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缚碍与德用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凡夫受业报缚碍,诸佛具自在德用。
缚碍
【佛学次第统编】
身心二苦 身、心。
内外二苦 内、外。
三苦 苦、坏、行。
八苦 生苦、乃至五阴盛苦。
无常 略。
无我 略。
七不净 种子乃至究竟。
总别二报 总、别。
六道因果 略。
辩才无碍
【俗语佛源】
能言善辩,谓之「辩才无碍」。如《三国演义》第六四回:「口似悬河,辩才无碍。」原指佛、菩萨具有「广长舌」,善于说法。如《华严经》说:「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辩才」出于智慧。据《起信论》说,佛、菩萨在完全了解「宿命」、「未来」和「他心」等基础上对机说法,故能义理贯通、言辞畅达、方便善巧、毫无滞碍。《华严经》说有「四辨」,即法无碍辨、义无碍辨、辞无碍辨和乐说无碍辨。在娑婆世界,佛主要以音声为佛事,重视「声教」。佛说法既有超越时空,专为圣贤而说的「密音声」;也有应时对机,广为凡夫而说的「不密音声」。(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菩萨获大辩才,于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是为辩才无碍。
二种无碍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智慧于境无碍〕,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證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
〔二、神通作用无碍〕,谓菩萨由内心證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种种神通,应现十方世界,随机化度,皆无障碍,故名神通作用无碍。
六句──依正无碍六句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者,盖言诸佛居常寂光土,而于果后示现,下三国土,及九界身,化诸众生,以不思议神通之力,或身中现土,土中现身,身土圆融,变现自在,故名依正无碍。(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有漏业者,谓六道众生,由所作业,漏落生死也。无漏业者,谓二乘、菩萨,由修戒定慧清净之业,不漏落生死也。常寂光土者,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也。下三国土者,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以对上常寂光土,故云下也。九界者,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一、依内现依〕,依内现依者,谓于一国土复现一切国土也。如成就品偈云:一一尘中难思刹,随众生心普现前,一切刹海靡不周,如是方便无差别。是也。(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今略言刹即国土也。)
〔二、正内现正〕,正内现正者,谓于一身中复现一切身也。如僧祇品偈云:于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如一毛端一切尔,如是乃至遍法界。是也。
〔三、正内现依〕,正内现依者,谓于一身中复现一切国土也。如经偈云:于一微细毛孔中,不可说刹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诸刹,诸刹不能遍毛孔。是也。
〔四、依内现正〕,依内现正者,谓于一切国土复现一切身也。如现相品偈云:一切刹土微尘数,常现身云悉充满,普为众生放大光,各雨法雨称其心。是也。
〔五、依内现依正〕,依内现依正者,谓于国土微尘中,现无数佛身,复现一切佛刹。如现相品偈云:一一尘中无量身,复现种种庄严刹。是也。
〔六、正中现正依〕,正中现正依者,谓于自身中即现诸佛之身,复现诸佛国土。如成就品偈云:一切刹土入我身,所住诸佛亦复然,汝应观我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是也。(所住诸佛,即现正也。示佛境界,即现依也。)
十无碍──佛十无碍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
谓卢舍那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虽常在此处,而不离他处,虽远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虽不异,而亦非一;同时异处,而是一身。盖佛之体用,与法界同故。混万化而即真,会精粗而一致。圆融无碍,随机教异耳。(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亦云光明遍照。真应者,即真身应身也。)
〔一、用周无碍〕,谓佛于刹尘等处,现法界身云,起无边业用。故经云:一一微尘中,能證一切法,如是无所碍,周行十方国。又云:佛演一妙音,周闻十方国,众音悉具足,法雨皆充满。如是等用,无量无边,法界微尘,无不周遍,是为用周无碍。
〔二、相遍无碍〕,谓佛于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佛刹,种种神变,皆有如来示现受生之相。随现一相,众相皆具,万德斯圆。是为相遍无碍。
〔三、寂用无碍〕,谓佛常住三昧,为寂无妨利物,为用即定即用,无碍自在。经云:如来境界不可量,寂而能演遍十方,是为寂用无碍。(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依起无碍〕,谓佛虽寂用无心,而能依海印三昧之力,即起无碍之用。经云: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是为依起无碍。(海印三昧,谓香海澄渟,湛然不动,一切形像,皆于中现,如印印文,以喻如来智海无心,一切众生皆在其中顿现也。)
〔五、真应无碍〕,真即遮那真身也,应即释迦应身也。真身是体,应身是用。全体起用,用即是体。故释迦、遮那,圆融自在,本无二体。经云:如来真身本无二,应物分形满世间,是为真应无碍。(遮那,梵语具云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六、分圆无碍〕,分即支分,圆即全身。谓支分不碍全身,全身不碍支分。故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经云:佛身一切相,悉现无量佛,是为分圆无碍。
〔七、因果无碍〕,谓佛往昔本生行菩萨行,修习波罗蜜因,而證遮那佛果。故所受报身,及所成事业,亦现十方一切菩萨身云,自在无碍。经云:佛以本愿现神通,一切十方无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网中皆演说,是为因果无碍。(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八、依正无碍〕,依谓依报,即佛所依之国土;正谓正报,即佛能依之色身。依正相入,二皆无碍。经云:或作日月游虚空,或作河池泉井水,是为依正无碍。
〔九、潜入无碍〕,谓佛智潜入众生心内,即名如来藏。虽作众生,不失自性。如大海水,因风成波,而不失湿性,佛亦如是,随众生所感,万类殊形,而不失自性。经云:汝应观佛一毛孔,一切众生悉在中,是为潜入无碍。
〔十、圆通无碍〕,谓佛融大法界而为其身,理无不具,事无不摄。故一多、依正、人法、因果,此彼无碍。经云: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是为圆通无碍。
十因──玄门无碍十因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玄门者,即十玄门也。以此十法性德为因,起大业用,令彼玄门诸法,混融无碍,重重无尽。故云玄门无碍十因也。(玄者,妙也。)
〔一、唯心所现〕,谓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唯是真心所现。然法唯心现,全法是心,心既圆融,法亦无碍。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也。
〔二、法无定性〕,谓一切诸法,既唯心现,从缘而起,无定性也。所谓小非定小,于一微尘能含太虚;大非定大,轮围无数入毛端中。经云:金刚围山数无量,悉能安置一毛端。是也。(轮围者,金刚轮围山也。)
〔三、缘起相由〕,谓缘起之法,递相由藉。然法界缘起,义门无量,略举十义,缘起方成,故云缘起相由也。(十义者,诸缘各异义、互遍相资义、俱存无碍义、异体相入义、异体相即义、体用双融义、同体相入义、同体相即义、俱融无碍义、同异圆满义也。)
〔四、法性融通〕,谓法界之性,圆融通达无碍。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异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是也。
〔五、如幻梦〕,幻者,犹如幻师,能以一物为种种物,幻种种物而为一物。梦者,如一梦中所见广大事业,自谓历时久远。经云:如人睡梦中,造作种种事,虽经亿千岁,一夜未终尽。是也。
〔六、如影像〕,谓一切法从心所现,而能含明了性,犹如明镜,各各互现,诸法影像也。经云: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远近。是也。
〔七、因无限〕,谓往昔因中,称法界性,修无量殊胜之因;故今得果,妙用无边。经云: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是也。
〔八、佛證穷〕,佛證穷者,谓佛證果穷极也。故三觉圆明,六通自在,称法界性,说圆满经。经云:佛住甚深真法性,所流圆满修多罗。是也。(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尽通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九、深定用〕,深定用者,谓入甚深大定,而起妙用也。盖以海印等诸三昧力,令一切法,炳然齐现,无碍圆融。经云:入微尘数诸三昧,一一出生尘等定。是也。(海印三昧者,梵语三昧,华言正定。海印是喻,三昧是定。一切诸法,炳然齐现大寂定中。犹如香海,湛然不动,一切色相历历显现,如印印文也。)
〔十、神通解脱〕,解脱,即自在之义。谓佛以神通不思议解脱之力,令一切法,于一法中,建立显现,圆融自在。经云:于一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是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十门──理事无碍十门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理者,一真法界之性也;事者,一切世间之相也。盖真如不守,自性随缘,成一切法。故一切法全理而不碍众相之发挥;真理全事而不碍一性之明现。十回向品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性。理事相望,融通无碍,互有不同,开为十门也。
〔一、理遍于事门〕,理遍于事门者,谓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事法也。然理无分限,事有分限;事既即理,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馀,亦无形相而可得。是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事遍于理门〕,事遍于理门者,谓理既遍于事,而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而具无分限之理。故一微尘,即遍法界也。
〔三、依理成事门〕,依理成事门者,谓依于真如之理,而成世间之事;事无别体,全揽理成。如波依水,全水成波也。(水喻理也,波喻事也。)
〔四、事能显理门〕,事能显理门者,谓理无形相,即事而明。事既依理而成,理乃藉事而显。如波相尽水,体全现也。
〔五、以理夺事门〕,以理夺事门者,谓事相既虚,全体是理。故一切事法,了不可得。般若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也。(色受想行识,即五阴也。)
〔六、事能隐理门〕,事能隐理门者,谓真理既随缘而成事相,遂令事显而理不现。如水成波,动显静隐。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是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七、真理即事门〕,真理即事门者,谓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别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别有水。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是也。
〔八、事法即理门〕,事法即理门者,谓世间一切事法,本无自性,皆由因缘会集而有,举体即是真性,而不出乎事法之外。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是也。
〔九、真理非事门〕,真理非事门者,谓事即真理,而非是事。盖理绝诸相,真妄有异,即妄之真异于妄,故如水湿性,则非波之动相也。(即妄之真,犹如即事之理。异于妄故者,谓理异于事也。)
〔十、事法非理门〕,事法非理门者,谓全理之事,而非是理。盖以事有差别性相异故,是以举体全理,而事相宛然,如波之动相,非是水之湿性也。
智慧于境无碍
【三藏法数】
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證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
神通作用无碍
【三藏法数】
谓菩萨由内心證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种种神通,应现十方世界,随机化度,皆无障碍,故名神通作用无碍。
总持无碍
【三藏法数】
谓菩萨获大总持,于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种种恶法,持令不生。故一切言语诸法分别悉知,皆不忘失,无所挂碍,是为总持无碍。
道法无碍
【三藏法数】
谓菩萨获大智慧,于大小乘一切道法及世间种种语言文字,悉能通达,照了无碍,是为道法无碍。
色空无碍
【三藏法数】
谓色之体,全是真空;真空之体,不异于色。若色是实色,即碍于空;空是断空,即碍于色。今既色是幻色,故不碍空;空是真空,故不碍色。故云色空无碍。
无碍解门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无碍智解,为诸众生宣说无尽甚深法义,亦欲令其获无碍解,是为菩萨无碍解门。
障碍依
【三藏法数】
谓诸天魔外道,随有修善法处,即往其前,为作障碍,故名障碍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