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做功果
吃斋念佛
佛柜
水陆道场
暮礼晨参
佛类词典
七种礼佛
黄檗礼佛
三种礼佛
《國語辭典》:做功果  拼音:zuò gōng guǒ
指僧尼诵经持咒追荐亡灵。《水浒传》第六○回:「宋江依吴学究之言,守住山寨居丧。每日修设好事,只做功果,追荐晁盖。」《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晨昏随著净悟做功果,稽首佛前,心里就默祷祈求报应。」
《国语辞典》:吃斋念佛(吃斋念佛)  拼音:chī zhāi niàn fó
吃斋饭,念佛经。指虔心礼佛。《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我听说令堂欢喜吃斋念佛,料来功德是肯做的。」
《漢語大詞典》:佛柜(佛櫃)
放置礼佛用物的柜子。《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正中靠墙设了一个窄窄的佛柜,佛柜上正中供了一尊观音像。”
《國語辭典》:水陆道场(水陸道場)  拼音:shuǐ lù dào cháng
一种佛教法会。时间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法会期间以诵经、设斋、礼佛、拜忏为主。以使六道众生脱离苦海。水陆是概括六道众生的生存环境,故称为「水陆道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在墓前建起水陆道场三昼夜,以报大恩。」《红楼梦》第一○一回:「做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保佑家口安宁,亡者升天,生者获福。」也称为「水陆法会」、「水陆斋」。
《國語辭典》:暮礼晨参(暮禮晨參)  拼音:mù lǐ chén cān
早晚参拜。形容信仰虔诚。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三折:「你道是暮礼晨参,怎如俺野眠浪宿。」也作「朝参暮礼」。
七种礼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勒那三藏Ratnamati,对于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于正法也。一、我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三、身心礼,口唱佛名,心存相好,身业翘勤,恭敬供养而无异念也。四、智净礼,慧心明利,达于佛之境界,内外清净,虚通无碍也。礼一佛时,即是礼一切诸佛,诸佛之法身,本来融通,故一拜之礼,遍通法界也。五、遍入法界礼,自己身心等之法,不离本来法界,诸佛不离我心,我心不离诸佛,性相平等,原无增减。礼一佛,则通于诸佛也。六、正观修诚礼,虽摄心正念,对于佛身而自礼自身之佛也。以一切众生皆有觉性与佛平等也。随于染缘有迷己性,妄认为恶,明知此理,则得解脱。七、实相平等礼,前正观中,仍存有礼有观,自他两异。今此一礼,自无他无,凡圣一如,体用不二也。法苑珠林二十曰:「有西国三藏,厥号勒那,睹此下凡,居在边鄙,不闲礼仪,情同猴马,悲心内溢,为翻七种礼法。(中略)从粗至细,对粗为邪,对细为正,故阶级有七,意存后三也。」云云。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谓天竺勒那三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设拜,无有敬心,外睹似恭,内怀我慢,是名我慢礼。
〔二、求名礼〕(又名唱和礼),谓人礼佛,但为要其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而实无慇重之心,是为求名礼。又名唱和礼者,谓口虽称唱佛名,心实驰求外境,是名唱和礼。
〔三、身心礼〕,谓人礼佛,口唱佛名,心存相好,身业翘勤,恭敬供养,无有异念,是名身心礼。
〔四、发智清净礼〕,谓人礼佛,慧心明利,达佛境界,内外清净,虚通无碍,礼一佛时,即是礼一切诸佛,礼一切诸佛,即是礼一佛。以诸佛法身,体本融通,故礼一拜,遍通法界。礼佛如是,礼法礼僧亦然,是为发智清净礼。
〔五、遍入法界礼〕,谓人礼佛,想自己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诸佛不离我心,我心不离诸佛,性相平等,本无增减。今礼一佛,即遍通诸佛,如一室中,悬百千镜,有人观镜,镜皆现像,镜无不照,影无不现。如是正观,则功归法界,德用无边,是名遍入法界礼。
〔六、正观修诚礼〕,谓人礼佛,摄心正念,虽对佛身,即是自礼自身佛也。盖由一切众生,本有觉性,与佛平等,为随染缘,迷于己性,妄认为恶,无始以来,未曾将一灯一香一礼供养己身佛性。若能返照本觉,则解脱有期。故维摩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是名正观修诚礼。
〔七、实相平等礼〕,谓人礼佛,前正观中,犹存有礼有观,自他两异;今此一礼,无自无他,凡圣一如,体用不二。若见佛可尊可敬,见凡可卑可慢,起此之心,即成邪执。故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能礼所礼,其性空寂,是名实相平等礼。
黄檗礼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公案名。黄檗宛陵录曰:「大中帝为沙弥,师于佛殿上礼佛。沙弥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常礼如斯。沙弥云:用礼何为?师便掌。沙弥云:太粗生。师云:者里是什么所在,说粗说细。随后又掌。沙弥便走。」是盖唐大中帝宣宗见黄檗形相,未达其心髓,徒说粗说细。遂遇黄檗之痛掌也。
三种礼佛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成过礼〕,谓礼佛时,身仪不正,而与轻慢相应,如碓上下,佛制有过,是名成过礼。
〔二、相似礼〕,谓礼佛时,身仪虽似端正,而与杂觉相应,是名相似礼。(杂觉者,谓觉知之念纷杂也。)
〔三、顺实礼〕,谓礼佛时,身仪端正,而与正智相应,随顺实理,是名顺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