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74,分12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张安石
王千石
韦万石
石抱忠( 属文 )
王綝(字 方庆 石泉公 贞 )
韦安石( 郧国公、郇国公 文贞 )
冯万石
石惠泰
伊捺吐屯屈勒( 石国王 )
蔡隐丘( 希逸 行第 四 字 隐丘、隐石 )
释待驾( 王 名 石城 城山 )
僧希迁( 陈 号 石头和尚 无际大师、无际 )
石镇
僧石藏( 吕 )
其它辞典(续上)
石仲览张安石
王千石
韦万石
石抱忠( 属文 )
王綝(字 方庆 石泉公 贞 )
韦安石( 郧国公、郇国公 文贞 )
冯万石
石惠泰
伊捺吐屯屈勒( 石国王 )
蔡隐丘( 希逸 行第 四 字 隐丘、隐石 )
释待驾( 王 名 石城 城山 )
僧希迁( 陈 号 石头和尚 无际大师、无际 )
石镇
僧石藏( 吕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都人。曾倾产与高智周、郝处俊、来济、孙处约结欢。仕为驾部郎中、御史中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韦挺子。颇涉学,善音律。高宗上元中,自吏部郎中迁太常少卿。当时郊庙宴会乐曲,皆万石与太史令姚元辩增损之,号称职。寻又兼知吏部选事,卒官。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六
万石。太常卿挺之子。上元中累迁太常少卿。知吏部选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2 【介绍】: 唐雍州咸阳人,字方庆,以字显。武则天时任广州都督,治号第一。拜左庶子,封石泉公。博学,著书二百余卷,尤精《三礼》,时人编有《杂礼答问》。书籍图画聚藏甚多。卒谥贞。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九
綝字方庆。雍州咸阳人。以字显。起家越王府参军。武后临朝。拜广州都督。转洛州长史。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转凤阁侍郎。神功元年封石泉县子。以老疾乞从閒逸。授麟台监修国史。圣历二年授左庶子。进封公。长安二年卒。赠兖州都督。谥曰贞。中宗即位。追赠吏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714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举明经第。累除雍州司马。宰相苏良嗣荐于武则天,历迁德、郑二州刺史,政尚清严,吏民尊畏。久视元年,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知纳言事。时张易之等宠横,安石数折辱之,廷臣目之真宰相。中宗神龙元年,罢相,俄迁中书令,封郧国公。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拒不往。复罢政事,留守东都。后以事累贬沔州别驾,发愤卒。玄宗天宝初追谥文贞。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14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举明经,授乾封尉。历雍州司兵参军、膳部员外郎、文昌令、雍州司马,并、德、郑三州刺史。久视(700)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数折辱张易之、武三思,出为扬州长史。中宗神龙初(705),征拜刑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复同三品,迁中书令,封郧国公,为侍中。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复为侍中、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出为蒲州刺史,转青州刺史。二年贬为沔州别驾,愤激而卒。后谥文贞。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名希逸,以字行,排行四。蔡希寂兄。玄宗开元间在世。历官缑氏主簿。工草隶,能诗。殷璠《丹阳集》收其诗,以为“体调高险”,“殊多骨气”。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隐丘(一作隐石,误),以字行,排行四。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弟希周、希寂皆能诗。玄宗开元间任缑氏主簿。事迹散见蔡希综《法书论》、《新唐书·艺文志四》《包融诗》注、《唐诗纪事》卷一五。有诗名,殷璠汇次其诗入《丹阳集》,称其诗“体调高险,往往惊奇,虽乏绵密,殊多骨气”(见《吟窗杂录》卷二六)。唯称其名为“隐丘”,按清宗廷辅辑《丹阳集》,据蔡希综《法书论》,以为隐丘即其四兄希逸之字(《宗月锄先生遗著八种》),可从。《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全唐诗续拾》补收断句2。参见隐求。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王氏。蜀之简州金水县人。冲孺谢俗。立行孤峻。天宝之季。上幸成都。驾以童子。诣行在所。求落发。上异之。为得此名。寻结庐石城山。中俄辟为寺。始额云顶。上之入蜀也。尝登武檐东台。见卿云佳气。又梦。神人姓李曰。予自石城来。愿为陛下扈从。至是驾间侍上燕。上从容问驾所居。驾以对。上悟曰。朕固识之。因易额慈云。且赐神号玄孙。以其玄元苗裔云。驾竟示灭于此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待驾。俗姓王氏。金水县人也。冲孺出家作为诡异。其父立名待驾。当天宝末也。练行精进时号头陀。及玄宗巡幸。果自诣府剃䰂为僧。至是待驾得度。其言信矣。驾去县邑二十里开径芟茅独居山顶。后成一寺。此山绝多灵迹。初名石城。迨明皇至剑门山。神见形迎驾。称姓李氏。敕赐与玄孙之称。后陟武担东台远望。祥云紫气盘结空界。问左右曰。此何处对曰。名城山。乃悟山神扈卫之意。遂改云顶为慈云寺也。驾后卒干此寺。又福州楞伽寺释怀一。景龙中锐意于爱同寺东造精舍。相度地形无水济用。方拱手而去。忽山禽击斗于地。一异之命工穴。深尺馀甘泉沸涌。此后伏腊而无加耗。寺中每有休咎。必暂减耗。候以知之。风俗谓之灵泉焉。以永泰二年归寂。弟子超悟奏乞代宗题寺额。上首曰智恒。次行弼。越州刺史皇甫政为碑纪德。襄州节度使于頔书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 【介绍】: 唐僧。端州高要人,俗姓陈,号石头和尚。在曹溪薙染,得法于青原。衡山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穆宗长庆中敕谥无际大师。有《参同契》。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90 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人。年十余岁至韶州曹溪,参六祖慧能,受度为沙弥。后上下罗浮,往来三峡间。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于罗浮受戒,复往吉州青原山,嗣慧能高足行思。天宝初,结庵于衡山南寺东巨石上,世称石头和尚。代宗广德二年(764),应门人之请,下山住端梁。代宗、德宗间,与在江西传法之马祖道一并称为南宗二大士,从学者甚众。卒谥无际大师。《祖堂集》卷四、《景德传灯录》卷一四、《宋高僧传》卷九有传。《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又《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存其歌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补入。全粤诗·卷一一
释希迁(七○○ — 七九○),俗姓陈。端州高要人。初诣曹溪,得度未具戒。属六祖圆寂,秉遗命谒青原,为青原行思禅师法嗣。唐玄宗天宝初,被荐往湖南衡山南寺。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著《参同契》,为世所称。唐德宗贞元六年卒,年九十一。唐德宗赐谥无际大师。南唐释静释筠撰高丽海印寺(一二四五年)刊《祖堂集》卷四、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有传。诗歌偈语五首。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陈氏。端州高要人。在孕母即厌恶荤血。及生岐嶷。异群童。既冠重然诺。色气和易。性刚悍。为人所畏伏。乡俗多淫祀。顺时率椎牛酾酒。歌舞丛祠中。以祈福。而迁往往毁丛祠。夺牛纵之。父兄不能禁。然亦未尝有灾祸。近远由是稍信。寻趋曹溪。礼大鉴。鉴器之。因曰。苟欲为我弟子者。必能肖我可也。迁笑曰诺。自尔上下罗浮三峡间。开元十六年。受具戒于罗浮而归。夜梦己与大鉴乘钜龟。游池水中。觉而自喜。曰。龟灵智。池性海。兹吾与师。乘灵智以游性海久矣。梦之其殆将以施化乎。未几庐陵清凉山思禅师补处曹溪。迁复往承之。当是时。思公之门。学者莫之计。思公指迁语人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天宝初。造衡山南寺。寺东有石如台。绝出物表。迁就结庵。以居其上。世因号石头和尚。岳中宿德固瓒让三师。曹溪之徒也。犹曰。石头真师子吼。师子儿闻能无勇猛。由是门人日进。 问如何是解脱。答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答谁垢汝。机敏而当。皆此类。广德二年。门人请下居梁端。时天下佛法。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云。贞元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顺化。寿九十一。腊六十三。门人慧朗振朗波利道悟道铣智舟。共建塔于东岭。塔成之三十年。当长庆中。国子博士刘轲。素明玄理。元尚祖风。偶会道铣盛述先师之道。轲追迎前烈。为文其碑。谥无际。塔号见相。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希迁。姓陈氏。端州高安人也。母方怀孕不喜荤血。及生岐嶷。虽在孩提不烦保母。既冠然诺自许未尝以气色忤人。其乡洞䝤民畏鬼神多淫祀。率以牛酒祚作圣望。迁辄往毁丛祠夺牛而归。岁盈数十。乡老不能禁其理焉。闻大鉴禅师南来学心相踵。迁乃直往大鉴。衎然持其手且戏之曰苟。为我弟子当肖迁。[这-言+(占@口)]尔而笑曰。诺既而灵机一发廓若初霁。自是上下罗浮往来三峡间。开元十六年罗浮受具戒。是年归就山。梦与大鉴同乘一龟泳于深池。觉而占曰。龟是灵智也。池是性海也。吾与师乘灵智游性海久矣。又何梦邪。后闻庐陵清凉山思禅师为曹溪补处。又摄衣从之。当时思公之门学者麇至。及迁之来乃曰。角虽多一麟足矣。天宝初始造衡山南寺。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杼载绝岳。众仰之号曰石头和尚焉。初岳中有固瓒让三禅师。皆曹溪门下。佥谓其徒曰。彼石头真师子吼。必能使汝眼清凉。由是门人归慕焉。或问解脱。曰谁能缚汝。问净土。曰谁能垢汝。其答对简速皆此类也。广德二年门人请下于梁端。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贞元六年庚午岁十二月二十五日顺化。春秋九十一。僧腊六十三。门人慧朗振朗波利道悟道铣智舟。相与建塔于东岭。塔成三十载。国子博士刘轲。素明玄理钦尚祖风。与道铣相遇盛述先师之道。轲追仰前烈为碑纪德。长庆中也。敕谥无际大师。塔曰见相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8—约799 【介绍】: 唐僧。随州人,俗姓吕。幼入开元寺为僧。受戒后,礼嵩山普寂禅师,得悟禅法。后住定州大像山定真院,孤坐冥寂,数夏安然。陶化一州,从者颇众。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吕氏。汉东人。年几小学。即从亲求出家。听隶开元寺落发受具。久之礼嵩山寂禅师。寤心妙。燕嘿中山大像峰石室间者数夏。而参扣之侣。望风而至。蔚成丛社。博陵之习俗为变。州帅李公卓。翘仰切至。愿迎入府供养。藏谢曰。山野之性。不闲礼法。恐屑威棱。卓不敢强。乃尽屏驺从。登山执弟子礼。访问。奏请院额曰定真云。藏之亡。先一日诀众竟坐逝。春秋八十二。贞元十六年正月入塔。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石藏。姓吕。汉东人也。年邻小学露成人之度。跪告堂亲愿为佛子。遂志入开元寺削染受戒。剋愿礼嵩山寂禅师豁悟禅法。至中山大像峰间石室。孤坐冥寂数夏安然。同好者望风而至。蔚成丛众。陶化博陵人咸欣戴。会州帅李公卓。翘仰之切。命入城住贵亲玄论。谢云。野性难拘。不闲礼法。恐玷威陵。卓躬登山访问。款密交谈深开昏昧。遂奏院题额曰定真焉。藏预白众诀别。明日坐亡。春秋八十三。贞元十六年正月入塔。立碑颂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