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示规
示范
《國語辭典》:公示  拼音:gōng shì
利用张贴、登报、上传网路等公开方式,以达到告知的目的。如:「公示催告」、「公示送达」。
《漢語大詞典》:示儆
显示儆戒。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自昔帝王敬天勤政,凡遇垂象示儆,必实修人事,以答天戒。”清史稿·高宗纪一:“丁卯,以星变示儆,詔修省。”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地震在史书上称作灾异,说是上天示儆。”
《国语辞典》:图示(图示)  拼音:tú shì
用图片或表格来表示。如:「你光做书面报告还不够完整,最好能加些图示说明。」
分类:图片表格
《高级汉语词典》:归示
赠送嘉示
《漢語大詞典》:检示(檢示)
谓检查上报。陈书·宣帝纪:“在职治事之身,须递相检示,有失不推,当局任罪。”
分類:检查上报
《韵府拾遗 筱韵》:示小
关尹子古之善揲蓍灼龟者能于小中示大大中示小
《國語辭典》:默示  拼音:mò shì
暗示。如:「当服务生走过来时,看了他一眼,默示他该买单啦!」
分類:暗中启示
《漢語大詞典》:光示
昭示。后汉书·伏湛传:“髫髮厉志,白首不衰。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后汉书·桓郁传》:“宜令 郁 方 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
分類:昭示
《國語辭典》:赐示(賜示)  拼音:sì shì
1.书信中敬称别人的来信。
2.请给予明示。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行道图写地形,具以赐示。」
《韵府拾遗 虞韵》:示符
王世贞七扣命苍精兮示符
《漢語大詞典》:示像
显露外形。 宋 储泳 《祛疑说》:“及其机微之积,错糅之变,则风霆流形,妖祥示像,此天地之鬼神也。”
分類:显露外形
《國語辭典》:启示(啟示)  拼音:qǐ shì
1.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如:「这场精辟的演讲,对我待人处事的观念和态度启示良多。」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戊戌设教钟山,讲肄之暇,复加讨论。閒与前人闇合者,削而去之;或得于同学启示,亦必标其姓名。」
2.使人有所领悟的启发与指示。如:「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更为珍贵。」
《漢語大詞典》:悬示(懸示)
犹垂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夫子圣人所以遗瓮,欲悬示后贤耳。”
分類:垂示
《国语辞典》:示爱(示爱)  拼音:shì ài
向他人表现爱慕之意。如:「青年男女示爱时,常喜购买鲜花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