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硫酸烟碱(硫酸烟碱)  拼音:liú suān yān jiǎn
一种化合物。为白色晶体,有毒。是硫酸与烟碱共同作用而得。可作为农业用的杀虫剂。
《国语辞典》:硫酸银(硫酸银)  拼音:liú suān yín
一种化合物。为无色的小晶体或粉末。可将银溶解于浓硫酸制得,曝光会变灰色。可溶于氨水,多用于化学分析等。
《国语辞典》:硫酸钙(硫酸钙)  拼音:liú suān gài
一种化合物。为白色透明晶体,在自然界中以硬石膏及石膏的形态出现。可用于油漆、水泥、陶瓷、塑像、纸、农业、化学药品等的制造。
《国语辞典》:硫酸钾(硫酸钾)  拼音:liú suān jiǎ
一种化合物。为无色或白色的硬结晶,可由硫酸处理氯化钾而得,或自钾盐镁矾结晶而得。用于制造医药、肥料、明矾、玻璃等。
《国语辞典》:硫酸铁(硫酸铁)  拼音:liú suān tiě
一种化合物。灰白色无定形粉末或黄色晶体。加热则分解,前者稍溶于水,后者溶于水。由硫酸加于硫酸亚铁溶液而得。用于颜料、医药、铁矾的制造及消毒剂、媒染剂等。
《国语辞典》:硫酸盐(硫酸盐)  拼音:liú suān yán
硫酸与金属、金属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起作用而得。工业上用途甚广,可做为芒硝、泻盐、石膏等。
《国语辞典》:亚硫酸(亚硫酸)  拼音:yà liú suān
一种化学物质。将二氧化硫溶解于水中即得,呈酸性反应,化性不安定。无色,有硫气味,可为还原剂,消毒灭虫,工业上常用以漂白羊毛、纸料、丝料,原油的精炼剂等。
《国语辞典》:硫酸  拼音:liú suān
一种化合物。为无色液体,腐蚀性极强。是现代化学工业上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可用作脱水剂、催化剂、染料、肥料和化学药品等的原料。
《國語辭典》:苦水  拼音:kǔ shuǐ
1.汤药或药水。
2.比喻受苦的事实或经过。如:「他逢人便大吐苦水。」
3.含有硫酸钠、硫酸镁等矿物质而带有苦味的水。
《國語辭典》:酸雨  拼音:suān yǔ
由燃烧煤、石油的火力发电厂、炼油厂、汽车所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经由风力进入大气中,和水蒸气起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以雨、雹方式降下便形成酸雨。酸雨会危害健康、污染湖泊、侵蚀土壤及腐蚀建筑物等。常见于高度工业化国家。
《國語辭典》:盐水(鹽水)  拼音:yán shuǐ
1.河川名。旧名永丰渠,北魏时凿成。源出山西省夏邑县北,西南流,经夏、安邑、解诸县,至虞乡入五姓湖。也称为「白沙河」。
2.含盐的水。
《国语辞典》:白矾(白矾)  拼音:bái fán
一种无机化合物。由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含水复盐所组成。参见「明矾」条。
《漢語大詞典》:绿矾(緑礬)
无机化合物,是含有七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呈蓝绿色。可用以制染料、墨水和农药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绿矾:“緑矾可以染皂色,故谓之皂矾。”
《漢語大詞典》:芒消
亦作“ 芒硝 ”。 即硫酸纳。多产于含盐卤的湖泽地带。工业上用于制造玻璃、苏打等。中医学上称为“朴消”,用于治疗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痰热壅积等症。 晋 左思 《蜀都赋》:“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朴消:“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生於盐卤之地,状似末盐……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消,在上有芒者为芒消,有牙者为马牙消。” 阮章竞 《漳河水》第二部:“ 苓苓 的男人‘二老怪’,大男人思想出色坏……想打破他老规程,芒硝进肚不能忍!”
《漢語大詞典》:胆矾(膽礬)
即含有五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铜。蓝色棱柱结晶体。可用以制绿色颜料,并用于电解、电镀等工业,又可用作媒染剂、杀虫剂。我国古代用以炼铜。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信州 铅山县 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青矾红矾黄矾胆矾:“石胆一名胆矾者,亦出 晋 隰 等州,乃山石穴中自结成者,故緑色带寳光。烧铁器淬於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石胆:“胆以色味命名,俗因其似矾,呼为胆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