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示教
显示出来,使人们有所领悟。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如果 中国 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郭沫若 《断断集·旋乾转坤论》:“这不是对于我们的一个很好的实地示教吗?”
《漢語大詞典》:垂训(垂訓)
垂示教训。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諫以明节。” 刘良 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先王垂训,开端中人。” 明 李贽 《答马历山书》:“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 清 陈炽 《〈盛世危言〉序》:“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空文垂训,道可传而器不可传。”
《國語辭典》:禅机(禪機)  拼音:chán jī
禅师启悟弟子所用的技巧、言语,这类方法、言语,都超出逻辑的思惟范围,非一般人所知,所以后引喻为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事情、对话。唐。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诗:「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红楼梦》第九二回:「你不知道,我们有我们的禅机,别人是插不上嘴去的。」
《漢語大詞典》:无体(無體)
(1).谓行礼中没有一定的动作仪式。《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非有升降揖让之礼,故为无体之礼也。”
(2).没有形体。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义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训》:“其动无形,其静无体。” 高诱 注:“无形无体,道之容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道之为物……指之无体,象之无容。” 唐 张说 《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依之而住;精微无体者,佛性也,万法因之以生。”
(3).没有一定的体式或格式。《旧唐书·音乐志三》:“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國語辭典》:指导(指導)  拼音:zhǐ dǎo
指示引导。如:「指导教授」、「论文指导」。
《漢語大詞典》:视化
显示教化。视,同“示”
示教
【佛学大辞典】
(杂语)示以善恶教其去恶就善也。华严经一曰:「示教众生遍一切。」
示教利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智度论五十四所谓,示者为示人之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也。如生死为丑,涅槃为好,分别三乘,分别六波罗蜜,如是等名示。教者言汝舍恶行善,是教也。利者谓未得善法之味故心则退没,为说法引导而言,汝于因时勿求果,汝今虽勤苦,然报出时得大利益,导之以利,故名为利。喜者谓随其所行赞叹之,使其心喜,若乐布施者赞叹布施,则喜,故名为喜。诸佛菩萨以庄严此四事说法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示教胜军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之略名。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为胜军王说正法治国之道,并观欲乐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