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0
词典
3
分类词汇
37
共40,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青莲岗文化
尼安德塔人
周口店文化
大坌坑文化
费优姆遗迹
灰陶
红陶
丁村遗址
赤土陶器
上洞人
刮削器
黑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半坡遗址
大荔人
《国语辞典》:
青莲岗文化(青莲岗文化)
拼音:
qīng lián gāng wén huà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距今约六千三百六十至六千五百三十年。分布于江苏地区,其文化内容与龙山文化相似。
分类:
中国
石器时代
文化
距今
《国语辞典》:
尼安德塔人
拼音:
ní ān dé tǎ rén
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现今已灭绝的古代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元一八五六年在德国杜塞兰多夫附近的尼安德塔谷发现,遂以此命名。
分类:
石器时代
现今
灭绝
《国语辞典》:
周口店文化
拼音:
zhōu kǒu diàn wén huà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一。距今约五十万年,是北京人生活的遗迹,有石质的砍器、尖器、刮削器及骨器等,以采集、打猎为生,遗址有多处灰烬,显示北京人已知用火,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分类:
石器时代
早期
文化
距今
《国语辞典》:
大坌坑文化
拼音:
dà bèn kēng wén huà
目前在台湾发现最早的石器时代文化,因位于新北市八里区大坌坑史前遗址而得名,为一成熟发展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台湾本岛西岸的北部、中部、南部,以及澎湖群岛。
分类:
目前
发现
石器时代
文化
《国语辞典》:
费优姆遗迹(费优姆遗迹)
拼音:
fèi yōu mǔ yí jī
从旧石器时代到普特列迈奥斯时代的文化遗迹,位在埃及开罗南方约九十公里的地方,多分布在与尼罗河连接的庇鲁克特。喀伦湖为中心的低地区。出土的肖像非常著名,这些肖像画是在木板上,以淡彩画、蜡画方法所绘制,作为陪葬用的假面具。被放置在木乃伊的面部及旁边。其中被认为最重要的遗迹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渐新世的化石保存非洲动植物的进化情形。
分类:
从旧
石器时代
文化
遗迹
《国语辞典》:
灰陶
拼音:
huī táo
新石器时代,出产于华北地区最为普遍的灰色陶器。此乃继彩陶仰韶文化之后出现,商周时期亦大量制造,汉代沿袭,多用为陪葬物。
分类:
石器时代
华北
北地
地区
普遍
灰色
陶器
《国语辞典》:
红陶(红陶)
拼音:
hóng táo
一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分布于中国大陆东北、华北地区。质地光滑细致,有彩色花纹,色红,故称为「红陶」。
分类:
石器时代
陶器
分布
中国
大陆
东北
华北
北地
地区
《国语辞典》:
丁村遗址(丁村遗址)
拼音:
dīng cūn yí zhǐ
位于山西襄汾县,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出土丁村文化及丁村人,距今约十万年前。
分类:
石器时代
早期
《国语辞典》:
赤土陶器
拼音:
chì tǔ táo qì
一种陶器。因成品呈赤褐色,故称为「赤土陶器」。石器时代即有制作,以希腊的塔纳格拉小像最富盛名。
分类:
陶器
成品
赤褐
褐色
石器时代
有制
《国语辞典》:
上洞人
拼音:
shàng dòng rén
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的化石人。出土于北平西南周口店北京人洞穴南面的山顶上,距今约两万年前。从发现的三具完整头骨研究,他们实具有三种不同现代人种的特徵,即原始蒙古人种、爱斯基摩人和美拉尼西亚人。装饰品甚为丰富,有制作精巧的穿孔小石珠、钻孔小砾石和大量穿孔的兽牙等。
分类:
石器时代
晚期
华北
化石
出土
北平
平西
北京人
洞穴
南面
山顶
顶上
《漢語大詞典》:
刮削器
石器时代人们用石片制成的一种切割和刮削工具。因形状不同,可分为长刮器、短刮器和圆刮器等。
分類:
石器时代
石片
种切
切割
刮削
工具
《國語辭典》:
黑陶文化
拼音:
hēi táo wén huà
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晚于仰韶文化。黑陶多呈黑色,薄如蛋壳,带有光泽。因陶器表里漆黑,为此文化的主要特色,故称为「黑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及东海岸一带。也称为「龙山文化」。
分類:
石器时代
晚期
文化
《漢語大詞典》:
河姆渡文化
我国 长江 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典型遗址为 浙江省 馀姚县 河姆渡 遗址的三、四层。发现了“干栏”式建筑遗迹,梁柱间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具有相当成熟的木构技术。生产工具有伐木用的石斧、石凿,农耕用的骨耜和狩猎用的骨镞等。陶器为黑陶,造型简单,主要是釜、钵、罐、盆、盘等五种,有类似鼎足的支座,但没有豆、鼎等器,陶器上广泛应用了绳纹和刻画动植物形象的花纹。同时发现了大量稻谷遗迹,说明农业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部门。还饲养了狗、猪和水牛等家畜。据碳-14法测定, 河姆渡 三、四层的年代,约为公元前四千八百多年。
分類:
长江
中下
下游
石器时代
早期
文化
《國語辭典》:
半坡遗址(半坡遺址)
拼音:
bàn pō yí zhǐ
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为彩陶文化的聚落遗址。距今约六千五百五十至六千八百二十年前。有房屋、窑玚、墓葬等遗迹。
分類:
石器时代
遗址
《漢語大詞典》:
大荔人
我国近年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化石。发现于 陕西省 大荔县 解放村 附近的 洛河 第三阶地砂砾层中。1978年1980年两次发掘。同出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
分類:
近年
年发
发现
石器时代
早期
化石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