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硬木  拼音:yìng mù
1.质地坚致的木材。如紫檀、花梨楠木等。《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只见屋里也有几件硬木的木器,也有几件簇新的陈设,只是摆得不伦不类。」
2.「阔叶树材」的别名。
《漢語大詞典》:软硬木(軟硬木)
即软木。详“ 软木 ”。
分類:软木
《國語辭典》:软木(軟木)  拼音:ruǎn mù
「栓皮」之别称。参见「栓皮」条。
《國語辭典》:螺钿(螺鈿)  拼音:luó diàn
漆器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嵌上各种磨薄的螺壳做为装饰,称为「螺钿」。宋。苏籀〈栾城先生遗言〉:「公闻以螺钿作茶器者。凡事要敦简素,不然天罚。」也作「螺甸」。
《國語辭典》:烟斗(菸斗)  拼音:yān dǒu
一种吸食香烟的用具。将烟丝填进凹斗中点燃吸食。其材质有木、石、竹、金属、陶瓷等。
《國語辭典》:烟斗(煙斗)  拼音:yān dǒu
吸食鸦片的烟枪,一端为陶质球状的烟斗,置烟泡于上燃吸。
《國語辭典》:柴木  拼音:chái mù
质料普通的木材。多别于硬木、花梨等而言。《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走进院子来,看了看,原来是一溜串儿瞎子,前面一个拿著一枝柴木弦子,中间儿那个拿著个破八角鼓儿。」
《國語辭典》:黄桑棒(黃桑棒)  拼音:huáng sāng bàng
硬木棒。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一顿黄桑棒,打的就发昏。」也作「荒桑棒」、「黄桑棍」。
分類:硬木木棍
《國語辭典》:梆子  拼音:bāng zi
1.古代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响器,敲击时发出声响,用来召集群众、报警或巡夜打更。《水浒传》第二回:「找庄上打起梆子,你众人可各执鎗棒,前来救应。」《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梆子响处,箭如骤雨射将来。」
2.乐器名。由两根硬木棒组成。音响脆而坚实,为梆子戏的主要击节乐器。
3.梆子腔的简称。参见「梆子腔」条。如:「陕西梆子」、「河南梆子」。
《漢語大詞典》:铁蒺藜骨朵(鐵蒺藜骨朶)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使一个铁蒺藜骨朶,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
《國語辭典》:小器作  拼音:xiǎo qì zuò
制造木匣、木箱、木架、镜框等较小件器物以及刻镂木器花纹的店铺。
《漢語大詞典》:鞋楦
亦作“鞵楦”。 用来楦鞋的楦子。多用硬木做成。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木履》:“有人献木履於 齐宣王 者,无刻斲之迹。 王 曰:‘其美如此,岂非生成?’ 艾子 曰:‘鞵楦乃其核也。’”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小经纪:“鞵楦、桶鉢、搭罗儿。”
分類:鞋楦硬木
《国语辞典》:枝针(枝针)  拼音:zhī zhēn
植物特化成坚硬木质针刺状之茎枝。有时亦泛指生长于茎上的刺状构造。如皂荚树等。也称为「棘刺」。
《国语辞典》:札板儿(札板儿)  拼音:zhá bǎn ér
乐器名,打击乐器。以硬木组成,用以调节乐曲的节奏。
《漢語大詞典》:活性炭
吸附能力很强的炭。是把硬木、果壳、骨头等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烧成炭再增加其孔隙后制成的。防毒面具中用来过滤气体,工业上用来脱色、使溶液纯净医药上用来吸收胃肠中的毒素、细菌或气体。
《國語辭典》:梆子腔  拼音:bāng zi qiāng
一种地方戏曲腔调。因演唱时以梆子加强节奏,故称为「梆子腔」。起于陕西,盛行于北方。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词通俗易懂,使戏曲艺术更加群众化。简称为「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