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白三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授戒之作法也。略作白四。亦谓之白四羯磨。白者表白,一白者,一读表白文也。羯磨梵语,译曰作业,即为授戒作业之义,是亦一种表白之文。三羯磨者,三读羯磨之表文也。虽均是表白。而最初对大众告白某行授戒作法之表文,谓之白。其次记授戒法于受者之表文,谓之羯磨。是为完全受戒。然则白四,亦曰白四羯。表白与羯磨。读四度表文之意也。是授戒之作法上最为郑重者。其白文如下:「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若僧时到,僧忍听授某甲,具足戒某甲为和尚。白如是。」其次羯磨「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三衣钵具。僧今授某甲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受具足戒。某甲为和尚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参见:行事钞资事记上三之二羯磨)
二种羯磨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之羯磨。(参见:羯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治罪羯磨。比丘犯罪,则大众作法,治定其罪也。二,成善羯磨。比丘有犯戒之罪,许对众发露,得灭其罪,而成就善根也。见四分律忏六聚法篇。【又】一,永摈羯磨。佛在世时,若比丘犯罪,不见自过,其性刚强,永无改悔,即作法白众,随即摈黜,尽此一身,不复再同僧事也。二,调伏羯磨。比丘犯法,未曾忏悔,则凡饮食坐起言语一切僧事,皆不得与众共之,以使调停摄伏,自能知过改悔,求僧忏,不复犯罪也。见毗尼母论二。
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七羯磨
【佛学大辞典】
(名数)治罚比丘之七种作法:一诃责,二摈出,三依止,四不至白家,五不见举,六不忏举,七恶见不舍举也。后三者谓之三举,举弃于僧外也。见行事钞上二。巴Kammava%ca%。
十诵僧尼要事羯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之异名。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僧璩撰出。说有部律之羯磨法。
入阿毗达磨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塞建陀摩阿罗汉造,唐玄奘译。略说萨婆多宗之法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塞建陀罗阿罗汉造,唐玄奘译,单简述有部宗之法相者。一卷。
三事练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于资粮位生三种退屈时,以三事练磨之也。(参见:三退屈)
三退屈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五位中,第一资粮位之间,有三种之退屈:一、菩提广大屈,无上菩提,广大深远,闻而生退屈之心也。二、万行难修屈,布施之万行甚难修,闻而生退屈之心也。三、转依难證屈,二转依之妙果难證,闻而生退屈之心也。对治此三退屈,谓之三练磨。见唯识论九。第一引他既證大菩提者而练磨自心,第二省己意乐而练磨自心也。第三引他之粗善,比已之妙因而练磨自心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菩提广大屈〕,梵语菩提,华言道。谓闻无上菩提广大深远,心便退屈,是名菩提广大屈。
〔二、万行难修屈〕,谓闻布施等波罗蜜多,修之甚难,心便退屈,是名万行难修屈。(梵语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
〔三、转依难證屈〕,谓闻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极难可證,心便退屈,是名转依难證屈。(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种羯磨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羯磨)
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三练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退屈)
三退屈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五位中,第一资粮位之间,有三种之退屈:一、菩提广大屈,无上菩提,广大深远,闻而生退屈之心也。二、万行难修屈,布施之万行甚难修,闻而生退屈之心也。三、转依难證屈,二转依之妙果难證,闻而生退屈之心也。对治此三退屈,谓之三练磨。见唯识论九。第一引他既證大菩提者而练磨自心,第二省己意乐而练磨自心也。第三引他之粗善,比已之妙因而练磨自心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菩提广大屈〕,梵语菩提,华言道。谓闻无上菩提广大深远,心便退屈,是名菩提广大屈。
〔二、万行难修屈〕,谓闻布施等波罗蜜多,修之甚难,心便退屈,是名万行难修屈。(梵语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
〔三、转依难證屈〕,谓闻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极难可證,心便退屈,是名转依难證屈。(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白三羯磨也。与白四羯磨同。(参见:羯磨)
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三磨钵耽
【佛学大辞典】
(杂语)数名。俱舍论十二曰:「十大印达罗为三磨钵耽。」梵Sama%gta’。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十诵律即萨婆多部之百一羯磨也。
大羯磨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五股印之称。瑜祇经曰:「决诵一字明,结大羯磨印。」
大羯磨轮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连续十字金刚而作大圆轮也。瑜祇经曰:「当观吽一字成大羯磨轮。」
尸罗达磨
【佛学大辞典】
(人名)S/iladharma,译作戒法。于阗国沙门名。见宋僧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