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暴乱(暴亂)  拼音:bào luàn
1.用暴力、违法的行动所制造的动乱。《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
2.制造暴动的人。《书经。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國語辭典》:伐谋(伐謀)  拼音:fā móu
以谋略战胜敌人。《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漢語大詞典》:蠹弊
亦作“蠧敝”。亦作“蠧弊”。
(1).侵蚀破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三:“ 蜀中 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以前 剑南 ,蠹弊如斯。”新五代史·杂传·刘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蠧敝尤甚,乃句计文簿,覈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2).公害和积弊。 宋 陆游 《奉直大夫陆公墓志铭》:“在 玉山 时,刳剔蠹弊,根原窟穴,毫髮必尽。” 明 许浩 《两湖麈谈录》:“凡其施为之品式,举行之次第,抉剔之蠧弊,往迹具在,有志经国者所当一一究心者也。”
《國語辭典》:枉法  拼音:wǎng fǎ
以私意歪曲、破坏法律。《南史。卷七○。循吏传。吉翰传》:「未尝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有叶仁鲁者,周太祖旧时亲吏也,做著莱州刺史,坐受枉法赃事,法当赐死。」
《國語辭典》:戕贼(戕賊)  拼音:qiáng zé
残害。《孟子。告子上》:「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棬也。」
分類:摧残破坏
《國語辭典》:摧毁(摧毀)  拼音:cuī huǐ
摧折毁坏。《周书。卷三一。韦孝宽传》:「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宋。苏轼〈与胡郎仁脩〉三首之一:「比日攀号愈远,摧毁何及。」
《國語辭典》:渣滓  拼音:zhā zǐ
1.杂质、糟粕。如:「这金子纯度不足,仍有些渣滓未去。」
2.物品被提取精华后剩馀之物。《红楼梦》四四回:「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
3.比喻多馀无用的人事物。如:「社会的渣滓」。《花月痕》第八回:「这样一想,登时把先前思慕心肠,如濯向冰壶,不留渣滓,倒也爽然。」
《漢語大詞典》:残毁(殘毁)
摧残破坏。后汉书·袁绍传:“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游阅古泉》:“虽草木残毁殆尽,而巖石秀润可爱。”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陵卫多官军,残毁法不捕。”
《國語辭典》:破裂  拼音:pò liè
1.分裂开、出现裂痕。如:「玻璃破裂。」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2.双方发生争执,使原本的融洽消失。如:「感情破裂」。
《漢語大詞典》:浇淳(澆淳)
亦作“ 浇湻 ”。 谓浮薄的风气破坏了淳厚的风气。《梁书·武帝纪上》:“夫在上化下,草偃风从,世之浇淳,恒由此作。” 宋 陆游 《龟堂杂兴》诗:“散朴浇淳万事新,腐儒空有涕沾巾。”
《漢語大詞典》:坏乱(壞亂)
(1).破坏,毁乱。《汉书·外戚传下·中山卫姬》:“坏乱法度,居非其制,称非其号。”
(2).败坏;混乱。礼记·学记:“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脩。”后汉书·孔融传:“末世陵迟,风化坏乱,政挠其俗,法害其人。” 谭献 《古诗录序》:“以故文章坏乱,声音废闕,好色而淫,怨诽而乱。”
(3).犹言变乱。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三:“今 长安 坏乱, 赤眉 在郊,王侯搆难,大臣分离。”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而况於坏乱之中,仓皇之际,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亦不絶於其间。”
《國語辭典》:废墟(廢墟)  拼音:fèi xū
弃置的房舍、街市、城郭等。晋。陶渊明〈和刘柴桑〉诗:「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漢語大詞典》:摧破
(1).摧陷攻克。后汉书·伏湛传:“ 大肜 、 高胡 望旗消靡, 铁脛 、 五校 莫不摧破。”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立可摧破。”明史·韩林儿传:“长吏闻贼来,輒弃城遁,以故所至无不摧破。”
(2).摧毁破坏。 宋 叶适 《瑞安县重建厅事记》:“然余自童子,见县门甚卑狭,毁置不常,厅屋摧破,无立人处。”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六》:“旧象愈摧破,人类便愈进步。”
《國語辭典》:坏人(壞人)  拼音:huài rén
恶人。如:「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
《國語辭典》:沮坏(沮壞)  拼音:jǔ huài
败坏。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持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明史。卷一六七。邝野传》:「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遗野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