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僧无碍 朝代:北周至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645 【介绍】: 隋唐间僧。润州建业人,生于成都,俗姓陈。十岁入学,随闻不忘,寻于长安出家。北周毁佛时,退迹陆沉。隋初出住秦州永宁寺。寻入长安,研习群经。复归秦陇。文帝开皇十年,为永宁寺任。炀帝大业二年,召入洛阳,于四方馆刊定佛法。复西归,炀帝曾赐彩百段。隋末秦州乱,入京住庄严寺。唐高祖武德八年归秦州,以禅习为务。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其先中州陈氏。晋永嘉南渡。寓建邺。父旷。为梁元帝学士。承圣元年。遂生碍于成都。神姿特异。见者知为今器。九岁能应对。十岁入家塾。辄强记不废忘。尝至长安。道安法师。与语。奇之。劝使出家。始习太子应瑞经。追慕不自胜。至于涕泣。天和三年。以周武纳后。恩获薙落。建德三年。诏废教。因陆沈尘埃中。然戒操愈益谨。隋开皇初。遂与兴复。诏住永宁寺。即趋齐。依超法师。听智度论。未几。入长安。学十地阿毗昙等。时兴善体法师。方开大论。命摄讲义无拥滞。而文句或稍遗失。于是极昼夜。熟诵本文六十卷。而心疾作矣。寻归永宁以医。十年总管河间王俾知寺任。大业二年。诏刊定佛法于洛阳四方馆。五年炀帝西征。过之召见。劳问赐予有加。十三年。唐受隋禅。至京师住庄严寺。众以其识达。请知寺任。如永宁。非其好也。武德八年。反永宁以无相理观。调伏心疾。贞观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无所痛是而终。春秋八十四。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习禅六
释无碍。姓陈氏。有晋永嘉。中原丧乱。南移建业。父旷梁元帝徵蕃学士。以承圣元年碍生成都。神姿特异知有济器。九岁便能应对。十岁入学随闻不忘。入长安遇姚秦道安法师。安与语怪其意致。劝令出家。即依言欣喜。令诵太子瑞应经。思寻圣迹哀泣无已。天和三年。周武皇后入朝。投名出家先蒙得度。虽有弱冠戒操逾严。建德三年。法门大坏随缘陆沈。乃值泥涂情逾冰王。开皇开法即预搜扬。便住永宁。于齐大德超法师所听智度论。一闻教义神思豁然。财食顿清形心俱遣。又入长安学十地阿毗昙等。时休法师于兴善寺命讲大论。辩析分明义端无拥。然于文句颇滞弘通。因诵本文获六十卷。因抱心疾奖众斯睽便还秦陇。开皇十年。总管河间王。特屈寺任统御遗法。大业二年。召入洛阳。于四方馆刊定佛法。后还永宁依前纲理。大业五年。炀帝西征。躬受劳问赐䌽二百段。十三年州破入京住庄严寺。众以素知寺任识达机缘还欲请之。任非所好。以武德八年还返故寺。以无相观而自调伏。贞观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无疾而终。春秋九十四。道俗哀恸。若丧厥亲焉。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诗僧
无碍智国师。戒膺讲道外。游刃于文章。睿王邀入大内。苦请留。师作诗云。圣敕严明辞未得。岩猿私鹤别江东。多年幸免鱼吞饵。一旦翻为鸟在笼。无限旅愁宫里月。有明归梦洞中风。不知何日君恩报。瓶锡重回对碧峰。即往太白山卜居将终焉。上复遣使徵之。屡诏不受(补闲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40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似矩,号无碍居士。李撰子。徽宗崇宁二年进士。任监察御史。使辽,还,建议促辽金相攻。金兵入侵,与李纲议不合,罢去。旋除刑部尚书,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宁府,因杜用等叛,坐贬秩。高宗至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吕颐浩视师,用为参谋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后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全宋诗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号无碍居士(《吴郡志》卷三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进士。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贺正旦使,还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出知光、鄂二州,复召为给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河东宣抚副使、知陕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宁府。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权知绍兴府,历知平江、静江二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号无碍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弥逊弟。崇宁三年登进士第。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尚书、河东宣抚使。建炎初知淮宁府,入为吏部侍郎,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待读,出知平江府。被劾夺职,起知静江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释梵安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二
梵安,赐号慧通无碍大师,绍兴中任临安府僧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四
郑兴,字德与,号无碍居士,乾道中人。
周甫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常熟人,一作泗州人,字次山,晚号无碍老人。弃举子业,研究经史百家之书,精于汉史。尝馆于参政宇文绍节门下,以边功累授官,不就。所作《韩生传》、《章华台记》、《石头城歌》,皆脍炙人口。卒年六十二。
全宋文·卷六五六三
周甫,字次山,号无碍老人,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淳熙十年秋试为解魁,后弃举子业。穷经史百家之书,精于汉史,所著《韩生传》、《章华台记》、《石头城歌》,皆脍炙人口。参政宇文绍节尝馆之,以边功累官不就。卒年六十二。见《重修琴川志》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二。
释无碍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无碍。永嘉人。参幻住。久之无省。幻住指见龙渊。一日闻莲香得入。有偈曰。个中消息本寻常。几度无端谩度量。今日疑团百杂碎。西风一阵白莲香。不知其所终。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普智。字无儗。别号一枝叟。浙江临平褚氏子。出家于钱塘龙井寺。依东溟日法师授天台性具之学。优于讲说。历四大道场门风大振。晚年开演于松江延庆寺。遂为终老专修净业寒暑不辍。永乐戊子正月二日微疾。会众端坐面西念佛而逝。尝集注阿弥陀经一卷。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普智,字无碍,别号一枝叟,临平褚氏子。出家于钱塘龙井寺,依东溟日授天台性具之学,优于讲说,历四道场,风教远施。晚岁演法于松江延庆寺,因以终焉。专脩净业,寒暑不辍。永乐戊子正月二日微疾,会众端坐面西念佛而逝。尝集注《阿弥陀经》一卷。
蒋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洪章,号无碍。景泰五年进士。试御史,以不吊石亨母丧,被出为光山知县,调吉水。家居研读书史,工诗文,通医学。有《无碍集》。
维基
蒋绂(1423年—?),字洪章,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军籍。进士出身。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第十一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会试第四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四十三名。历河南光山县知县。成化三年(1467年)任吉水县知县。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无碍。信阳人。有至行。持一钵入南岳天柱峰狮子崖。崖中仅容木榻。无碍。坐木榻。啖野菜。不谷食者七年。邑人闻而造焉见之。为之吐舌。乃谋所居。共力新南台寺以处之。弘治间。太崖李公游衡山。所称有僧崖居食生菜。衣百结如粟穗。见人嘿嘿者。即无碍也。野云孤鹤。飘飘然无与于斯世。一时名公多重之。瘳道南太守乔瑛。御史刘旸等诸公。皆有诗赠。脊梁直脚跟稳。三师高风。居然可想而见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释无碍者,信阳人也,而遗其姓字,一衲百结如粟穗。明宏治初来衡岳,坐天柱峰下狮子岩,日啖苦菜,不谷食者三十年。坚苦动众,为建寺居之。明刘阳有《无碍山房记》,略云:南台者荒址也,因无碍而再辟,乃今开阁依崖壁,穹林幽舍,为南山一胜矣。南轩、晦庵二先生,尝倡和雪中,其诗曰相望几兰若,胜处是南台。斯南台之胜,宋乾道间见之矣。无碍持一钵,至天柱峰下狮子岩,岩中仅容木榻,无碍坐木榻,啖野菜,不谷食者七年。邑中人苦之,乃谋所以居之者。宏治间,大崖李世卿《游衡山记》所称有僧岩居,食生菜,见人嘿嘿者,即无碍也。野云孤鹤,飘飘然无与于斯世者,似其人也。昔卧山房,千崖冰雪,雪芝挂崖石,乃无碍赤脚踏悬崖取之饟余,余为赋雪芝以答之,倏三十年冰雪如昨也。兹与诸君对床上方,乃于斯人至激余衷,彼其所求何坚苦刻励也。其徒明通欲传无碍坚苦之行,谓余三度寒腊于兹山房,当有留于山房者,兹漫识之。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君善,号宝威,别号碍影居士,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诸生。入清,隐居平邱,后竟作浮屠,镌一私印曰江东沈姓第三僧。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卒。著有《平邱集》。
景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景润,字子中,号碍雨,正蓝旗满洲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进士,殿试位列第二甲第七十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侍讲。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景定成(1882年-1961年),字梅九,别号无碍居士,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安邑城关人。幼聪颖,酷爱诗文。7岁即被选入太原令德堂,专攻算术。景娴于日、英与世界语,精通数学、理化,尤其诗文并茂,亦庄亦谐。著有《罪案》、《入狱始末记》、《〈石头记}真谛》、《葵心》,并译过世界名著但丁《神曲》等。
无障碍义
【三藏法数】
无障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诸法,圆融通达,悉无障碍也。
无碍三昧,破空处有
【三藏法数】
空处即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于无碍三昧。以此天得出色笼,果报无碍,未是空假中无碍,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果报,亦得證此也。(色笼者,谓色界色质笼罩也。空假中即三观也。离性离相之谓空,无法不备之谓假,非空非假之谓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