其中惟虢国夫人,更风流倜傥,玄宗常与相狎,凡宫中的服食器用,时蒙赐赉,又另赐第宅一所于集庆坊。」
《漢語大詞典》:方外十友
指 唐 初不拘世俗礼法的十位好友。新唐书·陆馀庆传:“﹝ 餘庆 ﹞雅善 赵贞固 、 卢藏用 、 陈子昂 、 杜审言 、 宋之问 、 毕构 、 郭袭微 、 司马承禎 、释 怀一 ,时号‘方外十友’。”
《漢語大詞典》:方外司马(方外司馬)
称官居司马而不拘世俗礼法之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桓温 ﹞引 奕 为司马。 奕 既上,犹推布衣交。在 温 坐,岸幘啸咏,无异常日。 宣武 每曰:‘我方外司马。’”北史·王晞传:“﹝ 王晞 ﹞性闲澹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 并州 ,虽戎马填閭,未尝以世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谈讌为事,人士谓之‘方外司马’。”
《國語辭典》:画地而趋(畫地而趨)  拼音:huà dì ér qū
在地上作画轨迹,使人循迹而行。后比喻被礼法约束而自苦。《庄子。人间世》:「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